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活的乾隆帝,上见过曾祖母,差四年六世同堂,永璜是最大功臣

在古代帝王中,寿数最高的是南越武帝赵佗,活到了107岁,在皇帝俱乐部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位列第二的那位也才89岁,这也是差了一代人的距离,但相比赵佗,排名第二这位的知名度要高得多,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位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其名爱新觉罗▪弘历。

除了弘历,第三乃是86岁被饿死的梁武帝萧衍,第四乃是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曌(82岁),第五就是当了25年太上皇的宋高宗赵构(81岁)。根据现有史料,这几位天子除了赵构外,都见过自己的曾孙一辈,赵佗只差一年多就能看到玄孙赵建德,梁武帝和武则天则是因为都是在27岁以后才有儿子,后代跟进也没这么快,所以都没见过自己的玄孙。唯独乾隆帝,不仅见过玄孙,而且只差四年就能看到来孙了。

上见三代的弘历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邸—《清史稿▪高宗本纪》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康熙帝的第58个孙子生于雍亲王府,他是雍亲王的第5个儿子,母亲是格格钮祜禄氏,当时胤禛正在陪同父亲巡幸北境,归来后为儿子取名弘历,弘历这一辈乃是“弘”字辈,第二字偏旁用“日”,之所以现在看来弘历没有按此规则取名,是因为当时用的是繁体字“暦”,因为雍亲王早逝的次子没有齿序,所以弘历的正式排行是胤禛第四子。

弘历自称生于避暑山庄,但当年七月,康熙帝召众位皇子去热河时,钮祜禄氏即将临盆,不管是出于钮祜禄氏当时只是个格格还是其即将生产,胤禛都不会带她去的,故而,此处清朝的官方史料是比乾隆帝的自述要准确的。其实,百家讲坛的喻大华老师有句名言(这句话是对道光帝的戏言),“你爷爷到底在哪里出生的,应该问你爷爷他妈。”

弘历出生后也就见到了他的母亲钮祜禄氏,胤禛归来后自然也见到了父亲。根据清朝皇室规定,皇子皇孙皇曾孙等在年节、皇太后与皇帝生辰时都是要前来祝贺的,按照辈分、齿序等依次排列,对于子孙众多的康熙帝来说,绝大多数皇孙他都是不认识的,而这些皇孙、皇曾孙们也只能远远看皇爷爷一眼。

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太后崩,年七十七。—《清史稿▪后妃传》

能活的乾隆帝,上见过曾祖母,差四年六世同堂,永璜是最大功臣

影视剧中的仁宪皇太后

当时,康熙帝的嫡母仁宪皇太后仍然在世,而且直到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才去世,当时已经六岁的弘历当然是在众多祝贺礼上远远见过曾祖母的。如此,弘历已经见了父、祖、曾祖母和自己这一辈四辈,这在康熙朝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康熙帝的大部分皇孙都见过上三辈。

康熙六十一年春,康熙帝偶然见到了皇孙弘历,弘历当场给他背了宋代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康熙帝十分高兴,决定将弘历带入宫抚养,交由后宫之首贵妃佟佳氏与和妃瓜尔佳氏抚养,有人认为康熙帝是出于对弘历的喜爱才选择立胤禛,其实不然,康熙帝最喜爱的孙儿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晳,而且还真曾经有过因为喜爱孙儿想要再复太子的想法,最终碍于朝局和现实,没有成行。笔者认为,康熙帝此时将弘历接进宫,还让后宫之首小佟贵妃抚养,而非让弘历的亲祖母德妃抚养,就是对外界和佟氏一族的暗示,这位小佟贵妃正是孝懿皇后的亲妹妹、隆科多的姐妹。

从一家三代到五世同堂

能活的乾隆帝,上见过曾祖母,差四年六世同堂,永璜是最大功臣

弘历元妻富察氏画像

雍正帝即位后,在雍正五年把大学士马齐的侄女富察氏赐给弘历为嫡福晋,并于七月为儿子举行大婚,同时赐给弘历几个格格,这一年弘历17岁,就在次年五月,格格富察氏生育了乾隆帝的长子,这个富察氏与嫡福晋并非同族,嫡福晋是沙济富察氏,格格乃是噶哈里富察氏,不严格的说,可以理解为历史上有琅琊王氏也有太原王氏,同姓不同族。

弘历儿子乃是“永”字辈,第二字用“王”字旁,弘历给大儿子取名永璜,璜乃是祭祀北方的礼器,古代有尊北的传统,而清朝又是发源于东北,故而对北方格外尊崇,弘历给儿子取这个名字,足见还是相当重视他的。算上弘历的父母、他自己、儿子,18岁的弘历是现在常见的一家三代。

待到弘历即位,在乾隆九年为16岁的大儿子永璜聘娶了伊拉里氏为嫡福晋,次年,追封大阿哥生母为哲悯皇贵妃,并传谕将来葬入裕陵地宫,足见乾隆帝对长子的格外重视。乾隆十二年,乾隆帝从内库(私房钱)拨出十万两给儿子建府,就在当年七月,乾隆帝大喜过望,怎么着了,原来他的大儿媳嫡福晋伊拉里氏诞育了皇长孙,一个月后,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又诞育了皇次孙,乾隆帝的孙辈乃是“绵”字辈,第二字用“心”,这个心也包括竖心旁,故而皇长孙名绵德,皇次孙名绵恩。此时,乾隆帝38岁,上有母亲崇庆皇太后,下有儿孙,四世同堂。

十五年三月,薨。上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追封定亲王,谥曰安。—《清史稿▪高宗诸子传》

好景不长,随着皇后富察氏崩逝,在其百日祭礼上,乾隆帝认为永璜和三子永璋不甚悲痛,怒斥二人不孝,可这完全是主观臆测,没有根据。永璜受了委屈,很快就积郁成疾,两年后就去世了,直到这时乾隆帝才幡然悔悟,追封儿子为定亲王,还写诗“忏悔”自己错怪了儿子,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能活的乾隆帝,上见过曾祖母,差四年六世同堂,永璜是最大功臣

《如懿传》中受责后的永璜

子绵德,袭郡王。坐事,夺爵。—《清史稿▪高宗诸子传》

出于对长子的愧疚,乾隆帝对两个孙子十分关心,尤其是皇长孙绵德,不仅是长孙还是长子嫡长子,绵德的两任嫡福晋都是大人物,原配乃是和敬公主(孝贤皇后之女)和蒙古亲王之长女博尔济吉特氏(乾隆帝长外孙女),继室是怡贤亲王胤祥嫡女之女伊尔根觉罗氏,就在乾隆三十二年八月,乾隆帝生日刚过去三天,绵德的继福晋为乾隆帝诞育了皇长曾孙(重孙)奕纯,乾隆帝这一年57岁,已经是五世同堂。

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正式命皇长孙承袭定郡王爵,奈何绵德仗着自己的身份有了非分之想,在乾隆四十一年秘联礼部侍郎,有劝乾隆帝立孙的想法,此事被乾隆帝得知,震怒,直接削夺绵德爵位,令绵恩承袭。

跳不出的五世同堂

崇庆皇太后晚年画像(局部)

绵德的过错放在别人身上那可就不会只是削爵了,削皇籍都是有可能的,可是毕竟绵德是皇长孙,乾隆帝对儿子永璜还心存愧疚,而且绵德又有长曾孙在侧,就在绵德削爵的次年,就又封他为镇国公。但这一年,乾隆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崩逝,乾隆帝的家庭又成了四世同堂(乾隆四十一年,皇次孙绵恩之子奕绍出生,为皇三曾孙,此前绵恩有一子,但早逝未命名而夭折,奕绍实际上是皇次曾孙)。

今念绵德之子奕纯新岁可以得子,朕庆抱元孙,五世一堂,实为古稀盛事。自应特沛恩施,以衍奕禩云礽之庆,绵德著加恩晋封固山贝子。—《清高宗实录》

乾隆四十九年,17岁的皇长曾孙奕纯的嫡福晋生育了皇长玄孙(元孙)载锡,乾隆帝大喜,为此特意加封绵德为固山贝子,如此74岁的乾隆帝再次五世同堂,他把能够实现六世同堂的心愿都寄托在载锡身上。

能活的乾隆帝,上见过曾祖母,差四年六世同堂,永璜是最大功臣

影视剧中的绵恩

此后十数年间,在乾隆五十九年八月,绵恩之子奕绍侧福晋生育了皇三玄孙载铨(乾隆五十年,绵德之子奕纯次子出生,但随即早夭,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载铨实际上是皇次玄孙)。又过了一年,奕绍三子载铭出生,为皇四玄孙。载锡、载铨、载铭这三人就是乾隆帝此生见过的三位玄孙,别无再者。在现有的记载中,没有发现乾隆帝活着的时候有玄孙女出生。

嘉庆三年,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帝迫不及待让年仅14岁的皇长玄孙载锡大婚,88岁高龄的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六世同堂的愿望,载锡的大婚年龄比父亲奕绍、祖父绵德、曾祖父永璜都要早,足见乾隆帝的迫切之心,当时和珅等人极力撺掇太上皇操办九十大寿,乾隆帝正是开心之时,他怎么能想到,就在次年正月,接受完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的新年朝拜后,他就病倒了,随即驾崩,终年89岁。直到4年后的嘉庆八年,载锡长子溥庆才出生。

能活的乾隆帝,上见过曾祖母,差四年六世同堂,永璜是最大功臣

影视剧中的永璂

因为乾隆帝的四位嫡子三个早夭,永璂又受母亲牵连,不受乾隆帝待见,不知是否因此积郁成疾,和长兄永璜一样,二十出头就离世了,连个孩子都没有,所以乾隆帝是没有实际上的嫡孙、嫡孙女的。

不过,因为永琰得以即位,其地位由庶转嫡,其子女也可说是嫡孙、嫡孙女,永琰的长子是格格刘佳氏所生,但很快夭折,次子绵宁是嫡福晋喜塔腊氏所生,其年乾隆四十七年,此后在乾隆六十年,侧福晋钮祜禄氏生育了三子绵恺,这几人就是乾隆帝一生所见的嫡孙。永琰登基前共有七个女儿,而只有两个活到父亲登基,也就是刘佳氏所生的三公主和喜塔腊氏所生的四公主,这二人即乾隆帝所见的嫡孙女。其中,绵宁和四公主是正嫡。

能活的乾隆帝,上见过曾祖母,差四年六世同堂,永璜是最大功臣

乾隆帝:朕还没抱来孙呢!

乾隆帝最终没有实现自己六世同堂的愿望,不论是上有母在而得玄孙,还是自己为长而得来孙,他都差了一步,或许他在追求来孙的过程中也会想,自己当初要是都让儿、孙、曾孙像玄孙载锡那样14岁就大婚,肯定能抱上来孙,可是过去之事终究不能回头,不过他已经足够传奇了,一生见了曾祖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孙子孙女、曾孙曾孙女、玄孙,一共八代直系亲属。

乾隆帝可说是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了,一生没灾没病,父亲留下了一个好基业,母子两个都是大寿星,就是子孙大多没有这份好运,在他去世前,十七个儿子只剩下四个,十个女儿仅剩下一个,孙子孙女的夭折率远高于成年率,后宫妃位以上的妃嫔尽皆离世,似乎是把身边人的幸运都集结于一身,这才造就了上观三代、五世同堂的乾隆帝。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