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到底有多牛?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不会有人会对他感到陌生。他出身于关陇贵族,曾祖父李虎就是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祖父李昞是北周的唐国公,祖母是大名鼎鼎的独孤信的四女儿。他母亲窦皇后这一支,也不简单。她是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之女。窦皇后本人性格十分刚毅,她与李渊的子女都是当世豪杰。李世民活跃在隋末唐初的战役中,西河之战,浅水原之战,虎牢之战,高坡之战,北欧刘武周、宋金刚之战等经典战役,他都发挥了或大或小但不可缺少的作用。

李世民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天纵奇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既能够上马打江山,又能够下马治天下。在他还是秦王的时候,他就身先士卒,在成为皇帝之后,又对东突厥发起了战争,将东突厥消灭。虽然后来征讨高句丽时遭受挫败,但也为后来的唐高宗李治灭高句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世民军事指挥作战能力无人能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感叹过: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说他是“皇帝中的扛把子”,这点应是毫无争议的。毛主席也在读古书时对他的军事才能进行过高度评价: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泽东晚年还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

他军事能力令许多军事家折服,军事才能几乎恐怖到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在群雄并起的隋末,不乏有许多能力出众的能人武将,但他们到最后不臣服于李世民,就是被李世民打败消灭。李世民在武功、战略战术、军事思想、知人用人、外邦关系方面等方面无不显示着他有其他人鞭长莫及的才能。

武功方面

高超的武艺为赫赫战功打下了基础,不断开创的战功又给了李世民以施展武艺的舞台。

李世民祖祖辈辈皆为武将,且跟少数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着尚武的传统。在年少时,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幼习武,弓马精熟,尤善骑射,他曾对群臣说:“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军旅生涯,并在战斗中崭露头角,在此后的战役中屡建战功。他十八岁已经率部突进敌军中心营地,救出当时被敌军俘虏的父亲李渊。他在唐初的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武技,使后代君王难以望其项背。唐初大将尉迟敬德在虎牢关战场上曾评价李世民的武功:“秦王持弓,我执矛,而天下莫能当。”可见李世民的骑射一流,很受部下的推崇。他曾经前往雁门关营救隋炀帝,智破突厥十万大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父亲李渊起义之后,李世民就被封为了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众所周知的昭陵六骏图里的“六骏”,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所乘过的六匹骏马。唐太宗在隋唐之际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与战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于是他在为自己营建昭陵时,想到了曾经与他屡立战功的六匹战马,决定用青石雕刻六骏的形象,并亲自为之作“赞”,以展现六骏的雄姿、炫耀他的武功。

战略战术方面

李世民在作战时采取的战略战术也极为高超。在战略方面,他擅长分析局势,不会盲目冒进,采取“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使自己和地方两败俱伤,但也不会在该出手的时候犹豫不决。李世民真正恐怖的地方在于,他善于创造战机,即使局势对自己不利,他也能够找出可以扭转局势的方法,使自己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在战术方面,他尤擅骑兵战术,这点可以从他利用玄甲军来作战可以看出。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看到夏王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也被灭,认为无须反抗,率领文武百官投降。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为后面的统一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到底有多牛?

军事思想方面

太宗的军事思想有许多,但主要体现在依法治军、爱兵爱民、严格操练等方面。

纵观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他们在治军方面在许多方面都有共同的经验,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治军严明,也即军队必须拥有一套严格的治理体系,必须赏罚分明,以此来整顿军纪,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武德元年,李密归顺,高祖皇帝让李密到幽州迎接太宗,李密见到李世民,“军威严肃,惊悚欢服”。在李世民的军旅生涯中,虽然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有“挥泪斩马稷”的悲壮,但也数次提出“违令者斩”。正因为治军如此严明,他的军队才所向披靡,一路高奏凯歌,在乱世之中统一了全国。杰出的军事家也必须懂爱兵爱民的道理。唐太宗深谙兵民的重要性,懂得“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的道理,还曾把民众比喻为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因为如此,老百姓才愿意归顺唐王朝,士兵才愿意效忠。严格训练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古今将帅操练军队的重要一环。即使是在他登基以后,他也从未放松过。正因为有了日常的操练,军队战斗力才得以提高,才能在乱世中消灭许多割据政权,赢得统一。

知人用人方面

能否做到纳贤荐才,是反映将帅的品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太宗在历史上以能够知人善用而闻名,他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太宗特别善于选贤任能,听取臣下意见。即使是像魏征这样顶撞他的人,他也不会恼怒,而是与之相反,接受他的建议。在魏征死后,太宗感叹道:“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李世民也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使部下能够效忠于他。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各路人马混战,而李世民在乱世中,坚持唯才是举,礼贤下士。不管是“群侠”还是“大盗”,亦或是曾经效忠于瓦岗寨或者是隋王朝的人,最终都被李世民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最能够体现他知人善且极其富有人格魅力的是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关系恶化,相互收买部下,李建成收买李世民的部下尉迟敬德被拒,而李世民收买李建成的部下常和却取得成功。这是因为自古以来,英雄与英雄之间都是惺惺相惜的。李世民能够在战役中与部下推心置腹,以心换心并且知人善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给了部下许多的信任,使部下得到了安全感。

外邦关系方面

唐初内地因战乱凋零,突厥屡屡越过长城劫掠。617年李渊起兵之初,曾被迫向突厥称臣,定都长安后依然受其军事威胁,一度想烧毁都城南迁。当时还是二皇子的李世民力阻此等怯懦之举,亲率百骑到阵前向突厥军示威。李世民登基后,随即向朝臣宣布,突厥利在掳掠,专靠防守不能阻止,须将其消灭。唐朝建立之后,万邦来朝,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正是因为有这些方方面面的军事才能,使得李世民得以在乱世中消灭平定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全国。某位退役奥运冠军曾经这样解说比赛:一个动作很难,你做得也很难,这不叫高手;一个动作明明很难,你做出来却让人感觉很简单,这才叫高手。在隋末战争中,不乏有具备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如:张须陀、王世充、宇文化及、窦建德、刘黑闼、刘武周、李密、薛举,然而他们却在最后都被李世民或打败或消灭或归附,以失败告终,这足以显示李世民的过人之处。有时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历史上没有李世民这个人历史的车轮又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前进呢?这时候隋末副本的难度一瞬间就凸显了出来:少数民族的虎视眈眈,内部裂土的军阀割据,严重下降的人口数,生产力的倒退,民众的哀苦……对于普通人来说无一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太宗李世民却在极其年轻的时候全都一一化解,这些都彰显出了他具有与众不同的卓越军事才能。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52843613491429896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