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直接将国家事态推向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恶果之中

生于明末的毛文龙,自幼受到家风的影响,精擅骑射兵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名将苗子。靠舅舅的引荐,他得以在李成梁麾下历练,后来又顺利通过武举考试,以第六名的成绩成为武进士。凭借一身本事,毛文龙从百户做起,逐步被提拔为千总、守备、游击。

1621年,对于毛文龙来说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辽东沿海地区形势紧迫,毛文龙奉命率领两百名精兵出航,远征半岛。在这场战役中,毛文龙竟屡次以少胜多,夺取了鹿岛、长山岛等十多座岛屿。登陆朝鲜半岛后,更是一举击破了镇江城,大扬国威。消息传回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毛文龙自然得到了应得的封赏,晋升为广宁都司。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直接将国家事态推向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恶果之中

然而,没过多久毛文龙便遭到了皇太极的重创。

由于没有援军协助,独木难支的毛文龙只能带着部下撤退到皮岛,并将这里当作中转站收容辽东难民。后来,朝廷将皮岛的建制升级为东江镇,毛文龙成了此地的首位总兵。显然,面对日渐严峻的辽东形势,单凭毛文龙的力量无疑是杯水车薪。

所以,毛文龙向朝廷奏请了三十万两白银,及三万兵力。不过,当时的兵部尚书认为毛文龙的力量不足以歼灭女真部,只能稍做牵制。所以,仅拨给他五万两白银,及三千人马。直到现在,大明王朝的防御重心仍在山海关乃至宁远,并没有意识到沿海地区的重要性。

此后,毛文龙凭借手中的兵力,对后金进行了频繁的战术牵制。经毛文龙将士的骚扰,每次都能杀伤满兵几十人至数百人。客观来说,虽然这些死伤对于后金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毛文龙屡次得胜的消息无疑打压了满人的士气。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直接将国家事态推向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恶果之中

不得不说,后金高层的战略眼光显然要高于明廷。在毛文龙的多次滋扰后,他们已将辽东沿海地区视作第二战线。面对毛文龙的游击,后金分出一部分主力进行牵制。虽说在后来的小规模骚扰中,毛文龙每次仍能取胜,但此时的后金已对他有了防备,毛文龙能造成的杀伤着实有限。

毛文龙一个人孤悬海外,难免会变得目中无人。这种“土皇帝”一样的心态使毛文龙的心境发生了变化,愈发肆意妄为。一时间,毛文龙手下尽是他的义子、义孙,竟与明末大太监魏忠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人结党营私,肆虐朝鲜。朝鲜当局对毛文龙的表现十分不满,所以上奏大明称“时称海外天子,部下诸凶,肆害尤甚”。

由于此时的毛文龙在明朝的战略规划中是一颗重要棋子,原本朝廷本不打算将其定罪。没想到,朝廷的放任让毛文龙日渐膨胀。毛文龙盘踞皮岛的最后几年,每年都要向朝廷索要大量粮饷,最多的时候竟一次性索要了一百二十万两。除此之外,为了赚取钱财毛文龙还屡次违背大明律,进行走私活动。“广招商贾,贩易禁物”,要知道,在明朝“招商”并不是合法行为。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直接将国家事态推向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恶果之中

毛文龙的膨胀,终于让他自取灭亡。

1629年袁崇焕以犒赏三军的理由来到皮岛,来到岛屿后他立即将毛文龙及他的亲信控制住,随后对外公开了毛文龙所犯下的十二条弥天大罪。宣读了毛文龙的罪行后,袁崇焕立即用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将其杀之后快。

从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坐镇皮岛的毛文龙仗着山高皇帝远,逐渐变得膨胀跋扈,这是事实。不过,袁崇焕所列举的十二条罪状,却未必件件属实。在古代,冒领军饷、军机败坏的情况屡见不鲜,靠海吃海进行走私等商业活动亦是晚明军界不约而同的“潜规则”,按理说,袁崇焕没必要刁难毛文龙,所以这起事件尚存疑窦。

有学者认为,给毛文龙定罪并将其诛杀与党争有直接关系。我们知道,在天启、崇祯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已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东林学院出身的文臣和朝中宦官拼得你死我活。毛文龙常年离京,且没有耳目,他有必要为自己寻找一个靠山。所以,天启年间毛文龙曾与魏忠贤勾结,主动投身了阉党。

崇祯上台后,东林党的势力暴涨,阉党则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不过,阉党靠着温体仁等少数几个崇祯身边的大红人,倒也不至于土崩瓦解。毛文龙早年便与魏忠贤一党私交甚笃,所以如今的他将温体仁视作靠山,多次将盘剥而来的财物孝敬给温体仁,所以毛文龙的选择让他站在了东林党的对立面。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直接将国家事态推向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恶果之中

那么,杀掉毛文龙的袁崇焕,是不是东林党的骨干呢?

从门阀关系来看,袁崇焕虽然与该政党颇有渊源,但却不是里面的核心人物。不过,在东林党登门拜访请求袁崇焕协助他们杀掉毛文龙时,袁崇焕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在袁崇焕督师辽东以前,东林党人与他一块策划了诛杀毛文龙的细节。

在毛文龙被诛灭五个月后,不再受到牵制的满清大举入侵,打到了北京城下。值此之际,满朝文武非但没能同仇敌忾,反而借机搞起了清算。温体仁认为,袁崇焕是杀掉毛文龙的罪魁祸首,所以以“专戮大帅”的罪名将他投入大狱,第二年便将其千刀万剐。

不得不说,温体仁是个成功的阴谋家。毛文龙的死亡对他而言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成了他排挤东林党的大好良机。靠着罗织罪名,温体仁顺利地让一批东林党人下台,使没落的阉党有了死灰复燃的希望。

很多人将“诛杀毛文龙”视作袁崇焕生平犯下的大错,称毛文龙若不死一定能光复辽东,并想以此证明袁崇焕并不是一名合格的救国志士。实际上,毛文龙所在的皮岛的确有战略优势,但这些战略优势只能起到对后金势力的牵制作用。若毛文龙放弃这一战略优势,选择与满人硬碰硬,那他绝对不是满八旗的对手。所以,期望毛文龙收复辽东,原本就是不切实际的。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直接将国家事态推向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恶果之中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毛文龙的死亡呢?

首先,毛文龙是一名行伍出身的将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不应该将精力放在朝廷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其实,早在毛文龙之前,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但凡武将与文官之间有勾结的迹象,那么武官的下场多半不会太好。万历时期,戚继光与张居正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张居正于他不仅有提拔之恩,两人的脾气秉性还非常合得来。然而,张居正垮台并遭到清算时,戚继光也遭到牵连,最后晚景凄凉。

如果戚继光的经历无法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且看二战时期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古往今来,但凡武将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往往都不会有好的下场。当然,谁都不能否认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判决是有失偏颇的。这一切都源于袁崇焕重文轻武的本性,这是他的身份所决定的。我们知道,在带兵打仗之前,袁崇焕是当朝大学士,是标准的文人士子。若非在一次偶发事件中他临危受命,或许袁崇焕本人都不会发现自己拥有超乎常人的军事天赋。不过,有军事天赋不代表袁崇焕是个合格的领导者。

从袁崇焕的人生经历中我们能轻易地发现他非常不擅长处理与武将之间的人际关系。这其中,一定有重文轻武的传统思想作祟。

除此之外,在袁崇焕的战略规划中,收复辽东的关键仍在宁远一带的主战场上,毛文龙所在的沿海诸岛根本不在他的考虑之中。大明水师的声威,早已在郑和下西洋后不复存在了,因此在袁崇焕眼中毛文龙的这支人马非但不是主力,还是有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的隐患。况且,毛文龙在海上作威作福已久,这种“土皇帝”的心态是身为文人的袁崇焕最鄙夷的。

于情于理,袁崇焕都没理由放过毛文龙。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直接将国家事态推向了一个不可预知的恶果之中

然而,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处理方式还是太过偏激了。将毛文龙轻而易举地杀掉,虽然满足了一时之快,但却为自己埋下了党争失利的隐患。此外,沿海地区毛文龙的老部下走投无路,只能投靠后金。毛文龙,就像是一切时弊的导火索,他的处境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毛文龙暴毙将直接把事态推向不可预知的恶果中。

其实,整个事态里最讽刺的就是,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些“国之栋梁”仍在忙于政治斗争。大明王朝残存的底蕴和最后的希望,都在这些无意义的斗争中消磨殆尽。最倒霉的,莫过于有心匡扶社稷的崇祯皇帝了。他本身就没什么本事,又有刚愎自用等一系列毛病。就算他一度为积重难返的社稷耗费心力,手下的文物群臣亦不肯听从号令。也难怪,崇祯只能将一切归咎于“臣子误国”,在留下一封遗恨万年的绝命书后以身殉国。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59774213637177886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