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朱元璋称帝后为巩固天下,将自己的儿子都被封为王爷,镇守各地,其中他的第十子朱檀出身刚刚两个月,就被委以重任被封为鲁王,封地为山东兖州。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山东为孔夫子的老家,朱元璋本想把儿子封到这里培养出一个大学问家,给世代白丁的老朱家长长脸,没想到朱檀根本不是学习的料,他在就藩后胡作非为,把山东弄了个鸡飞狗跳,甚至于年纪轻轻迷上了成仙炼丹,最终毒发身亡,年仅十九岁。

对这个儿子的死,朱元璋既伤心又生气,不过朱檀虽然死了,但是他留下一个儿子,因为有后所以避免了被除藩的厄运,于是朱檀的后人得以在兖州扎根世代传承。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明朝的藩王自从朱棣靖难造反后,基本上被剥夺了权力,鲁王作为亲王也不例外,因此世代鲁王以及各分支郡王都过上了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但是谁也想不到这种美好的生活最终后被打破,而末代鲁王走上了国破家亡,坚持报仇,坚持十八年最后吃上番薯饮恨而终的道路。

万历四十六年,朱以海出生在鲁王府,他是鲁王朱寿镛第五子,上面还有四个哥哥,因此他一出生就丧失了继承鲁王的权力,能被封为郡王就算不错了,事实上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朱以海会成为鲁王包括朱以海,他很老实从来没有争夺王位的心思,因此他按部就班的在鲁王府生活等待着朝廷任命,准备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可是他没有等来朝廷的圣旨却等来了清朝的破城和阖族被害。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清朝兴起于东北,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代人数十年的郑涛已经成为明朝的劲敌。清朝有强烈入主中原的野心,但是清朝知道这个时候明朝虽然已经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不可能同明朝硬碰硬,于是他们采取了一个阴招,就是不断骚扰明朝,一来探听明朝实力,而来削弱明朝,三来掠夺百姓和资源。于是清朝的八旗军不断绕开山海关,从长城其他关隘入关,对大明州县一顿骚扰。后来清朝感到这样不过瘾,居然在崇祯十五年,再次闯入关内,绕过北京直扑山东攻打兖州。

兖州一代已经两百多年没有经过这种阵势了,虽然守城官兵奋死抵抗,但是实力差距摆在那里,清军攻进了兖州城,包围了鲁王府。

鲁王朱以派走投无路,这为鲁王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他挺有骨气、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逃生了,投降固然可以免于一死,但是作为俘虏能有好下场吗?宋朝的教训还不深刻吗?自己是太祖之后,绝不能受这份侮辱。于是朱以派带着自己一家老小自杀身亡,鲁王一脉硬是没有被清朝捉到一个活口,愤怒的清军直接把两百年富丽堂皇的鲁王府付之一炬。

鲁王死了,全家都死了暴扣他的几个弟弟,这样一来鲁王一脉就没有人了吧?不是,朱以派还有一个弟弟就是朱以海,他并没有随着哥哥自杀,当然他没有投降,而是在清军冲入鲁王府杀戮的时候,躲到死人堆里躲过了一劫。

就在这一瞬间自己的家就没了,自己的亲人就没了,从此自己就是孤家寡人了,朱以海悲痛万分。

由于朱以派等人自杀身亡,朝廷下令让朱以海承袭鲁王的王位,由此他成为新一任鲁王,也是末代鲁王。

朱以海对清朝恨之入骨,做梦都想报仇,但是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甚至于连住的地方都是废墟鲁王府,怎么报仇?他把希望都寄托在崇祯帝身上,希望崇祯帝能够灭掉清朝,让自己大仇得报。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崇祯帝自缢,大明亡了。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家仇未报又添国恨,李自成灭掉明朝,自然不会再留着他们这些明朝宗室,没有实力的朱以海只能选择逃跑,他一路难逃逃到了台州。

这个时候明朝旧臣在南京拥立万历皇帝的孙子福王朱由崧为皇帝,弘光政权建立,南明开始。

弘光皇帝登基后,朱以海作为少有的几个南逃宗室被委以驻守台州的任务。

说是重用,其实台州这有什么好防守的而且朱以海南逃身边无兵无将,拿什么防守,当地官兵也不听他的,这明显是朱由崧对他这个外系藩王的排挤,这让朱以海很生气。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弘光政权仅仅存在了一年,这一年纷争不断,白白浪费了手中的大好资源,清军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南下很快击溃了南明军队,弘光帝被俘。

南京失守后,南方一片混乱,为了能够继续能够汇集民心进行抗清大业,南明郑遵谦、张国维等急需一位明朝宗室作为领袖,可是近支宗室死的死跑的跑,根本就找不到人,无奈只能找远支,于是太祖之后鲁王朱以海成功成为新的人选。不过他的远支出身让一部分人质疑,为了服众,朱以海放弃了直接称帝的打算,改称监国,带领大家抗清。对于这个结果,朱以海还是能够接受的,毕竟自己的出身如果贸然称帝会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不如先当监国,等到打败清军,既抱了国仇家恨,又能积累功德到时候名正言顺称帝。

可是当上这个监国,朱以海才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他本身虽有建功立业打败清军报仇雪恨,实现大业的决心和信心,但是现实不是他能左右的。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朱以海马上就面临内忧外患,内忧是自己就是个无权无势的亲王,是靠着手下的那些南明大臣拥立才成为这个监国的,这些大臣虽然反对清朝,但是各有打算,朱以海根本无法制衡,这个监国政权刚一建立马上就面料分崩离析;外患是此时在福建出身朱元璋儿子唐王一系的朱聿键已经在福州抢先称帝,改元隆武。

朱以海没想到这个朱聿键居然这样大胆,敢直接称帝,自己还是胆小,晚了一步。不过他不甘心这样就放弃抗清的大旗,于是坚决反对朱聿键,一时间都是远支宗室的他们互相指着对方是僭越,自己是正统,清军还没有到,自己就先闹起来了。

不过凭心而论,朱聿键的实力更强,已经得到了除了浙东所有南明掌控地区的承认,而朱以海只控制了浙东,面对如此欠打的隆武政权,就连拥立朱以海的人都认为走错了一步朱瞻承认隆武政权。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面对众口一致,孤身一人的朱以海被迫臣服朱聿键,辞去监国,以鲁王身份接受朱聿键领导。

不过朱聿键本身不不信任鲁王政权单位人,备受排挤的他们在几个月后再次拥立朱以海,而朱以海根本就无法反抗,又一次被抬了出来和朱聿键对抗。

这次对抗就是决裂,已经没有回头之路了,忘记国仇家恨的朱以海忘记了开始了和朱聿键的生死搏斗,而这次搏斗彻底丧失抗清的大好局面,让朱以海的报仇大业付之一炬。

朱以海和朱聿键对抗,互挖墙角,拉拢对方大臣,甚至兵戎相见。

他们的这个内讧严重消弱了自己的实力,给了清军可趁之机。顺治三年清军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处于前线的鲁王监国政权全面崩溃。

朱以海被迫再次逃亡,在逃跑的时候,他的家眷被叛徒献给了清军。清军如获至宝马上以此威胁朱以海,要求他剃发投降。不过朱以海拒绝了,虽然他和朱聿键一直争斗,但是面对清军他始终没有改变看法,他表示“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坚决不会投降。

鲁王防线崩溃后,隆武政权成为了前线,很快隆武政权也被消灭,于是逃脱清军追捕的的朱以海再次成为江浙一带抗清的领袖。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这一次朱以海吸取了之前和隆武帝争斗的教训,他积极联系西南的永历政权,不在闹内讧,毕竟自己打自己得力的永远是清朝,然后逐步拉拢人心和争取朝鲜日本帮助,以便复兴明朝。

没有了同室操戈,朱以海终于看到了一丝复兴明朝报仇雪恨的机会,他表示“王业不偏安”争取到了大多数浙江和福建官民都以鲁监国为中兴大明的旗帜 一时实力大增,同时趁着清军主力北撤,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朱以海的军队就收复了福建大部分地区一时间 “义师起,八郡同日发”。

如此大好局面,如果继续下去,想必复兴明朝有望,至少会像南宋一样和清朝对峙。可惜的是南明自建立起内讧的传统再次上演。

隆武政权败亡的原因就是内讧,隆武帝和朱以海内讧,隆武帝和郑芝龙内讧。现在轮到朱以海内讧了。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郑芝龙的侄子郑彩不愿意投降清朝,于是投靠了朱以海,在随后的抗清中出了大力,但是这个人同郑芝龙一样他帮助朱以海有着个人目的,他妄图利用朱以海将其变成傀儡,将南明变成自己的权力,因此他擅自杀害大学士熊汝霖,逼死郑遵谦,以达到大权独揽。

朱以海在得知这种内讧后十分生气,认为任由这种内讧下去自己的复仇复国大业根本无法实现,气愤之下甚至要跳河自杀,虽然最后被众人以大业为重没死成,不过郑彩并没有停止夺权的企图,仍然开展自己的计划不久之后有逼死大臣钱肃乐。

就在朱以海手下人内讧的时候,清军再次行动,大君快速南下,经过内斗的朱以海军队战斗力大减,很快就丧失大部分辛苦夺回来的地盘。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朱以海没有办法只能再次逃跑,为了逃生不得不逃到海上居住在船上,以防止清军突然袭击,这一幕似乎是几百年前宋高宗逃跑的那一幕。

可惜朱以海没能成功复制宋高宗夺取半壁江山,清军也不是金国决不允许南方出现一个半壁江山。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朱以海等人经过努力终于夺取了舟山,获得了一片立足的地方。虽然舟山远离大陆但是朱以海没有放弃复兴大明报仇雪恨的决心,继续在这里积蓄力量,力图反攻。不过清朝没给他这个机会,很快清朝再次发动进攻,舟山被攻克,朱以海再一次逃亡,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逃到厦门,这里是郑成功的地盘。

郑成功是隆武帝的心腹,当年被隆武帝赐姓“朱”,因此被称为“国姓爷”,他十分痛恨朱以海当年和隆武帝内斗导致大好局面被毁,隆武帝被清军俘虏而死,不过此时共同面对清军,他没有报复朱以海,而是以礼相待,安置在金门居住。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朱以海始终不忘复国报仇之心,因此多次向向郑成功试好,希望他能为己所用,复兴大明,但是都被郑成功拒绝,郑成功要复兴明朝但是绝不臣服朱以海,因此双方矛盾不断,为了断绝朱以海的希望,郑成功甚至承认永历帝为正统。

此时朱以海已经没有任何实力,面对郑成功的态度,他只能沉默,甚至于自动去掉了“监国”的头衔,放弃了抗清领袖的地位,从此只能在郑成功的庇护下生存。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顺治十八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此时已经没有明朝宗室再能举起抗清旗帜了,大部分都隐姓埋名或者被抓被杀。鉴于这种情况张煌言上书朱以海,要求朱以海“争取闽海勋镇,速正大号,以求正统”,扛起这面大旗,但是郑成功坚决反对。

郑成功不可能支持朱以海,当年和隆武帝的内讧,让郑成功历历在目,他从内心痛恨朱以海,现在没杀他就不错了,还想称帝?朱以海从此只能彻底放弃了。更惨的是郑成功死后,继位的郑经根本瞧不起这些明朝宗室,下令断绝他们的供奉,于是朱以海为了生存只能自谋生路,由于金门当时门不产稻米,所以朱以海不得不食用民间穷苦百姓用来充饥的番薯来填饱肚子,因为他是王爷食用番薯被民间戏称为“番薯王”。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即使穷困到了要食用番薯生存,无人理会,十八年的坚持,屡战屡败的朱以海始终没有放弃复国报仇的希望,他坚决不投降清朝,那个时代无数人包括宗室都选择了投降清朝,接受了清朝统治,而朱以海却始终抗清,就这样坚持了十八年,从不放弃,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是朱元璋的后代。

可惜的是他并不是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他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一再错过报仇雪恨的机会,最后壮志难酬,在孤岛上面遥望故乡无法回去,最终在康熙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朱以海金门病逝,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享年45岁。“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

宁当番薯王也坚决不投降——坚持抗清十八年的鲁王朱以海

朱以海死后被草草安葬了,此后逐渐被人遗忘,不久之后清朝收复台湾,对于坚决抗清的郑成功,清朝十分痛恨,为了丑化郑成功,清朝利用他和朱以海不和,编造了郑成功将朱以海扔进大海杀害的说法,并且堂而皇之的载入史书 “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朱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后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朱以海的最终结局,谁也没想到三百多年后,金门有人炸山石,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同时发现一块“皇明监国鲁王扩志”上面详细记载了朱以海的一生,明确写明了朱以海在郑成功死后半年病死,从而为郑成功洗刷了冤屈。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