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你谈创业史,希望对你的人生,有所启发。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个叫化子,讨饭的穷孩子,后来竟然当上了皇帝,对,他就是朱元璋,大名鼎鼎的明朝开国皇帝。
那么,一个小乞丐,出身如此低微,一无背景,二无关系,朱元璋怎么能够爬到皇帝的位子上呢?他的创业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向朱元璋学习点什么呢?
今天,老冯用大家都爱读的大白话,把朱元璋前半生从叫花子变成皇帝的过程,给大家简单讲清楚。
这件事啊,原来是这样的:
朱元璋一家人呢,生活在今天安徽凤阳的这个地方,但是在元朝末年那会呢,这个地方不叫凤阳,而是叫做濠州。
那么在1344年,朱元璋16岁,这一年的濠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朱元璋一家人挨饿了,首先是他爸爸饿死,然后呢,妈妈也饿死了,再后来呢,大哥也饿死了,前后就几天时间,全家就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
那么,朱元璋和他二哥,为什么就没有饿死呢?
不知道。也许,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或者也许是父母亲和大哥,故意把食物让给两个小的,那其实也符合情理。
那么濠州闹饥荒了,元朝政府,为什么没来放赈救灾呢?其实啊,元朝的政府当时遭遇了财政危机,朝廷没钱,自身难保,再说了,元朝是蒙古人的班子,人家呢,对咱们汉人的生死,没那么上心,而且就算朝廷发钱发粮赈灾,经过各级贪官的层层贪污,能发下来的,也没几个钱粮。
说白了,元朝是个外来政权,汉人当时是处于亡国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朱元璋造反的时候,打出的《谕中原檄》说是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大家读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对,再后来孙中山闹革命,也是提的这个口号,其实是抄朱元璋的。好了,扯远了,回到正题。
总之,父母亲、大哥先后饿死,朱元璋和二哥,非常悲痛,他们两人哭啊,哭啊,可是,哭归哭,作为孝子,总要安葬家人哪。
然而,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土地,是中国人第一位的生产资料,在村里面,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的,安葬父母和大哥,没有土地,葬到哪里去呢?
朱元璋和二哥,一筹莫展,冥思苦想之下,他们想到了村里的地主,刘德。
为什么想到地主刘德呢?
因为啊,朱元璋当时就是给刘德家放的牛,两家人,虽然谈不上交情吧,但至少也是相识一场,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和他二哥,只好来到地主刘德家门口,对刘德说:刘总,我爸,我妈,大哥,都饿死了,您家土地多,能不能赠给俺家一块小地皮,让我们把家人安葬了。
这地主刘德,一听就来气,靠,你家饿死人,关我什么事啊,要我出地皮?我的地皮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像什么万科、保利,金地之类的,很贵的,你不知道吗?能随便白送你吗?
刘德不给,还不耐烦,叫朱元璋兄弟两人,赶紧滚,滚,滚。
在这个时候,刘德有一个远房兄弟,名叫刘继祖,家境也不错,刘继祖是个好心人,他看到朱元璋一家那么惨,围观了一会,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刘继祖对他们说:孩子们,别哭,跟我来,我家有一小块地皮,正好撂荒了,送给你们,赶紧把你们的父母和大哥,都安葬了吧。
朱元璋和二哥,对刘继祖感恩戴德,又磕头,又感谢的,领了地之后,含泪把父母和大哥,给安葬了。
安葬好父母和大哥之后,朱元璋和二哥在空荡荡的家中,两人饿着肚子,大眼瞪小眼,心想,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二哥对朱元璋说:弟弟,我们还是散了吧,各自逃荒,各自讨饭去,能活一天,就算一天吧。
兄弟二人合计,抱头痛哭了一场之后,二哥就离家出走了。
按常理说,在这个情况下,兄弟二人应当相依为命,相濡以沫才对,二哥为何提议各走各路?脑洞有点怪异。算了,我们也不知道当时他们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也不去推理他到底怎么想的了。
总之,二哥走后,家里就剩下朱元璋一个,他正要收拾东西,准备也离家出走,然而这个时候,村里的好邻居汪大娘,进门了。
汪大娘对朱元璋说:小朱啊,可怜的孩子,你听大娘我说,我认识於皇寺(今安徽凤阳龙兴寺)的方丈,我求方丈收留你,方丈已经答应我了,你现在就跟我走,我带你去於皇寺,出家,当个小和尚,可以有一口饭吃,也算是有个归宿了。
汪大娘的热心肠,让朱元璋心中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于是,朱元璋在汪大娘的引领下,到了於皇寺,出家做了小和尚。
到了庙里,朱元璋每天挑水,敲钟,扫地,帮忙干各种活,然后,跟着僧众,一起吃斋饭,虽然日子索然无味,但是,那也总比饿死强。
然而,好景不长啊。
当年濠州大旱,是饥荒之地,於皇寺作为濠州的寺庙,自然不能独善其身,短短两个月之后,庙里的粮仓就吃完了,方丈召集大家说:庙里断粮了,大家伙散了吧,各自云游四方,化缘去,随缘就食,庙里啥时候有粮了,我再喊大家回来。
于是,又一个靠山轰然倒塌,朱元璋,再一次失去了生计。
于是,朱元璋离开於皇寺,开始四处流浪。
就这样,时年17岁的朱元璋,端起了饭碗,加入了讨饭的大军,每天朱元璋做的事情,就是到一个新的乡镇,找古庙,找到了古庙,往里面把席子一铺,就是他临时的栖身之地。
每天早上起来,朱元璋走出古庙外,登高一望,看到哪户人家的烟囱在冒炊烟,他就急急忙忙跑过去,乖乖站在人家门口,摆出一脸可怜的样子,许多时候为了争取讨到饭菜,还要逼自己挤出几颗眼泪,讨一口剩饭,就这样,撑过一天。
有时候走到一个新的乡镇,找不到古庙,朱元璋就在野外过夜,背靠着大树入睡,半夜经常被野生动物的啼叫声惊醒。
有时候朱元璋在夜里梦见死去的爸妈和大哥,刚要说话,就惊醒了,然后一直哭到天亮,肚子饿了,又开始讨饭的一天。
17岁的朱元璋,过的就是这种凄惨的日子。
没有家的孩子。可怜的娃。
写到这里,老冯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这孩子,确实苦哇。
读到这里,读者你也许会问:朱元璋都17岁了,大男孩了,有手有脚,为哈要讨饭?为何就不能到富士康工厂找个工作?
答案是:当年的安徽,哪里来的富士康啊?!元末的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当年的安徽,还是饥荒之地,百业凋敝,17岁的朱元璋,虽然有手有脚,但是那时的社会不像今天,可以随随便便进工厂找个工作,古代农民遇到饥荒年份,女的还可以卖身,男的呢,除了讨饭之外,还真没有别的活路。
朱元璋讨饭苟活了3年,时光一晃,已经是20岁的小伙子了。这一年,於皇寺不知道从哪弄来的粮食,粮仓又满了,于是,方丈放出话来,喊大家伙回来,有饭吃了,和尚们,大家都回来吧。朱元璋闻讯,回到於皇寺,继续做他的和尚。
然而这个时候的濠州,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呢?农民起义。
一支名叫“红巾军”的农民起义队伍,起兵反元,他们攻陷了濠州城,并且,深挖洞,广积粮,修筑城墙,就这样,坚守在城里了,这支起义军的首领,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子兴。
朱元璋有个儿时的好友,名叫汤和,他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他感觉造反挺好的,于是,汤和写了一封信,寄给於皇寺的朱元璋,信的大意是这样的:元璋!你还好吗?我是汤和。我造反了!现在就在濠州城里,哇靠,造反可好了!吃香的,喝辣的,你快别当和尚了,赶紧过来,一起造反,这里每天都有肉吃!有肉吃!有肉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知道朱元璋接到这封信,他的反应是什么吗?
答案是:担心。害怕。
对啊,无论在哪个朝代,造反,都是杀头的干活,谁敢干啊。朱元璋在於皇寺,虽说没有肉吃,但毕竟有一口安稳的斋饭,饿不死,岁月静好,稳稳当当,不担风险,犯不着造反哪。
所以,朱元璋把汤和的信,藏到枕头下面,20岁的朱元璋,胆子还很小,做了20年良民,朱元璋不会考虑去参加造反。
然而,人算,还真不如天算。
庙里有另一个和尚,这小子调皮,他偷看了朱元璋的信,而且还对朱元璋说:我看了你枕头下的信啦,你竟然和造反的人来往,你胆子太大了!小心点!
这个不懂事的同寺和尚不经意这么一说,可把没见过世面的朱元璋吓坏了。
因为从朱元璋看来,这人随时都有可能到元朝的官府去举报,而且这人还是个大嘴巴,逢人就说“朱元璋和反贼来往密切”,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只要有一个人去报官,朱元璋就死定了。
朱元璋睡不着觉,寻思在这等死,也不是办法,还不如真的造反算了,可是,造反风险很大的,也是九死一生,该怎么办呢?拿捏不定,朱元璋决定:占卜。让神明替自己做主。
于是,朱元璋占卜去了,算卦的结果,是这样的:
逃跑 = 死路一条
留在原地不动 = 死路一条
投奔起义军 = 有惊无险
也就是说,从朱元璋看来,神明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朱元璋:你留在此地,必死无疑,但是,参加造反,反而是安全的。
朱元璋和那个时代所有的中国人一样,都迷信。三思之后,朱元璋把心一横,决定:听神明的话,投奔起义军,造反去!
历史启示:原来,朱元璋造反是被迫的。其实很多人下海创业,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在外企里拿百八十万年薪的高级白领,通常很难下决心出来创业,往往是没活路的人,才有这个决心,我们现在如此,其实历史上的人物,很多也是如此。
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朱元璋换了衣服,偷偷从庙里溜了出去,来到濠州城门之下,说:我是来参加造反的。
当时守城的起义军士兵,还以为朱元璋是探子(间谍),对他搜身盘问,其中有一个急性子的说:搜什么搜,一定是个奸细!拔刀就要捅过来。此时朱元璋大喊:不要杀我!不要杀我!城里你们的战友汤和,是我的朋友!你可以找他来核实!
于是,核实之后,朱元璋如愿以偿,加入了起义军。
这下不得了,参加起义军之后,朱元璋骨子里的潜能,被充分挖掘了出来,他的潜力,彻底爆发了!朱元璋做梦都没有想到:原来,解放了思想的他,是一个擅长打仗的人!
历史启示:其实人有许多潜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爆发出来,朱元璋这个要饭的小和尚,没想到自己是个战争天才,这是他原本根本想象不到的,也是被时代逼出来的。
对,这个马姑娘,就是朱元璋后来当皇帝时,那位马皇后。
这个节骨眼,很关键,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娶了公司董事长的女儿。
不得了,曾经讨饭的穷孩子朱元璋,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当时最大的一支起义军的首领的女婿,乌鸦跳上枝头,变凤凰了。
没过几年,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病死了,朱元璋顺理成章,成为了起义军的新首领,于是,他带着他的起义大军,一方面和蒙古大军打仗,一方面和其他的起义军打仗,征战四方。
历史启示:朱元璋的成功,有实力的因素,也有运气的因素,倘若不是当了公司董事长的女婿,朱元璋能否接管整个公司,那可未必,不过,董事长能把女儿嫁给他,其实本质上这也是对朱元璋实力的肯定,所以我们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哪。
当时,蒙古人统治中国已经九十多年,蒙古统治阶级,已经换了三四代人了,这群统治者,腐化了,他们有着天下纨绔子弟的共同毛病,就是“死于安乐”:舒服日子过久了,战斗力就下降了,加上蒙古自己内部内战不断,所以,在朱元璋等各路起义军的攻击之下,蒙古人的元朝,很快就被推翻了。
(老冯注:还有一个原因,蒙古人很笨,他们入主中原之后,培养汉人帮他们养马,建了大量的养马场,结果几十年下来,汉人的养马技术,已经超过蒙古人,所以到了元朝末年,汉人骑兵的战斗力,已经超越了蒙古骑兵。)
公元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亲爱的读者朋友,朱元璋从一个叫化子,变成皇帝,他的创业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这么回事。
尾声
朱元璋衣锦还乡记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衣锦还乡,回到自己安徽凤阳的老家,黄色大轿,大军浩浩荡荡,父老乡亲早早都跪在道路两边,恭候大驾。
朱元璋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打听恩人刘继祖的下落,不料,乡亲们告诉他,万岁爷,刘继祖已经死了很多年了。
恩人死去多年,朱元璋感到遗憾不已,洒泪之余,空余惆怅。
没见到刘继祖,朱元璋就人传唤刘德,就是当年拒绝赠送土地,而且还大声叫他“滚”的那个刘德。
刘德听说朱元璋当了皇帝要回老家,他早就害怕得躲了起来。
为什么?因为刘德怕朱元璋报复他。
不过,你家大业大,躲哪里去。朱元璋的兵马,一会就把刘德找到了。
刘德双腿“扑通”一下,跪到朱元璋的跟前,流着泪对朱元璋说:万岁爷,当年的事,是小的错了,小的该死……
看着当年刻薄对待自己的刘德,跪在自己面前,朱元璋百感交集,朱元璋对刘德说了这么一段话,被记录到明史资料里:
“当年你刘德不肯送我一块地、让我安葬我父母和大哥,其实我后来冷静想了想,那也是人之常情,你也不欠我一块地,你给我是人情,不给我是道理,这件事过去就算了,我回来不是找你计较这件事,其实当年那个时候,我一个穷光蛋,你刘德又怎么会想到,我能成为皇帝呢?”
于是,朱元璋就放过了刘德。
朱元璋还算是个感恩的人,虽然,两个恩人刘继祖和汪大娘,都已经去世,但是,朱元璋先后找到了刘继祖的儿子刘英,还有汪大娘的儿子曹秀,给他们两个人,都安排了政府的工作职位,从今以后,吃皇粮,算是对刘继祖和汪大娘的报答。
历史启示:我们说做人呐,要广结善缘,人家落难的时候,力所能及,还是要帮一帮,万一人家出息了,总是有回报的。
朋友们,读完了朱元璋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7074571033675579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