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发生在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战役,不仅仅在于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弱胜强和以少胜多的战役,更在于赤壁之战后,曹军惨败,损失惨重,此后不敢再轻易大规模南下,而孙权和刘备的实力增加,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在赤壁之战中,仅有5万兵力的孙刘联军对决拥有20余万兵力的曹操大军。我觉得,在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之前,这场大战的三位主角对待这场大战的心态是不同的。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东汉

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称帝的东汉末年时期里,东汉朝廷逐渐成为了“摆设”,各地群雄并起,互相攻伐。在一开始,曹操的实力并不是太强,兵力也不多。公元191年,黑山军进攻东郡(属兖州),当时苦于没有固定地盘的曹操正好率军进入兖州东郡,击败了黑山军白绕部,之后,曹操的好友冀州牧袁绍上表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黄巾起义

公元192年夏,在青州的百万黄巾军入侵兖州,这百万黄巾军的规模有多大呢?有三十余万士兵和一百万妇孺老幼,可谓浩浩荡荡,光这规模就能吓死个人,出来应战的兖州刺史刘岱被杀。之后,整个兖州举州恐慌,这时兖州的州吏跑到兖州所属的东郡找到了曹操,推举曹操为兖州牧。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胆量和气魄,曹操立马就率领他那点兵马与黄巾军交战,逼退了黄巾军,这还不算完,逼退了人家黄巾军后,曹操一直率军穷追不舍,直接追得这“百万黄巾军”全体投降,被曹操收编,估计这些拖家带口的黄巾军们真的是被曹操给追怕了。

之后,在这30余万黄巾军中,经过精挑细选,曹操组建了赫赫有名的“青州兵”,这支“青州兵”后来成为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不仅如此,这支“青州兵”对曹操极为忠诚。《三国志》中说:“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东汉十三州

公元188年(东汉中平五年)以后,州牧与刺史被授予了掌管一个州的实际的军政大权,成为了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域,州下面是郡和王国,郡和王国下面是县。除了州外,在西域,还有管辖西域的西域都护府。这兖州处于今天河南省的东北部与山东省的西南部,领有东郡、陈留郡、泰山郡、济阴郡、山阳郡、东平国、任城国、济北国。有了地盘,有了人马后,曹操也并没有高枕无忧。在公元194年,曹操差点被吕布军打成了光杆司令,兖州的大部分郡县成了吕布的地盘,此时的曹操曾想北上投奔袁绍,被谋士劝阻,而后,曹操从袁绍那里借了五千兵马。公元195年,双方接着开打,曹操击败吕布,重新控制兖州,而吕布则逃往了徐州。

公元196年,曹操前往洛阳,迎汉献帝移驾到黄河以南的颍川郡(属豫州)许县,并迁都至此,曹操被封为武平侯,仍领兖州牧,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占据了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富饶的中原地带,成为了东汉末年的实力派诸侯。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汉末军阀割据地图

刘备是西汉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与东汉末年的“地盘型”军阀相比,刘备属于典型的“流浪型”军阀,纵观其一生,在相当大部分的时间里,他都是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到处“流窜”。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当然不让地组织一帮子人参与到讨伐黄巾军的行列中,后来他被封为了安喜县县尉,之后又曾任下密县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职。高唐县被流贼攻破后,刘备依附于他曾经的好友公孙瓒。之后,刘备投奔并依附于徐州牧陶谦,公元194年,陶谦病重时嘱咐其属下“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陶谦去世后,在徐州州吏的支持下,刘备领有徐州。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刘备一生主要的奔走路线

公元195年,被曹操打败的吕布前来徐州投靠刘备,刘备让他驻扎在小沛。公元196年,袁术进攻徐州,没想到“白眼狼”吕布趁机攻击刘备军张飞部,控制了徐州。公元197年,被吕布打败的刘备投奔曹操,对于刘备的投奔,曹操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刘备被封为豫州牧。之后,刘备率军征战吕布,后来曹操亲自出马,曹军与刘备军联合击败了吕布军,吕布被生擒,后被绞杀。公元199年,刘备随曹操回到了曹操所控制的许都。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公元199年形势

公元200年,衣带诏事件(车骑将军董承与刘备、吴子兰、种辑、王子服等人自称收到汉献帝的衣带诏,密谋诛杀曹操)败露,在外领兵的刘备听说之后占据徐州,后徐州被曹军攻下。刘备北上冀州投奔袁绍,受到了袁绍的热情接待,刘备觉得袁绍打不过曹操,又趁机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让刘备驻军在新野,以便抗拒曹操。

与曹操、刘备两人相比,孙权显然幸福得多。到公元200年的时候,经过其父孙坚和其兄孙策的多年打拼,此时的“江东基业”已见雏形,就在该年,孙策被行刺而亡,孙策临终前将“江东基业”托付于年轻的孙权。

看一下公元199年到207年的形势。公元199年,袁绍战胜了公孙瓒,据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地,袁绍集团的核心地带冀州在东汉末年这里是“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此时北方最强大的两个军事集团是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袁绍集团更是兵强马壮,与袁绍集团相比,曹操集团的实力明显处于下风,不仅如此,曹操周边的战略环境也不友好,西边关中的诸股割据势力观望,南边的刘表以及依附于刘表的刘备与之敌对,东南的孙策则是蠢蠢欲动。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官渡之战

公元199年六月,袁绍挑选十万精兵准备渡河南下歼灭曹操,曹操集团内部人心恐慌。公元200年,经过数月的会战,曹操的两万精兵与袁绍的十万大军相持于官渡,最后,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此战后,袁绍仅率兵八百渡河逃回河北,袁绍的主力部队被消灭,经过此役,袁绍已经无力与曹操对抗,公元202年,袁绍忧病而亡。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它与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公元221年到222年蜀汉与东吴的一场大战)齐名。

公元204年,曹操占领了原来袁绍的统治中心之地位于冀州南部的冀州首府邺城(位于冀州魏郡邺县),并把幕府搬到了邺城,以此为据点,政令皆从此出,在许都只留了少数人员用来监视汉献帝。邺城在战国时属于魏国,因此以后曹操被汉献帝封为了魏公,后晋升为魏王。此后,曹操逐步大体统一了北方。公元207年,曹操又率军远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曹操军又是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在公元207年,尽管还有盘踞凉州的马腾、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占据汉中之地的张鲁、占据益州的刘璋、占有荆州的刘表、控制扬州之地的孙权、割据交州一带的士燮,另外还有依附于刘表的刘备等。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曹操

然而,这些军阀统统不是个事,在实力上,此时曹操已经有了藐视群雄,一统华夏的资本。为什么?因为群雄割据比拼的不仅仅是地盘的面积,更在于实力。从远古到西晋时期,古代的经济重心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左右摇摆和东西移动,而此时曹操控制的地区正是从长安往东的黄河中下流南北两岸地区,在东汉末年,相比于北方,广大的南方地区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人口较少,经济实力较弱。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诸葛亮出山

在曹操统一北方之时 ,刘备在干啥呢?这几年当中基本没啥大的变化,基本就是在荆州瞎晃荡,唯一一件大事大概可能就是在公元207年请诸葛亮出山了。在此间几年,孙权以扬州为基础积极发展“江东基业”。在公元207年,在剩下的群雄之中,我觉得最有实力抗衡一下曹操的估计就是盘踞江东的孙权集团了,尤其是孙权的水军。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赤壁之战

再把时间拉近,看一下公元208年的情形。这年七月,曹操集合十万余大军于许都,企图先灭掉荆州的刘表,再东进灭掉扬州的孙权,进而再收拾其他不起眼的军阀,一统华夏。这年八月,刘表病逝,刘表的次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军到达了新野,刘琮在属下的劝说下直接投降了。知道曹军南下和刘琮投降后,此时驻扎在樊城的刘备慌忙南撤,荆州官吏和百姓陆续加入,后来人数达到了十余万之多。曹操则率军急追刘备,后来曹操亲率五千精锐骑兵日夜急行。在当阳长坂坡,曹操终于追上了刘备,刘备与诸葛亮、赵云等数十人逃往江夏,张飞殿后,刘备的数十万众瞬间瓦解。

在刘备逃走后,曹操没有去追击,而是来到了江陵,安抚荆州,重用荆州名士。益州的刘璋见此情形,立马派来了三百兵士送上礼物,表示听从调遣。曹操的谋士贾诩劝说曹操先稳住新占的荆州,孙权自会投降,曹操未予采纳。在接收了荆州水军后,曹操决定率军沿江东下,一举拿下刘备和孙权,并给孙权写了一份劝降信。两个月后,曹操率大军顺江东下。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赤壁之战

面对曹操大军南下和曹操对东吴的“恐吓”,江东的孙权集团一片恐慌,瞬间分为了主降派和主战派,而孙权则打算与曹操决一死战,孙刘联盟呼之欲出。在夏口时,见事态紧急,经过刘备同意,诸葛亮到柴桑去见孙权,两者很快就结成联盟。此时面对与孙刘联军将要进行的战争,曹操(155年-220年)是个什么心态呢?我觉得是骄傲和志在必得的心态,政治上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代表着东汉朝廷。在占领荆州后,曹操又得荆州军七、八万人,而且曹操接管的这些荆州军基本为荆州水军,曹军的总数已达二十多万,曹军此时可谓既有规模庞大的陆军,也有规模庞大的水军,此时曹操应该没有把“到处流窜”的刘备当回事,也没有把孙权这个当时的“毛头小伙子”当回事。

不仅仅在于曹操集团的实力,也在于曹军进攻荆州时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曹操的轻敌是有原因的。我觉得此时的曹操可能觉得在实力和气势上已经碾压对方了,但是战争打得绝对不仅仅是所谓的“气势”。并且气势与士气也明显不是同一个概念,曹军不仅不擅长水战,来到南方还水土不服,与归附的荆州水军也缺乏磨合,后又瘟疫流行,曹军明显士气低落。

另外我觉得曹操在战略和战术也有问题。曹军破荆州后,理应顺势歼灭刘备和其他荆州残存的势力,安抚孙权,与孙权先保持和平态势,等彻底平定荆州后再收拾孙权也不晚,然而,在荆州牧刘琮投降曹操后,刘备逃跑后,觉得荆州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的曹操给孙权修书一封(劝降信),信中这样写道:“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什么到东吴与孙权一块打猎,这意思分明就是告诉孙权:“荆州的刘琮已经束手投降了,你赶紧投降吧,不然,我将率领八十万水军到东吴与你一块打猎。”把八万水军说成八十万这明显是吹牛,另外就是对孙权的恐吓。孙权之后把这封信给他的臣下看,东吴主降派大臣立马劝孙权投降曹操。轻敌大意和操之过急的曹操可能原本想连蒙带哄地劝降孙权,可是没想到“年轻人”孙权不吃这一套,立马与刘备以及荆州其他的残存抗曹力量联合。

就算曹操打算一块收拾刘备与孙权,也应该从水陆并进,发挥自己的陆战优势。而曹操却选择从荆州沿江东下,与训练有素的东吴水军进行决战,企图一举消灭东吴的精锐主力,速战速决,这明显是拿自己的弱项拼别人的强项。虽然此时,曹军也有了规模庞大的水军,可那荆州的七、八万水师刚刚归附曹操,此时对曹操尚谈不上什么忠诚,其战斗力也是个问题。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以上都是曹操轻敌大意和操之过急所致。由于曹操的实力,由于刘琮的投降以及刘备的望风而逃,估计曹操产生了严重的轻敌思想,又太急于速战速决,急于一举灭掉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晋灭吴之战

看一下公元279年到公元280年的西晋灭吴之战,晋武帝司马炎采用了从多点水陆并进的策略,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在打造好晋国的水军力量后,兵分六路,发兵二十余万,直扑东吴,东吴“应声而倒”。似乎曹操根本就没把水军当回事,南方的地形与气候与北方的“一马平川”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刘备

看此时刘备(161年-223年)是个什么心态?对于即将到来的孙刘联军与曹军的战争,刘备可谓是全情投入。由于之前与曹操的过节,曹操早已对刘备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刘备对此很清楚。假如曹操击败了孙刘联军,继而消灭东吴,刘备可能面临的命运就是被生擒、被杀和逃跑这三条路,就算刘备没有被擒获或者诛杀,刘备又能往哪里跑呢?剩下的其他军阀估计都不太敢收留这么一个被曹操恨之入骨的“流窜型军阀”吧,大概只能往边疆地区跑了。

除了往边疆地区跑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假如曹军击败了孙刘联军,但是,孙权依然有能力与曹操对抗,这时刘备可能就会跑到孙权那里,但是,这依然是寄人篱下。那刘备此时有多少兵力呢?关羽的水军加上之前被打散又回来的兵士大约有一万精兵,还有刘表长子刘琦的一万江夏军,《资治通鉴》:““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反正不管多少人,刘备军是全部投入。刘备不仅是全情投入,更是“服从安排,听指挥”,领着关羽、张飞等两千兵士跟在孙权军周瑜部的后面,要知道在当时,虽然刘备长期“流窜”,但是其“知名度和号召力”是非常强的。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孙权

再看孙权(182年-252年)此时是什么心态呢?那就是“留了一手”。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共率领三万精兵与刘备军共击曹操。很显然,这三万精兵绝对不是孙权集团的全部兵力,此时的孙权则亲率数万大军驻守在鄱阳湖口的柴桑(今江西九江市),扼守从荆州通往东吴的咽喉之地。假如孙刘联军与曹军长期持续作战,孙权会陆续从东吴各地派兵支援周瑜,假如孙刘联军被曹军击败,孙权可继续与曹军周旋,《三国志》记载周瑜临行前,孙权对周瑜是这样嘱咐的:“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就是说五万兵力一时难以凑齐,凑齐了三万兵力,他会陆续从东吴各地再派兵支援,如果与曹军交战,就要决一死战,若是战败,就立马退到他这里,他定与曹操决一死战。

此时的孙权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而曹操与刘备比他大二十多岁,然而,年龄不是个事,孙权却有一套他自己的“盘算”,这赤壁之战是发生在荆州,他显然并没有把全部的赌注都压在这里。孙权这样做显然是有他认为的理由,就算曹操击败了孙刘联军,依仗他在柴桑的数万大军,曹操也不能很轻松地拿下江东。并且,如果孙权把全部兵力都投入到赤壁之战,如果孙刘联军失败,他岂不是非常被动?吴地的豪族与主降派估计立马就会把他给抛弃。再说了,如果孙权全情投入,那刘备岂不成了看热闹的了?刘备岂不是“赚大发”了?

另外,孙权没有把全部“赌注”押到赤壁之战,我觉得还可能在于经过诸葛亮、周瑜等人对曹军虚实和情况的“研判”,孙权可能觉得并不需要投入全部兵力就能在水战中击败曹军,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对着孙权对曹军进行了一番分析,最后道:“孙刘联军,曹军必败,之后荆、吴之势疆,鼎足之形成矣。”周瑜认为五万精兵就能拿下曹军,三万精兵也问题不大,因为还有刘备那两万兵马,这算不算是对曹操智商的一种侮辱?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轻敌大意,刘备用尽全力,孙权隐藏实力

三国

这年十二月,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遭遇,曹军初战就不利,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以待时机,而孙刘联军则把战船靠到了赤壁一侧,两军隔江对峙,后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曹军惨败,曹操北逃。对于赤壁之战的结果肯定是令曹操大感意外和失落,此后曹操再也没有轻易大规模南下,本来想借此“一统江湖”,没想到遭遇到了“滑铁卢”。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220年—266年)。

最开心的应该是刘备,他夺得了荆州一部分,后又占据益州,建立了蜀汉(221年 —263年)。偷着乐的应该是孙权,仅用一部分兵力就取得了这场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荆州一部分,后又占据交州,建立了东吴(229年—280年)。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由于实力和所处的位置不同,三者的心态和想法是不同的:对于曹操而言,此次南下,他也只是带了一部分兵力,就算失败,并不会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对于刘备而言,这关乎刘备集团的“生死存亡”,他肯定要奋力反击。对于孙权而言,这几乎也是关乎东吴的“生死存亡”,但是毕竟战场是在荆州,所以他就“留了一手”。以上只是个人看法。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66194690228191758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