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明崇祯年间,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时,一个黑衣人悄悄贴着城墙根,来到了西四干石桥下的空地上。

只见他抬头看了一眼高高悬挂的人头,动作麻利地爬上旗杆,取下首级,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旗杆上的头颅就是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就在当天,袁将军被施以磔(zhe)刑:绑在柱子上,用刀一片一片的活剐。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纷纷抢他的肉片生吃,他的骨头也被石头砸碎,最后只剩下一个头颅,悬挂示众。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这位曾经打败努尔哈赤的大将军,就这样惨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黑衣人正是袁将军帐下的一名谋士,姓佘。他坚信自家将军绝对不是卖国贼。

当天晚上,他冒着灭门之罪,把袁将军的头颅偷回家,把头颅埋在广渠门自家后院中,从此离开朝堂,隐姓埋名,为袁将军守墓一辈子。

后人却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称之为“佘义士”。

临终遗言

在当时形势下,佘义士根本不敢在墓碑上写上“袁崇焕”的名字。

因为后院的面积比较大,他就把整个后院辟为“义园”,让当时在北京去世的很多广东人也埋在自家院子里,以掩人耳目。

从此,佘义士守在袁崇焕的墓前,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

临终时,他还立下了三条家训:

一是后代子孙不准再回广东老家;

二是佘姓后世要为将军守墓;

三是子孙要读书,知礼仪,但不准为官。

最后,他交代家人要把自己埋在袁将军墓旁,永远守候着将军。

从那一日起,佘家后人恪守祖训,世世代代为袁崇焕守墓。

150年后,清朝乾隆皇帝为袁将军平反,千方百计找到了佘家后人,许以高官厚禄,可是佘家人遵从祖训,一心守着袁将军的墓,不为所动。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时光飞逝,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而佘姓后世一代代人,依然在冷清的祠堂里寂寞坚守着。

就这样,从1630年起,一直到公元2020年,佘家历经17世,为英雄守墓整整390年。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一位美联记者在采访后曾经感慨道:“我们美国立国才200多年,你们佘家却能为一个人守墓300多年,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守墓风云

四季变换,时代更迭。

佘姓族谱上,赫然标记着已经是第十七世了。

新中国成立后,佘家把大片的土地交给了国家,袁崇焕所在的墓地慢慢变成了一个大杂院,最多的时候,这里挤挤挨挨住了二十多户人家,佘姓后人,只是其中的一户普通人家。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1952年,因发展需要,北京市大量墓地需要迁出,袁崇焕墓地也在此列。这时,佘家人才开始四处奔走,请求国家能保住这位民族英雄的墓地。

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墓地才得已保留。

好景不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袁墓遭到了严重破坏,迫使当时的第十七代守墓人佘宝林含泪带着一家人离开墓地,守墓的重任就落在了堂妹佘幼芝瘦弱的肩上。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外表羸弱的佘幼芝,从小就听父辈讲解家族的传承往事,小小的心里就种下了忠义坚忍的种子,看到堂兄被迫离开,她毅然挑起重任,扛起大旗。

作为佘家唯一的“女守墓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佘幼芝白天不能来,就在晚上偷偷进入袁祠打扫。她看到被挖开的墓道,推倒的墓碑,痛心不已。

击楫中流

那段特殊的日子结束后,佘幼芝开始奔走呼吁,请求重修袁墓,并且发誓“袁墓一日未修复,一日不剪发”。

从那一天起,佘幼芝就和丈夫四处奔走。佘幼芝的女儿记得,当时自己的父母每天都在写材料,整材料,跑单位。佘幼芝保存的七个牛皮纸本上,都详细记录着她这些年间自己的经历。

为了留在这里,佘幼芝哪怕住在逼仄的“羊圈”里。街坊邻居在背后都叫她“佘疯子”。外界的风雨让佘幼芝不堪重负,家庭的变故更让她难以支撑。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大院里住的人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差,身为教师的丈夫焦立江为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极力动员妻子离开这个地方。

他对妻子大吼:“袁崇焕能给你发工资吗?别人守金子,你却守黄土!”甚至写好了离婚协议书。

心力交瘁的佘幼芝一下子病倒了,在医院里,她写下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

袁帅舍死保北京,英雄事迹传美名,独守陵园思哀情,代代相传元素情,苦守陵园三百载,谁知佘家心中情。

看到此诗,丈夫终于理解了妻子心中的苦楚,决定支持妻子继续为将军守墓。

终于,1984年,北京市文物部将袁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政府拨款,修复袁墓。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那一日,佘幼芝跪在袁墓前,嚎啕大哭,拿出一把剪刀剪去了自己留了十几年的发辫。

她在自己的户口本职业栏里,毅然填上“看坟”二字。

满门忠烈

2002年,东莞市石碣镇修建了袁崇焕故居,有关方面多次邀请佘幼芝夫妇去广东工作,佘幼芝仍然坚守家训,继续留在北京。

后来,东莞市再次提出,想让佘幼芝的儿子焦平去东莞市袁崇焕故居工作,焦平答应了。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于是,2003年,在新的一个纪元刚刚开始的时候,佘幼芝唯一的儿子焦平前往吉林,准备先去女朋友家辞行,再奔赴广东,不料突遇车祸,告别了人世,年仅28岁。

强忍悲痛的佘幼芝给广东那边打电话:“我儿子活着的时候你们要他去,现在他死了,你们还要不要?”

东莞方面毅然答应,把焦平的骨灰安葬在袁崇焕纪念馆,并且在袁崇焕的墓旁给焦平塑了一个雕像。

为了完成儿子的夙愿,佘幼芝给儿子改名佘焦平。

从此,袁将军的墓旁有了两个人:一个是300多年前冒死偷回袁将军头颅的佘义士;一个是300多年后为了守墓而献身的佘焦平。

从此,在东莞,佘家人永远守候在了袁将军的身边。

2020年8月里的一天,佘幼芝坐着轮椅最后祭拜了袁崇焕墓。几天后,老人与世长辞。

临终前,女儿焦颖对母亲说,您该放下的放下,您没做成的事儿,我尽我的力量去做。”

从此,焦颖接过了佘幼芝的班,选择继续守下去。

金庸先生曾说:“在现代中国,最缺乏的就是侠义精神!”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侠义只是存在于金庸虚构的江湖里。

然而,佘家人390多年的守护和承诺,让世人看到了一部新的侠义江湖。

侠之大者

如今,位于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斜街的袁崇焕墓地,早已被修葺一新,里面松柏葱茏,庄严肃穆。每至祭拜时节,人们纷纷前来,瞻仰英雄。

在院内南侧的一个小房间的门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佘幼芝办公室”,坐在里面的,正是佘幼芝的女儿,焦颖。

最后一个守墓人走了,守护名将袁崇焕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文天祥在《正义歌》中这样描述正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然而至佘幼芝后,我们应该再加上一句:在明佘家义!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982718890564715039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