永熙三年,公元534年。
这一年,北魏皇帝孝武帝元修在夜色的掩护中,带领着一支几百人的随行队伍,仓皇逃出了北魏都城洛阳,奔着西边的长安城,撒丫子就开始跑。
皇帝之所以出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跟北魏的头号权臣高欢,实在是处不下去了。
高欢蛮横,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替自己发号施令,天下间只知有高欢,而不知有元修,皇帝心里既觉得憋屈,又觉得窝囊,所以干脆弃城不顾,另寻出路。
你高欢不是想当家做主么?你们高氏一族不是觊觎皇位吗?
好,洛阳我给你了,天下我送你了,我元修净身出户,我啥也不要了,还不行么?
当然了,说是净身出户,但皇帝不是傻子,当然不能真就光着屁股就出去,所以临走之前,皇帝还是选定了一批自己极为中意的心腹,陪着自己一起上路。
而这群心腹中,有一个人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元宝炬。
元宝炬,字子明,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按辈分来讲,还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
不过于此时来说,无论是宗室子弟,还是先帝子嗣,这两个身份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昔日文明冯太后和孝文帝元宏联手缔造的盛世已经不再,这个曾经强盛无比的北方王朝如今只剩下了分裂和战乱,以及孝武帝元修仓皇逃窜的背影。
之所以说是逃窜,是因为高欢在皇帝的身后紧追不舍。
有读者可能会觉得十分奇怪,你高欢是权臣,每天晚上做梦想的都是如何除掉皇帝,自己登基称帝,现在皇帝拍拍屁股走人了,你正好补了皇帝的缺,直接改朝换代,自立为帝不就得了?
理论上来讲,的确是这样的,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有诸多不便。
高欢之所以发家,能混到头号权臣的位置上,是因为在北魏末年战乱之际,他率先打出了剿除乱贼,匡扶皇室的口号,这才能在北魏政坛里有了一席之地。
这也就是说,高欢是帝党出身,不论本质如何,至少在天下人看来,他是一个忠臣,他也乐于扮演好忠臣的角色。
对高欢来说,这实在是太爽了。
自己在北魏朝堂上说一不二,架空皇帝,操纵朝政,但社会舆论却把自己形容成了一个肝脑涂地的绝代忠良。
窃国不留贼名,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事儿吗?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因为孝武帝元修逃了。
如果君臣和睦,上下齐心,皇帝为什么要逃?
皇帝的出逃,即意味着高欢忠臣形象的破灭。
到时候天下人都会知道,原来所谓的忠臣良将,不过是一场作秀。
并且,孝武帝这儿不跑那儿不跑,专门往自己的政敌宇文泰盘踞的长安城跑,这不明显是给自己上眼药么?
大家心里都清楚,北魏分裂已成定局,而时下权力最盛的宇文泰和高欢必将在北魏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新政权,那么谁能把北魏王朝根正苗红的皇帝握在手里,谁的政权就最具有正统性。
原本孝武帝元修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就代表自己才是皇权正统,现在倒好,皇帝收拾收拾铺盖卷儿,要往自己的政敌宇文泰那旮沓跑,那自己所谓的皇权正统,岂不就成了笑话?
于是,滑稽的一幕出现了。
孝武帝元修拼了老命的在前边跑,高欢上气不接下气的在后边追,但奈何皇帝的速度实在是太快,高欢拼尽全力,愣是没追上。
皇帝最终还是逃到了长安,高欢只能望关兴叹,打道回府。
回到洛阳的高欢越想越不是滋味,以前孝武帝在洛阳,洛阳就是北魏的王都,而现在帝王转投别处,那洛阳就成了无主之地,既然无主,那自己何必还在这里苦苦坚持?
于是,高欢同志一不做二不休,撤离洛阳,把北魏的都城搬到了邺城。(河北临漳)
并且,高欢还顺手拥立了新的皇帝,即孝文帝元宏的曾孙,元善见为新帝。
你孝武帝元修是孝文帝元宏的孙子,我拥立的孝静帝元善见也是元宏的孙子啊。
曾孙也是孙,咱这个也不赖啊。
邺城在东,所以新政权的名字,就叫做东魏。
高欢亡羊补牢,开始窝在邺城过消停日子,而投奔了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迎来的又是一番别样的生活。
这位单纯的皇帝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高欢不是善类,那宇文泰就是什么好东西吗?
孝武帝元修前脚到了长安,后脚就被宇文泰给弄死了。
元修之死,实则是一种必然。
对宇文泰来说,孝武帝元修是高欢拥立的皇帝,如果自己接纳了元修,那不就是代表自己承认高欢,承认高欢建立的东魏?
元修啊元修,你在高欢手底下没有权力,沦为傀儡,但至少还能活命,可你投奔了我宇文泰,我能怎么办,我有我的宏图大业,我也要建立属于我的政权,所以我万万不能留你!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来投!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宇文泰为孝武帝元修接风洗尘,席间,用一杯毒酒结束了皇帝的生命。
孝武帝元修的命运,实在是令人唏嘘。
作为末代君王,他没有耽于享乐,也没有意志消沉,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尽了自己的努力,整日奔走,希望为北魏换来一线生机。
但他无论如何努力,历史还是抛弃了它。
这正是历史的残酷之处,它从来不为胜利者鼓掌,也从来不为失败者落泪。
无论你痛苦,悲伤,愤怒,难过,癫狂,你都无法改变这一切。
元修死了,但随行而来的元宝炬却迎来了自己的事业巅峰,他被宇文泰选中,拥立为新帝,即魏文帝。
西魏的建立,也标志着北魏王朝的彻底灭亡。
看来百年皇图霸业,过眼烟云耳。
元宝炬被拥立为皇帝,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在历史长河中,能成为皇帝实在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儿,中华历史不止五千年,但这期间诞生的皇帝,算上正史承认和不承认的,一共也就五百多位,所以在古代能当上皇帝,简直比买彩票中头奖的几率还要小。
而不幸的是,元宝炬虽然中了大奖,当了皇帝,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
朝政不归他管,平时说话也不算数,就连自己的个人生活,也要屡屡受到权臣的干涉。
我们知道,高欢治下的东魏,接壤中原,最远能到长江沿岸,而宇文泰治下的西魏,则深处北疆,身后就是滋扰了北魏数百年不止的柔然政权。
北魏强盛之时,柔然被北魏皇帝们打的可以说是屁都不敢放一个,现在北魏分裂,西魏伊始,根基不稳,柔然人立刻凶相毕露,开始频繁的在边境地区打砸抢烧,对西魏政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无非两种方法,打得过,就往死里打,打不过,那就坐下来好好谈。
对宇文泰来说,打肯定是不能打的,打不打的过况且不说,就算是打得过,自己带兵倾巢而出,远征柔然,到时候长安空虚,保不齐高欢就会在背后捅刀子。
既然不能打,那就只能谈。
恰好,柔然部的头领阿那瑰育有一女,正值芳龄,正好可以娶过来给魏文帝元宝炬当皇后。
这样一来,西魏和柔然联姻,罢兵言和,永结万世之好,岂不是妙事一件?
但问题在于,元宝炬并不是孤家寡人,皇帝已有皇后乙弗氏,小夫妻在宫里长相厮守,感情极好。
不过对宇文泰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他立刻找到元宝炬,表示皇帝你为了国家稳定,必须赶紧和皇后乙弗氏离婚,另娶柔然公主才行。
强权之下,魏文帝元宝炬根本没有反对的能力,他只好忍痛割爱,废黜了乙弗氏的皇后之位,并且将乙弗氏送到了寺庙,出家为尼。
元宝炬休了发妻乙弗氏,迎娶了柔然部落的公主,但柔然部的首领阿那瑰并没有遵守约定。
凶悍的阿那瑰认为,娶我闺女是一码事儿,攻打你的城池是另一码事儿,当年北魏强盛的时候你们给我揍得找不着北,现在你们西魏弱小,我不收拾你,我收拾谁?
难道跨过长江去打陈霸先的南陈?
柔然人的惨痛历史,教会了阿那瑰一个道理,那就是,面对落水狗,是一定要痛打的。
如果不痛打落水狗,那么明日自己就会变成落水狗。
宇文泰很郁闷,他实在没想到,阿那瑰没有按照自己想象的剧本来,闺女都嫁到我们西魏来了,怎么还是要和我们动手?
看来宇文泰也是个天真的人,因为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
历史不是电视剧,历史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没有剧本。
宇文泰想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认为,之所以柔然人还会屡屡侵犯西魏,完全是因为魏文帝元宝炬对废皇后乙弗氏太过留情,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强迫皇帝处死了乙弗氏。
郁郁不得志的元宝炬痛失爱妻,身伤神忧,最终在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龙驭上宾,领了便当。
元宝炬死了,死的平静,死的普通,死的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所以在死亡的那一刻,我想元宝炬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内心活动。
他并不绝望,也不失落,更不会觉得委屈,他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历史的冷眼旁观。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7077160908673286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