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魏的国力是100,那么吴、蜀、燕三国的国力分别是多少?

三国时期,我们都知道魏国国力最强,其次是东吴,再次是蜀汉,那么如果我们把曹魏的国力是100,作为参照标准,东吴、蜀汉的国力又该是多少呢?最北边的燕国国力又该是多少呢?

事实上,三国中各国的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来描述魏、蜀、吴、燕四国的国力!

如果曹魏的国力是100,那么吴、蜀、燕三国的国力分别是多少?

第一阶段、刘备主政时期

这一阶段,魏蜀吴三国都还没有正式建立,但是他们的基本盘都有了,只是还没有建国而已。赤壁之战前,曹魏最强,压着刘备和孙权打,曹魏国力要是算100,那么孙权和刘备加起来也没有50,因为当时的东吴内部并不统一,刘备也还没有做大,且当时天下还有马超、刘璋、张鲁等势力。

到了汉中之战后,形势发生了逆转,刘备在此战中将曹操暴揍了一顿,没过多久,关羽又发动了襄樊之战,把曹仁打得不敢出城,于禁也被水淹七军,灰溜溜投降,连曹操都被吓得差点迁都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曹魏国力按100计算,那么蜀汉至少也有个70,而东吴最多只有50,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孙权感受到了刘备集团的威胁,才会不计后果偷袭关羽,一定要把荆州拿到手!

如果曹魏的国力是100,那么吴、蜀、燕三国的国力分别是多少?

荆州丢失,关羽战死后,刘备集团损失惨重,国力下降至40,而孙权由于吃到了荆州,国力也涨到了70左右。而随后的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损兵折将,使得蜀汉国力进一步下降,锐减至20,以至于曹魏都不再将蜀汉作为竞争对手,任由其自生自灭,自己转头去攻打东吴了。此时的北方燕国初创,仅是一个割据政权,国力也非常弱小,只有10。

第二阶段、诸葛亮主政时期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统揽蜀汉大权,他这人非常擅长搞内政,短短数年,他就使得蜀汉国力再次蒸蒸日上,而且随着南中之战的开启,诸葛亮从南中地区获取了不少的资源和人口,使得蜀汉国力恢复至50的水平。而此时的曹魏,由于内部统领不顺,本来占据天下最优的土地,国力却并未有多大的增长,仍然维持在100左右。

事实上,魏蜀吴三国中,魏国的地盘是最大的,人口是最多的,耕种面积也是最肥沃的,所以他的国力应该是增长最快的。不过诸葛亮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数次出兵进攻曹魏,就是不让曹魏好好发展,所以在诸葛亮活着时期,曹魏始终在国力上拉不开和吴蜀两国的差距。甚至有时候面对吴蜀两国的联手进攻,曹魏还得捉襟见肘,小心应付。尤其是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他都已经解决了后勤问题,跑到了魏国的土地上耕种,开始和魏国国民联谊了,若是让诸葛亮多活一段时间,司马懿必败,魏国必败!

遗憾的是,诸葛亮过早离世了,而他一去世,蜀汉内部就再也没有大举北伐了,姜维的那种北伐,相比于诸葛亮,简直就是小儿科。而东吴那边,也很少再主动进攻曹魏了,三方进入了暂时的和平时期。北方的燕国在野心勃勃的公孙渊治理下,国力逐渐增强,升到20。

如果曹魏的国力是100,那么吴、蜀、燕三国的国力分别是多少?

第三阶段、诸葛亮去世后

诸葛亮去世以后,魏蜀吴三方基本没有再打过像样的大仗了,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魏国开始飞速发展。原本魏国的土地和人口就比吴蜀两国多,他的发展速度就会更快,现在没了诸葛亮,没人再去骚扰魏国了,魏国的发展就更快了。原本魏国国力100,蜀汉50,东吴70,但诸葛亮死后,魏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机会,使得魏国国力暴涨至1000,而彼时的蜀汉国力不过300,东吴国力不过500,换算成魏国国力100,那么蜀汉就只有30,东吴只有50,差距越来越大,两国加起来也不是曹魏的对手了!

而北方的燕国,虽然号称实力强悍,然而其实他们还不如蜀汉,最终被司马懿带着四万人灭了,国力降为0。

如果曹魏的国力是100,那么吴、蜀、燕三国的国力分别是多少?

最后,再看一段数据,可见魏蜀吴三国的国力差距是多么大:曹魏地盘约为29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40万,军队约50万;东吴地盘约1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0万,军队约20余万;蜀汉地盘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军队约10万。

结语

总的来说,不同的时间段,魏、蜀、吴、燕四国的国力差距是不一样的!关羽去世前,魏蜀吴三国的国力差距最小,魏国100,蜀汉70,东吴50,燕国只有10,关羽死后,刘备又来了个夷陵大败,使得蜀汉国力锐减至20,诸葛亮当政后,将蜀汉国力恢复至50,此时的燕国在公孙渊的治理下,达到20。后来他多次出兵北伐,打乱了魏国的发展势头,使得三个国家的国力差距一直没有拉开,而等到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才迎来了最大的发展机会,相比较而言,吴蜀两国的国力就变弱了,此时魏国100,东吴50,蜀汉就只有30了,而燕国被司马懿灭了,降为0。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7074826797875102241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