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慈禧和光绪的死只隔了一天,6000字讲述光绪死因之谜

光绪死于1908年11月14日晚6点左右,并且是突然死亡。仅仅不到20小时后,长期把持朝政的慈禧太后也与世长辞。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连死亡?就像是计算好的一样?

从清宫留下的记录中,根本找不到任何令人满意的答案。上面只是显示,光绪向来体弱,于是突然病死,好像也在情理之中。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就在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联合北京法医检验中心从他的尸体中检验出了高浓度的砒霜,最终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可怜的光绪根本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人毒死的。

究竟是谁毒死了光绪?多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绕开慈禧这个重要人物。

一、扶光绪上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光绪之所以能成为光绪,完全是慈禧的功劳。他就像个泥人一样,是被慈禧一手捏出来的。

众所周知,咸丰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慈禧生的载淳。咸丰死后,载淳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但同治帝5岁即位,19岁就死了。临死前,连个后代都没留下。

古往今来,皇位继承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父死子继。同治帝虽然没儿子,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大可以从堂侄里过继一个,让那个过继来的孩子继承皇位。这也是大臣们提出的第一个解决办法。

理论上,这么干没毛病。但前面已经说过,同治是咸丰的独生子。也就是说,他的堂侄们根本不是咸丰的后代,而是咸丰兄弟的后代。血缘上来说,有点远了。于是,太后慈禧自然是不愿意的。作为咸丰的女人,她当然不希望自己家的江山落到亲族里的旁支手里。

既然不能过继,那就只能启动皇位继承的第二个原则——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在同治的兄弟里找一个人选。找谁合适呢?慈禧一眼就看上了醇亲王奕譞的次子,年仅四岁的载湉。因为载湉是她的亲外甥。让自家人做皇帝总是更放心。至少,有了这么一层关系,以后两个人起冲突的几率就比较小。这是慈禧打的如意算盘之一。

光绪帝

她的如意算盘之二,就是载湉年纪小。为什么要选年纪小的孩子,不选大一点的孩子?因为慈禧被吓怕了。咸丰死后,她和八位掌权的大臣斗了很久,才最终打败他们,掌握大权。如果立一个三观已经稳固的皇帝,万一新皇帝以后看她不顺眼,她不是在养虎为患?

孩子越大,难免就越不好管。慈禧不想冒这个险。年纪小的孩子总是可塑性更强,更好教育的。把他捏成什么样,长大以后就是什么样。从小养大的狗,总比半路买来的更忠心。

对于这些,年幼的载湉当然一无所知。他只是服从了决定,懵懵懂懂地离开王府,去到紫禁城里,像个被任人打扮的洋娃娃一样,做了下一任皇帝。自此,大清的年号正式从“同治”改为了“光绪”。

二、慈禧与光绪,甲午的战与和

既然要培养一个温顺的孩子,为己所用,光绪进宫后,慈禧当然对他的一切非常上心。不仅在吃穿用度上严加管教,教育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经过层层选拔,她最终决定让老臣翁同龢做光绪的老师。

为什么慈禧和光绪的死只隔了一天,6000字讲述光绪死因之谜

翁同龢像

为什么不选别人?因为她担心光绪被带偏。她对光绪的期望,是成为一个听话的,永远和自己站在一起的皇帝,牢牢地守住大清的江山。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的新技术、新思想逐渐传到中国来,如果选年轻的,有想法的人做老师,光绪的三观难免会变得不传统,对慈禧不是很孝顺,以后发生冲突的时候,也就更肆无忌惮。在慈禧心中,这是大忌。

但她也没有完全用规矩来框住光绪,因为她非常清楚,只有真情才最能收买人心。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她对光绪还是非常关心,百般爱护的。

她的苦心并没有白费。基于这样的情况,光绪从小到大,确实对她非常崇敬。这种崇敬,既来源于血缘和地位上的双重敬畏,也来源于两个人之间的私人感情。慈禧对此非常满意,于是,眼看光绪即将成年,她亲自提出了“还政于君”。

当然,随着光绪越来越大,按照传统,她也没法名正言顺地继续垂帘听政了。但另一方面,她也非常自信地觉得,自己培养了光绪这么些年,就算大胆放手,光绪出于对自己的崇敬,也不会做出什么忤逆的事情来。

除了情感上的考虑,慈禧也有现实方面的考虑,那就是,在多年的听政生涯中,她豢养了一大群党羽,已经在朝堂上稳固了地位,站稳了脚跟,没必要再强占位置。就算退居二线,那些大臣也会对她忠心耿耿,不会轻易站在光绪那边。

为了更加保险,她又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光绪。名义上是亲上加亲,实际上,相当于在光绪身边安插了眼线。如果光绪听话,一家人当然和和气气,如果光绪不听话,慈禧从幕后跳出来,还是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收拾他一顿。

马不停蹄地做完这一切,慈禧终于放心地搬到了颐和园。看起来,她好像退出了政坛,实际上,一切还是老样子。由光绪处理的都是一些小事。特别重要的大事,依然由慈禧亲自处理。

对于这种局面,一开始,光绪不太在意。因为他依然对慈禧满心感激,无比崇敬,但随着亲政的程度加深,他越来越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更希望能够全权处理所有的事情。

一些早就不满慈禧的大臣看到了光绪的抱负以后,也开始支持他反对慈禧。帝党形成了。这伙人和以慈禧为首的后宫党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一直明争暗斗,打得不亦乐乎。

他们之间的矛盾,直接体现在甲午战争上。甲午战争,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两个大哥抢小弟的过程。这个小弟叫朝鲜。最初,它是清朝的附属国,后来,日本强大了,也想让朝鲜做自己的附属国。大哥只能跟一个,而朝鲜谁也不敢得罪,也给不出明朗的态度。于是中日之间发生冲突,也就很正常了。

为什么慈禧和光绪的死只隔了一天,6000字讲述光绪死因之谜

一开始,两党都主战。因为大家对日本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它区区一个小国,这么不自量力,不好好教训它一下,真是太丢脸了。于是,几乎毫无阻力地,两国开战了。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当时的日本经过了一系列改革,并不是以前的样子了。虽然在技术上,还是和清朝不相上下,但军队里的风气却是焕然一新。相对而言,清军的贪污腐败多年以来根深蒂固,一直没有好转。再加上一些战略战术的失误,在陆战中的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陆战不行,海战怎么样呢?也差不多。因为李鸿章早就知道,这场仗一打起来,就会用到自己含辛茹苦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就算最后打赢了,北洋水师也会受到非常大的损失。所以,他更倾向主和。尽管光绪一直叫着出兵,他却磨磨蹭蹭,持观望态度,希望外国出面调停。

陆战以后,慈禧看到清军没占到便宜,也开始转向主和。本质上来说,她是个非常胆小的女人,有些欺软怕硬。在中法战争中,她就是这样表现的——最初要打的是她,见势不好,赶紧求和的也是她。

另一方面,在她的脑子里,一直有严格的远近亲疏之分。自己周围的一亩三分地,大于中国其它部分。中国直接统治的地区,大于周边的附属国。朝鲜不过是个附属国。为了它大动干戈,还被打成这样,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再算算日子,眼看她要过六十大寿。这么重要的事情,她不希望被这样一场可有可无的战争影响。所以,和李鸿章一样,她也希望外国可以出面调停。

慈禧和李鸿章各有各的算盘,只有光绪年轻气盛,觉得在陆战中丢的脸,一定要在海战中找回来。于是,在他几次三番的催促下,李鸿章被迫开战。但清军贪污腐败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海战最后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不仅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慈禧的生日也没过好。

为什么慈禧和光绪的死只隔了一天,6000字讲述光绪死因之谜

最终,日本不仅占领了朝鲜,还一路打到辽东半岛,眼看就要打进山海关,直逼北京城了。对于这一切,光绪只有傻眼的份儿,什么办法都想不出来,最后,还是慈禧求爷爷告奶奶,请外国人出面调停,才终止了这场糟心的战争。

这件事情让慈禧心力交瘁,也使她对光绪的期望渐渐崩塌——本来,她想让光绪听话,但光绪不听话。如果不听话,有本事把仗打赢也行,但仗也没打赢。所以,在慈禧眼里,光绪除了空有一腔热血,到处惹麻烦,简直一无是处。认识到这些的她难免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觉得自己当时看错了人,多年以来的努力培养,也都一股脑地打了水漂。

三、围园杀后

尽管如此,甲午战争以后,慈禧不过是对光绪失望,还不至于有别的想法。然而,围园杀后这件事情,让慈禧对光绪的厌恶达到了顶峰。

围园杀后中的园,指的就是慈禧住的颐和园,后,指的就是慈禧太后。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场威胁到慈禧生命的严重政变。如果慈禧就此死了便罢,如果没死,以她的性格,必然会疯狂反扑和报复。

事实也确实如此。计划败露后,慈禧不仅大肆搜捕维新派,把光绪也软禁到了中南海的瀛台。两个人的关系,一度降到冰点。

光绪为什么要围园杀后呢?他不是一直对慈禧充满崇敬吗?别疑惑,其实光绪还是那个光绪,他一点都没变。因为策划这件事情的根本就不是他,而是维新派的几个成员,尤其是和光绪一样热血的谭嗣同。

维新派的成功上位,和甲午战争密切相关。清朝战败后,光绪咽不下这口气,一直在寻找富国强兵的好办法。这个时候,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些打着变法图强旗号的新派文人,不像之前开工厂,办洋务的洋务派那样,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是试图学习西方的制度。因为他们认为,西方人之所以强大,不在于技术的先进,而在于制度的先进。

光绪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重用维新派,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对于他的这些举措,慈禧一开始很不开心,后来被人劝说,才勉强做出一副冷眼旁观的样子,打算等他办不出样子,再像甲午战争一样,站出来笑话一通,规劝一番,把烂摊子收拾干净。

为什么慈禧和光绪的死只隔了一天,6000字讲述光绪死因之谜

戊戌六君子

万万没想到,在维新派的帮助下,光绪如虎添翼,竟然真的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这迫使慈禧不得不认真看待这件事。但是,很快,光绪的变法遇到了重重阻力。因为各级官员执行方面的问题,收效甚微。

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光绪开始大操大办,进行人事任免。这就让慈禧更不开心了。因为光绪这是在明目张胆地动她的人,削减她的势力。两个人,或者说,在维新派拥护下的光绪,和慈禧的矛盾得到了空前的激化,直到维新派想开议院,动高层,主要是影响了慈禧决策权的时候,慈禧终于忍不住了。

维新派见势不好,决定先下手为强。在一众人等里,最先提出“围园杀后”的是谭嗣同。最初,康有为等人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谭嗣同不以为然,一意孤行。

如果计划严密,人手充足,计划也不一定会败露,只可惜他们把筹码压在了袁世凯身上,希望袁世凯带兵进京,围住颐和园,杀死慈禧。

袁世凯表面满口答应,实际却偷偷告了密。得知计划的慈禧勃然大怒,让一场所谓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多天,活生生地变成了“百日维新”。

为什么慈禧和光绪的死只隔了一天,6000字讲述光绪死因之谜

虽然整个事件进行过程中,光绪并不知情,但慈禧对把“围园杀后”的责都算到了光绪头上。自此以后,慈禧对光绪的成见,越发加深。

四、毒死光绪,慈禧有嫌疑

经“围园杀后”事件之后,光绪的待遇一落千丈。之前,他虽然手里没有实权,好歹还有皇帝的待遇,但是,自从被软禁在瀛台以后,简直就像囚犯一样,连饭都吃不饱。每天吃的,不是剩菜剩饭,就是已经腐坏变质了的。

为什么慈禧和光绪的死只隔了一天,6000字讲述光绪死因之谜

有时候,光绪实在受不了,想让御膳房做点能入口的饭菜,御膳房不敢得罪慈禧,也只能先问慈禧的意思。而光绪之所以被这样对待,还不是因为慈禧授意。所以,慈禧知道了以后,不仅不同意,还会说光绪太浪费,再斥责一通。

吃的是这样,住的又是怎么样呢?破破烂烂,四处透风。就算冬天,慈禧也不让人给光绪添炉火,搞得房间里寒气逼人,滴水成冰。就连窗户纸破了,也没人敢去修。有一次,内务府大臣立山实在看不下去,偷偷把窗户纸糊好了,慈禧知道以后,不仅好好收拾了一顿立山,以后更是找了个由头,直接把立山处死了。

接下来的几年,光绪都是这么过的。艰苦的生活大大损害了他的健康。再加上本就体弱,光绪开始经常生病。这给了慈禧一个新思路——为什么不一直把光绪虐待至病死,另立新君呢?但她明面上当然不能这么说,只能抓住光绪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做文章。

1898年,她以光绪常年生病的名义,昭告天下,让各路名医来给光绪看病。大家知道了这件事,十分关心光绪的健康,也并不是没有名医应召,这些医生里,甚至包括外国的医生,但他们有的连光绪的面都没有见到。慈禧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找名医给光绪诊治,只是想让天下人都知道,光绪的身体很差,给自己杀光绪或者另立新君找个合适的理由。

但慈禧的这一算计,没有成功。在得知光绪染病后,上海绅商经元善等 1200人联名发电——“请保护圣躬”,各行各业的人士和海外华侨也纷纷表示对光绪的关心。慈禧见状,只能暂时搁置了最初的想法,但后来又以光绪体弱多病,难以生育为由,迫不及待地想再找一个接班人。

毕竟,她比光绪大了整整36岁,虽然精心保养,但因为上了年纪,身体也不怎么好。就算她身体好,按理说,也会死在光绪之前。

她要是死了,光绪肯定会重新施展自己的抱负。那个时候,她倒不担心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但她担心更重要的一件事——以光绪的本事,折腾来折腾去,是一定会把大清折腾完的。

毕竟,他太容易被别人影响和利用,帝党的形成和戊戌变法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更何况,当时的政治局势并不乐观。几位大臣执掌兵权,虎视眈眈,慈禧很担心,自己一死,光绪根本管不住这群人。尤其是那个两面三刀的袁世凯。到时候,可没人再去给他收拾烂摊子。

也真是巧,慈禧和光绪都是非常厌恶袁世凯的。慈禧担心袁世凯颠覆了大清,自己愧对祖宗,光绪觉得,要不是因为袁世凯的出卖,戊戌变法也许还能继续下去。所以,在有一次病中,他明确表示,如果慈禧死了,他一定要杀了袁世凯。

为什么慈禧和光绪的死只隔了一天,6000字讲述光绪死因之谜

袁世凯

同时,他对长期服侍慈禧的大太监李莲英也多有不满,一直想处死李莲英。但是,千不该万不该,这个想法被李莲英知道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命,他马上报告了慈禧。

其实,对于袁世凯,慈禧也一直想处理,但碍于袁世凯的势力,最终没有动手。连她都这样忌惮袁世凯,光绪又凭什么和袁世凯抗衡呢?她非常担心,光绪没有杀成袁世凯,反而被袁世凯篡位。

退一万步讲,就算光绪有本事,杀了袁世凯,继续进行变法,变法后的大清,也不是她慈禧想要的那个大清了。更何况,之前的教训已经说明,变法一定会引发种种矛盾,每一个矛盾,都可能对政权的维系造成莫大的震动。

大清不能完,就算完,也不能是因为她完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慈禧拼了老命,也要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一定要亲眼看见自己选定的继承人上位。而要实现这个,光绪就一定要先死。

当慈禧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她能想到的,还是死后自己的结局,大清的结局。于私来说,慈禧想要死后哀荣,但掌权的光绪指不定会作出什么出格的事。于公来说,慈禧要政权平稳过渡到自己选定的继承人手上,如果解决了光绪,内部问题就能解决了,可以让自己一方的势力腾出手来处理外部问题。

为什么慈禧和光绪的死只隔了一天,6000字讲述光绪死因之谜

慈禧

所以,于公或于私,慈禧都是有杀光绪的动机的。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98425568622494219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