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知名度最高的,毫无疑问是那些开国帝王们,后代帝王们能跟开国帝王在名声和功绩上比肩,相当困难。
当然,至少还能找出如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清圣祖(康熙皇帝)这样的声望和功绩不输于开国皇帝的后代皇帝们。
这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他是所有大一统王朝中,以第二任皇帝的身份,让自己的名声和功绩直追开国皇帝,甚至远远超过的皇帝。
为什么提第二任,因为一般来说,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们基本都是英明神武的,且把该做的事都做了,开国皇帝功勋最大是常态。
接任的皇帝一般都会处于开国皇帝的威压之下,要想超过开国皇帝,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付出了努力,也未必能超过。
理论上讲,大一统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只需要安心做个守成之君就好,比如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就是第二任皇帝中守成之君的典型。
当然,也有一些第二任皇帝因为各种原因,不甘心只做个守成之君,希望能有所成就,可能成功的,只有一个唐太宗李世民。
为什么会这样?本文就聊聊为何只有李世民能成为第二任皇帝中特殊的那一个?其余的第二任皇帝相比起李世民,为何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备注:基于篇幅,只聊大一统王朝)
纵观大一统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有一些过得比较憋屈,比如秦二世,汉惠帝、晋惠帝、建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
秦二世胡亥担心自己的皇位被夺,把兄弟、姐妹、姐夫、妹夫们基本全杀了个精光,可自己却被个宦官干掉了。
汉惠帝刘盈被生母吕后死死控制着,甚至被吓得不敢参与朝政,最后郁郁而终。
晋惠帝司马衷直接就是智商有问题,成为皇帝后被自己的老婆和各路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遇上了彪悍的叔叔明成祖朱棣,直接就被推翻了,可谓是憋屈中的憋屈。
清世祖福临幼年被叔伯们拥戴,继位前期就是傀儡,如果不是摄政王多尔衮没有亲儿子(只有一个过继的儿子),且壮年突然暴亡,他的下场可想而知,他的前半生至少是很憋屈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王朝开国之初,很多参与了开国之战的功臣和皇族们都很彪悍。
开国皇帝有足够的威望镇住这些骄兵悍将、功臣勋贵,第二任皇帝未必就压得住阵脚,连场子都镇不住的话,就不要去想建立功勋了。
不建立比起开国皇帝来说更高的功勋的话,又如何能比得过开国皇帝们?
如汉高祖刘邦、晋武帝司马炎、明太祖朱元璋,其实都清楚接班人孱弱,基于各种理由不敢换接班人,也导致了第二任皇帝执政期间的不堪。
朱元璋想到了,也做出了行动,一个“蓝玉案”把能威胁到建文帝朱允炆地位的功臣清理得干干净净,可最后是他的儿子推翻了他的孙子。
对死去的朱元璋来说,是真没所谓的,反正都是朱家子孙坐天下,对朱允炆来说,就太不值得了,不如安心去做个逍遥王爷。
第二任皇帝要能镇得住场子,最基本要求是要在接任皇位前就有足够的功绩和培植足够强劲的实力。
以明朝来说,本来建文帝朱允炆他爹朱标够资格,可惜早亡。
这一点,在第二任皇帝中,李世民是独一无二的,优势相当明显,能跟李世民相比的,大概只有隋炀帝杨广和宋太宗赵光义。
这三位皇帝都是本王朝的开国功臣,特别是李世民,参与了唐朝开国战争中的绝大部分。
他以军功建立起来的声望为唐初第一,刻意培植的秦王府势力集团让唐高祖李渊和皇太子李建成都头疼。
李世民在暴力夺权后,还能安安稳稳地集中资源打突厥等外敌,搞“贞观之治”,根基是在唐朝开国之初的唐高祖执政时期就打好了。
杨广也参与了隋朝的统一战争,有灭南陈的军功,另外,扳倒前太子杨勇,证明他默默培植的势力是相当强的,登基后,有足够的班底镇场子。
赵光义在宋朝开国之初虽然没有军功,可在宋太祖赵匡胤执政时期,他一直是位列宰相之上,可以参与朝政的实权王爷。
赵光义还实实在在地控制着宋朝国都及周边州府的大小事务,能公开培植着属于自己的势力。
更重要的是,赵匡胤一直没有册立皇太子,不管有意无意,都促使更多的人倒向赵光义。
因此,李世民、杨广、赵光义这样类型的第二任皇帝,才有足够的威望和实力让开国之初的那些臣子们不敢小觑,能避免君臣之间的内耗,才能更好的组织力量建立功勋、开疆拓土。
杨广和赵光义最终没能比得上李世民的原因,当然是建立更高功勋的努力失败了。
杨广玩脱了,他登基后的基础不比李世民差,掌控的财富和资源还要超过李世民,就是太能折腾了,忽视了门阀和百姓的想法,最后把隋朝都折腾没了。
赵光义到底是开国之初的各种战争参与得比较少,军事战略不行,在位期间的两次北伐失败,让他一蹶不振,也让宋朝没能真正大一统,一直是个瘸腿的王朝。
这两位登基后能镇得住场子的第二任皇帝都不行,也就只剩下李世民了。
以唐朝开国战争时就积累起来的功绩和声望,加上继位后积累的文治武功,让李世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王朝第二任皇帝。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706857224423407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