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

如果说三国里那个被误解最多,姜维如果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

蜀汉旧臣,对蜀汉抱有同情态度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他评价都不高,甚至隐然有把蜀汉灭亡大锅扣在他身上的意思。

《姜维传》: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这句评价也成了后世基准论调,姜维粗通文武,为了个人利益穷兵黩武,终至蜀汉灭亡,换句话说如同费祎怼姜维的那句:“本事不大,心思不小,丞相那么大能耐都做不到,你瞎折腾什么?”

一般来说,姜维身上背的大锅有三口,我们一个个来说。

1、杀费祎

《费祎传》: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

杀费祎的凶手叫郭循(按魏书记载,应为郭修),是个魏国降将。从获益方考虑,幕后主使只有两个可能,一则魏国,二则姜维。

其实不管是谁,姜维在此事中都有不可推卸责任。

《三少帝纪》:诏曰:“故中郎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窥窬,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夫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祚及后胤,所以奖劝将来。”

曹芳曾经下诏褒扬郭修,里面透露了三个重要信息,一郭修是凉州西平人,就在本地做官;二他被姜维俘虏去了蜀国;三费祎是在准备北伐前夕,于汉寿被杀。

这个汉寿可不是关羽封侯的那个湖南汉寿县,而是在四川,刘备入蜀后,曾把葭萌县改名汉寿,就在葭萌关附近,离剑阁也不远。

大家都知道,姜维也是凉州人,跟郭修是同乡,而汉寿是蜀汉北方前线。姜维曾改变过汉中防线,放弃黄金、兴势两个重要据点,转而把兵力囤积在汉中周边城池,其中就包括汉寿,这也是一大槽点,我们等会再说。

姜维一直负责北伐事务,汉寿可以说他是辖区,凶手又与他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所以很明显,要么姜维主使,要么虽是魏国主使,但姜维默许了此事。

蜀汉也不是没有风声,张嶷本来负责南中,后来被调到汉中参加北伐,他跟姜维不熟,也非嫡系,所以只有他在提醒费祎注意刺客,不要随便与陌生外人接触。

《·张嶷传》:嶷初见费祎为大将军,恣性泛爱,待信新附太过,嶷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於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少以为警。”后祎果为魏降人郭修所害。

我也同意姜维刺杀费祎说,但问题在于,姜维刺杀费祎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专权,可专权又是为了什么呢?

权臣们为了争权相互攻击在三国屡见不鲜,比如司马昭杀曹爽,孙峻杀诸葛恪。司马家最终代魏而终,而孙峻与姑妈大虎公主私通,如果不是病死得早,恐怕也有谋取皇位的打算。

《姜维传》: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费祎总是阻扰他出兵,搞得他不能一展所长,所以姜维夺权的目的,却是为了北伐。很多人包括陈寿都说,姜维北伐只是为了个人私利,想立功显名,可他想为蜀国立功,真是很大的过错?

2、不战而降

刘禅投降后,按照指令姜维遂也率三军投降,遭到了无数痛斥,指责他浪费了蜀汉最后一丝机会。当时他手里至少还有蜀汉五六万主力,如果迅速回师成都,说不定还来得及击退邓艾。

咱不讨论军事上的可行性,只说一点,投降从一开始都是在演戏,不是姜维投降,而是钟会拉他一起对抗司马昭。

所以姜维投降后给刘禅写了封信,劝他暂时忍耐几天,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变好。

《汉晋春秋》:密书与后主曰:“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钟会拉他谋反,可不是同情老刘家,人家是魏国忠臣,打的是郭太后旗号,声称自己奉太后遗诏讨伐司马昭。所以姜维此举冒着巨大风险,他答应与钟会联手,也有自己打算,可谓计中计。

姜维的打算是,借钟会之手击退魏军,再反过来除掉钟会,最终帮助蜀汉复国,这事如果给钟会知道,后果是什么?

国家都灭亡了,还要为刘禅考虑到这份上,而刘禅对他好吗?姜维不是四川本地人,刘禅对他并不信任,曾经打算废掉他,姜维一度有生命危险,不敢回成都。

《姜维传》: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相比较刘禅的做法,对姜维又该做何评价?

3、改变汉中防线

《姜维传》:使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適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卻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从刘备时期起,汉中防守方式是屯兵于外围。魏延修建了两个防御点,黄金和兴势,诸葛亮后来又加筑汉、乐二城,汉中防御全仰仗这四城,也收到了很好效果,魏国前期数次伐蜀,都被拦在了这里。

而姜维的做法是,放弃外围防线,把兵力分布在汉寿西安建威武卫等城池。姜维的解释是,魏军如果攻蜀,我们有粮草问题,他们也有,放他们进来,用游击兵骚扰截断他们粮运,最后等他们撤兵时,全军追击。

一个是重兵囤于边境线险要固守,一个是放敌人进来等待时机,或者用更简单的话解释,一个是御敌于国门外,另一个则是布下口袋阵,不仅防守还想吃掉全部来犯敌军。

刘备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都不敢这么想,蜀汉后期兵力紧张,这样做等于把兵力从四个据点分散到了十个,各地驻守更加薄弱。钟会伐蜀时,蒋舒投降傅佥战死,因此姜维遭受了无数抨击,认为正是他的愚蠢举动,葬送了蜀汉,如果汉中不丢,压根不会发生邓艾偷袭阴平。

说这话的人,根本没看过地图。

魏延修建的黄金、兴势两个据点都在汉中东部,今汉中市洋县附近。从长安去汉中,当时主要通道有四个,骆谷、子午谷、褒斜道和故道(即陈仓道)。黄金兴势只能防御从骆谷和子午谷来的敌军,这是因为当时曹魏势力也仅到长安,陇西一带并未稳固,所以魏延不用担心其他。

而诸葛亮攻克武都阴平后,很快又在汉中左右修筑了汉乐二城作为补充,此时蜀国在汉中的防御构成是,东部有黄金兴势两城,汉乐两城为两翼。

姜维修筑的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七城在哪?建威在祁山东南,武卫就是武都武街,石门在武都天水之间,武城在天水陇西之间,其余三城虽不可考,但以此判断,应当都在陇西。

很明显,姜维实际是放弃了黄金兴势两个东部据点,整体西移,并把整个防区扩大了,扩大到了半个陇西。所以指责姜维没有御敌于国门们,根本没有道理,他不是放敌人进来,而是布了一个奇大无比的口袋。

姜维为什么要这么做?想想诸葛和姜维北伐,为什么执著争夺陇西。

姜维自己就是凉州人,他太清楚了,雍凉人打仗太猛,如果给魏国稳定经营这里,那么蜀亡就是迟早的事,蜀汉生机,仅在能不能攻下陇西。

《姜维传》: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

姜维精通西方风俗什么意思,就是指他精通雍凉战法,熟悉地理人情,诸葛亮用他也是这个目的,夸他凉州上士,马谡李邵也比不上,钟会拍姜维马屁,更是夸夏侯玄诸葛诞也不如。

雍凉是羌胡聚集地,三国时羌胡打仗有多猛也不必说,只说一点,姜维的战略或者说他的顾虑一点都没错。

司马昭派出的前锋部队,伐蜀的第一枪正是雍凉驻军发起,攻击阳安和阴平。换句话说,魏军第一波攻击方向放在了陇西,压根没从汉中走,虽然钟会的后续部队,仍然从长安出发攻击汉中,但汉乐二城直至蜀亡也未被攻克,钟会是绕过汉中,直赴剑阁与邓艾和诸葛绪会师。

《姜维传》: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

姜维听说魏军有伐蜀动向,急忙给刘禅写信,指出魏军主攻方向将是阳安和阴平,建议加强防守。

《姜维传》: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刘禅找人算了一卦,显示魏军不会从这里打,压根不慌无动于衷,姜维无奈,只得自己带军从沓中撤离,途中几次神奇操作,甩掉了追尾的诸葛绪,赶到剑阁防守。

可以说姜维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只要魏军从陇西绕过来,汉中防线就成了摆设,剑阁是唯一防守点,当然还有阴平小道,但姜维怎么也算不到,邓艾会冒险翻山。

别说姜维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见得敢冒险分兵,他只有五六万人,面对的可是手握十几万大军的钟会,剑阁丢了蜀汉死得更快。你只能怪蜀汉除了姜维,没一个能打的,连爬山过来,没多少粮草重型装备的邓艾几千人都打不过。

所以姜维误国根本站不住脚,虽然他刺杀了费祎,可如果费祎活着,按他制订的政策,魏国得以放心大胆经营陇西,蜀汉恐怕亡的更早。

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想不到诸葛瞻数万大军会输给邓艾数千残兵,更想不到钟会谋反一天即败,甚至连老天爷都没站在他这边,如果来场暴雨,邓艾那些人恐怕没几个能活着下来。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91235998105469447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