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活活逼疯的北齐孝昭帝,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残酷往事?

北齐王朝的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是个很爱喝酒的人。

喝酒本没什么事儿,但毫无节制地喝酒,却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儿。

好酒不可糟蹋,佳人不能唐突,看来皇帝并没有把这两件君子之行放在心里。

皇帝白天喝,晚上喝,夜里通宵喝,可谓是醉生梦死。

帝王时常饮酒误事,又常因为酒醉而犯下屡屡恶行,诸如打骂大臣,奸淫妇女等等,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历朝历代,如果皇帝行为不端,那么朝廷里的御史和士大夫们必会直言进谏,规劝皇帝。但在齐文宣帝这一朝,大臣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缄默。

当然了,不是不敢说,而是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

其中的原因在于,皇帝虽然饮酒失德,又在道德层面多有瑕疵,但在齐文宣帝治下的北齐,却并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

相反,此时的北齐,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军事实力更是堪称一流,俨然是当时整个南北朝中最强盛的政权。

皇帝整日玩乐不堪,但王朝的发展却并非因帝王有什么损坏,所以大臣们就算是想给皇帝找点不痛快,给他上上课,也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

(高演 形象)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在这种不约而同的缄默中纵容皇帝,至少常山王高演就是其中的异类。

作为皇帝的亲弟弟,高演对于文宣帝这种放浪形骸,饮酒度日的生活实在是很有意见。

但就算是有意见,在当时的情况下,高演也只能憋着。

寒风如刀割,以大地为案板,视百官如鱼肉。

千万里飞雪,将王城做熔炉,溶黎民为灰烬。

自己的哥哥再不济,也是这天下的主人。

而在帝王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随手就能捏死的亲王罢了。

既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就算高演的心里有万千想法,也不敢直言相告。

他只恨自己生得太晚,如此大好江山,不能由自己掌握,而是沦落到了一个酒色之徒的手里,而自己空怀满腔壮志,只能在一边儿眼巴巴的看着。

对高演来说,这是十分痛苦的。

但痛苦并非一无是处,因为痛苦总还是能让人清醒的。

况且,只要人活着,就必然会痛苦,这本来就是谁都不能避免的事儿。

高演明白,自己要在痛苦中活下去,他要在清醒中忍耐痛苦,等待上天给他一个机会。

一个改变他命运的机会。

(齐文宣帝高洋 形象)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北齐王朝的开国之君,名动北方的双面雄主齐文宣帝,饮酒过度,终暴病而亡。

皇帝临死之前,把王朝的船舵留给了自己的儿子,高殷。

高殷登基的时候,大概是十六七岁。

很显然,一个如此稚嫩的少年郎,是很难全盘接手父亲留给他的庞大家业的。

主少国疑,难免以后会有动乱发生。

老皇帝高洋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公卿大臣们他很放心,朝廷百官们他也很放心,老皇帝唯一不放心的,就是他的弟弟高演。

于是,老皇帝归天之时,亲自找到了这位胸怀大志的老弟,千叮咛万嘱咐,表示如果我儿子高殷以后不成气候,你可以取而代之,把他拿下来,自己当皇帝,但是千万不要伤害他的性命。

残暴一生,杀人无数,但面对自己的儿子,文宣帝高洋只不过是一个满怀忧虑的父亲罢了。

这是老皇帝对儿子高殷最后的温柔,但接下来的路,只能是高殷独自走下去。

每个人都只能陪别人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关于这位小皇帝,史书的记载并不是很多。

小时候父亲高洋为了磨炼儿子的心性,经常逼着他亲手处决犯人。

(齐少帝高殷 形象)

而高殷却总是手握屠刀,战战兢兢,不敢下手。

文宣帝高洋暴怒,拿起鞭子抽打在儿子身上,以做教训,结果高殷又惊又怕,竟然心力交瘁,落下了个口吃的毛病。

皇帝如此气急败坏的惩戒儿子高殷,这倒还可以理解。

北齐虽然强盛,但却并非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南望长江,南陈政权虎视眈眈,瞅瞅隔壁,北周政权频频滋扰,关上大门,后院还有柔然和契丹时不时过来打砸抢烧。

如此复杂的格局之下,当皇帝如不手段强硬,雷厉风行,何以治国?

连屠刀都无法举起的人,又怎么能用武器守护自己的子民?

老皇帝高洋始终认为,儿子高殷仁慈懦弱,很容易因为皇权的争斗受到亲族的迫害,但我们要明白的是,少帝高殷虽然仁慈,但却并不是傻子。

这位年轻的皇帝十分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常山王高演势力庞大,野心十足,自己一日不除掉他,皇位就一日坐不安稳。

但让皇帝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是晚了一步。

少帝高殷才有了想要除掉高演的想法,而常山王高演已经集合兵马,起兵造反了。

叛军一路攻入京师,沿途将士,文武百官惧怕高演,纷纷倒戈投降,唯有四位文臣,大骂高演谋逆,然后慷慨赴死。

这四位就义的大臣分别是,尚书令杨愔,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

(杨愔 形象)

事实上,这四位仁兄和这篇文章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

他们不是什么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也绝非缔造过这么旷世功勋的朝代奇人。

别说是他们,就连他们所处的南北朝,在中国历史的序列里,也是极为冷门的。

但作者还是要提到他们的名字。

因为他们是一群勇敢的人,他们宁为心中道义死,不为强权苟且生,他们才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存在。

哪怕在浩瀚史书中,他们并无列传,可怜到只有三言两语的记载,但作者仍然认为,总要有人,提一提他们。

我不是史官,我也并非专业的历史作者,但我仍然认为,真正能记录历史的,不是文字,而是人心。

乾明元年,公元560年,高演悍然发动兵变,篡位自立,并在一年后,毒杀了少帝高殷。

看来,这位一向雄心壮志的常山王,最终还是背离了当年哥哥高洋在病榻前的托付。

现在,当年默默隐忍的常山王高演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齐孝昭帝,但他却并没有因为成为了这天下间的至尊帝王而感到快乐,相反,高演的每一天都备受煎熬。

杀死少帝高殷,背弃长兄所托,这在高演的心里永远是一道过不去的坎儿。

史书会如何记录自己?百官们又会对自己有什么想法?天下间的百姓又会在背后如何议论?

自己屠杀亲族,篡位自立,离心背德,又要如何自处?

时至今日,高演才明白,这权力,是纷争不休的权力,这帝王宝座,是染遍鲜血的宝座。

(皇位)

而自己在这个寒冷孤高的皇位之上,将会日日夜夜经受折磨,永无宁日。

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使皇帝郁郁寡欢,更彻底地摧毁了帝王的心智。

高演开始神经错乱,开始恐慌,开始胡言乱语,开始认为高殷会化为鬼魂来报复自己。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们足可以相信,这位才登基不久的新皇帝,被自己曾经心心念念,如今牢牢握在手中的权力,逼疯了。

皇帝的心理防线全盘崩溃,很快卧床不起,大病一场,顷刻间就到了行而将死的地步。

而讽刺的是,皇帝临死之前,发现自己居然面临着和自己的哥哥,当年的文宣帝高洋一样的境地。

自己的儿子年幼,难当大位,以后做了皇帝,难保皇室亲族谋逆。

当年自己欺凌少帝高殷弱小,如今自己的儿子也一样弱小,那么自己那些位封亲王的弟弟们会不会像当年自己对付高殷一样,对付自己的儿子?

最终,皇帝没有冒这个风险。

他痛定思痛,最终选择,传弟不传子,把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弟弟,长广王高湛。

这一招实在是让人意外。

既然你有收拾我儿子,自己当皇帝的可能,那么我干脆让你当皇帝。

(高湛 形象)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齐孝昭帝高演叫来了弟弟高湛,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说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想要皇位,我可以给你皇位,这天下,你想要,我可以拱手相送,我只求你登基之后,放过我的妻儿子女。

往事历历在目,当年齐文宣帝高洋病逝之际,不也对自己说过同样的话?

可自己是怎么做的呢?

高湛又会怎么做?

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一切已经要孝昭帝高演没有关系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这个即将临御大宝的长广王高湛,会放过高演的妻儿吗?

历史终将告诉我们答案。

不过,就算高湛放过了高演的妻子儿女,他们也会死去。

或死于疾病,或死于衰老,或死于意外。

高演会死,大臣们会死,乃至于高湛总有一天也会死去。

因为生命总有尽头,而历史永远不会走向尽头。

时人常说,我视权力如粪土,我视金钱为粪土,我视功名为粪土。

这话说得不假。

(书法:名利)

你看这世上,人们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又或是机关算计,无非是为了“名利”二字。

名利终为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7071940375698752041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