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怎么也猜不到,他的人生竟会如此短暂;更不会想到,仅仅一次溺水就要了自己的命;最可悲的是,正值而立之年竟没留下一男半女。
弥留前,他悔不当初,下诏检讨了16年来曾经犯下的过错,可即便这样,还是于事无补,因为皇位轮空,帝国终究倒悬着。
为此,辅臣杨廷和与张太后商议,在朱原照的至亲旁枝中物色人选,并以皇帝的口吻颁下遗诏: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
就这样,皇冠砸向朱厚熜;就这样,明朝最幸运的一位皇帝便诞生了。
朱厚熜影视剧照
朝廷为什么选朱厚熜
表面看,皇冠偶然砸向朱厚熜,是命运眷顾了他,实际朝廷对下任皇帝的选择却非常有讲究。
之前,按明朝“立嫡立长”、“兄终弟及”的原则,选择皇帝的构架非常明确,但这两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朱厚照。
为什么不适用呢?这一切还得从朱厚照的祖父明宪宗深和父亲明孝宗朱祐樘说起。
朱见深身后把皇位却传给长子朱祐樘——因为朱祐樘童年饱受屈辱,所以继位后便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位十六年掀起“弘治中兴”,并成为明朝中后期难得的一个中兴之主。
但朱祐樘励精图治的同时,却做了件破天荒的事情,不纳嫔妃、不沾花惹草,一生践行“一夫一妻”制,还与张皇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
而张皇后并不高产,一生才产下两子:朱厚祎和朱厚照,偏偏朱厚祎早夭,到朱祐樘身后朱厚照就以独子继统——不过总算后继有人。
明宪宗朱见深影视剧照
当迎来朱厚照时代却变了——在位十六年,由于个性飞扬,一味追求特立独行,辗转去江西平朱宸濠的叛乱后,在积水池钓鱼休闲,不小心落水被淹,三个月后回到京城便一命呜呼。
这时候就出现一个尴尬的局面:朱厚照既没有子嗣继承,“兄终弟及”也不现实,换句话说皇位就悬着空。
于是朝廷就采用了第三种办法:伦序当立。
因为朱祐樘是长子,他这一脉绝了后嗣,那么就该选择第二序位的人,而这个人就是朱见深的次子,在湖北当藩王的朱祐杬,可惜朱祐杬在同年不幸病故,所以又只能在他的子嗣中去遴选。
巧的是,朱祐杬的长子早逝,第二位序位就是朱厚熜。按照血统、至亲的原则朱厚熜就成了下任皇帝的不二人选。
综上所述,时年十四岁的朱厚熜继承皇帝好像无可争议,实际还有一个特别因素,朝廷寄希望找一个“优”于朱厚照的人,因为朱厚照的特立独行差点让满朝文武憋不过气来,文武大臣怎不希望改变一下君臣关系呢?
那么问题来了,朱厚熜是那个“优”于朱厚照,可以改善“君臣关系”的人吗?
明宪宗朱佑樘
继位非同寻常
朱厚熜的继位非常有意思,以至成为中国古代继位史上的精典之作。
《明史》载:
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袭封。
什么意思呢?由于朱祐杬病逝,朱厚熜还在服丧期,于是朝廷先解禁他的服丧期,之后便下诏让他继承兴献王位。
接下来,朝廷便安排太监谷大用、大学士梁储、礼部尚书毛澄等到湖北兴献王府接朱厚熜去了。
四月二十二日到达京郊,但迎接朱厚熜的队伍却停了下来。
为什么呢?《明史》载:
大学士梁储……礼部尚书毛澄,以遗诏迎王于兴邸。
简单地说,虽然带着遗诏到兴王府邸把朱厚熜迎了来,但这里却有一个明显的区别,迎接队伍采用的是迎“王”的规格,并没使用迎接“皇”的礼仪。
“王”与“皇”一字之差,不过实际意义却有天渊之别。既然朱厚熜是继承朱祐樘的皇位而来,那么就得委屈你,以太子或“王”的路线从东华门入文华殿,经过一系列复杂程序后才可以御奉天殿登极。
毛澄画像
可朱厚熜不干了,他对长史袁宗皋说:
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意即遗诏明确是要我来做皇帝的,而不是当某人的皇子后再即位。
这可难为了袁宗皋,于是袁宗皋马上回宫报告张太后和杨廷和,可是得到的回复却是“不允”。
袁宗皋回来向朱厚熜传递了这个消息,但朱厚熜的回答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如果非要我答应朝廷的条件,这个皇帝不做也罢,我回湖北就是了。
所有人都没想到,朱厚熜会唱这么一出,因为这是一个惊了天的威逼条件。
朝廷已作出了选择,遗诏之命岂可儿戏,无奈之下,张太后和杨廷和答应了朱厚熜的条件。
于是众人拥簇着朱厚熜去向紫禁城,并大开绿灯,让朱厚熜自大明门,拜见皇太后后,便坐上了奉天殿的皇帝位。并以明年为嘉靖元年。
在与朝廷的较量中,第一回朱厚熜完胜。朱厚熜胜在聪明和机智上,因为他是奔着皇帝位而来,他要做一个不受羁绊的帝王,他深知所有事情必须赢在起跑线上。
而这一年,朱厚熜只有14岁,这个心机、城府深重的少年就这样开启了嘉靖时代。
一场“大礼议”之争,让朱厚熜用铁腕变成了明朝最有权力的人
皇帝,没有权力?这岂不是闹笑话!
事实上,朱厚熜刚登基的确如此,只因他来自湖北,出生于兴献王府,对北京的文武大臣完全陌生,所以他急于用某种方法来改变这个困局,随着事情的发酵,从而演变成了对嘉靖朝影响深远的“大礼议”之争。
那什么是“大礼议”之争呢?
简单来说,就是认定谁是“皇考”,谁是“皇叔”,再说直白说点,朱厚熜继谁的位?所以朱厚熜便要求礼部拟定生父朱祐杬的封号。
由此,“大礼议”之争大幕拉开。
首先,以杨廷和、毛澄等为首的朝臣一致认为,尽管朱厚照死后无后继统,但他继承的是父亲朱厚樘的皇位,换句话说,朱厚熜就该继孝宗一脉,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承续孝宗一脉。
一句话,尊朱祐樘为大宗,生父朱祐杬为小宗。这样一来,宗庙上应供朱祐樘为“皇考”,而自已的父亲自然就变成“皇叔”了。
可朱厚熜并不这样想,因为根据遗诏“嗣皇帝位”,既然朝廷下旨让他来当皇帝,那么他有理由尊生父为“皇考”;或者说他不该和孝宗一脉有任何关系,而是结合父亲的身份继祖父朱见深的大统,也就是遵循“父死子继”的原则。
显然,两者思虑悬殊,不能统一,但毛澄坚决要求朱厚熜称生父为“皇叔”,并撂下狠话:
自称“侄皇帝”名……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管,如有异议者,斩!
这一年,朱厚熜15岁。刚到京城统领帝国,其实还是有点战战兢兢。但他的智慧超乎寻常,一直追求着权力的欲望,为稳固根基,夺得第二局胜利,他便采取了迂回战术,以博得杨廷和、毛澄等大臣的支持。
《明史.杨廷和传》载:
然每召廷和从容赐茶慰谕,欲有所更定,廷和卒不肯顺帝指。
意即:朱厚熜多次召杨廷和入宫,赐与香铭,并温言软语,希望辅臣不再坚持,而杨廷和却“不肯顺帝意”。与此同时,朱厚熜还着人试图贿赂毛澄,结果毛澄依然固执己见,比杨廷和的态度还强硬。
如此,朱厚熜骑虎难下,看来还得另觅他途。假如这一局如果自己输了,不光会输在颜面上,更是斗智斗勇,权且是一场权力的博弈,换句话说只能赢不能输,赢则可以驭领江山,输则会被处处掣肘,皇位被架空,让朝臣牵着鼻子走。
接下来,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启用名不见经传的张璁,让张璁打头阵,引经据典,赢取主动。张璁是什么思路呢?《明史》载:
汉哀帝、宋英宗为定陶王、濮王次子,是因成帝、仁宗无子,皆预立为皇嗣,养于宫中,尝为人后……今武宗元嗣,此次属及,此皇上之有天下,真犹高皇帝亲相授受者也。
意即以上两位,被预立为皇嗣后,皆在宫中培养,而武宗与朱厚熜八杆子打不着,之前朱厚熜一直生活在湖北,两者没有对比性,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朱厚熜大喜,张璁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大学士杨一清附议:
张生此议 ,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张璁影视剧照
第二件:威胁。
关于这一点,朱厚熜多次使用,屡试不爽。
接下来,他以皇太后的礼仪迎接生母蒋氏入京,但却遭到了杨廷和等人的强烈反对,文武大臣再次群起攻之。朱厚熜怎么办呢?《明史》载:
帝闻之,涕泗不止,启慈圣皇太后,愿避位奉母归,群臣惶惧。
意即朱厚熜在张太后面前泣述,如果他们再苦苦相逼,皇帝我就不做了,带母亲回湖北就是——这一招确实非同凡响,一下子就让群臣惶恐。
第三件:利用皇权,霸王硬上弓。
弹指一挥,三年过去了,这场拉锯战依然没有结果。嘉靖三年正月,朱厚熜提出封生父为“皇考兴献帝”。杨廷和再次抗议,并提出致仕,结果朱厚熜毫不思索地批了,从此杨廷和淡出政坛,朱厚熜拔掉了最大的一颗钉子。
时隔两月,朱厚熜直接下旨,追封父亲朱祐杬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群臣义愤填膺,一片哀嚎,在杨廷和之子杨慎的带领下,发生了“左顺门事件”,把“大礼议”之争掀到了最高潮。
众臣跪在文华殿外希望朱厚熜收回成命,并在左顺门半路截道,试图除掉张熜这个“叛徒”。
结果,朱厚熜大怒,命锦衣卫一个个逮捕。结果,酿成冲突,杖责、下狱者多达百人,致使杨慎被贬官流放。
整整三年,朱厚熜斗智斗勇,最后以雷霆手段终达成心愿,从而坐稳奉天殿,正式驭领帝国,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明朝最有权力的人。
嘉靖治国的手腕
明朝直臣海瑞曾有句名言:嘉靖嘉靖,干干净净。把朱厚熜批得体无完肤。但客现地讲,嘉靖初年,朱厚熜的执政并非如此。
请看:
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熜下令停开大理银矿;革除冒充锦衣卫军校三万余人;追收宫田、废止钱庄,在江南改稻为商,增加丝绸税收;打压司礼监,取消宦官的部分特权,内外臣以他为政治核心;更重要的是取消外戚的世袭制,爵位不能沿袭;废除传奉官制度,着重科考,提振寒门士子的心。
以上措施得力,意义深远,没几年就“嘉靖中兴”了。实话说,朱厚熜的智慧、执政方略、对国家的驾驭能力在历史上都屈指可数,难怪有人说:他是明史上最聪明的皇帝。
海瑞影视剧照
匪夷所思的“壬寅宫变”
让时光来到嘉靖二十一年(152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紫禁城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这就是“壬寅宫变”。
这件事,明史讳莫如深,但朝鲜使臣却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说朱厚熜在这一时间性格暴唳、喜怒无常,因为他很彷徨,寄希望求仙问道,以寻长生不老之方。
他听信方士谗言,为炼制丹药,用纯真少女初潮的经血作为药引。为此,他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征召十三、四岁品貌端正的少女,集中起来采集她们的经血,但为保证品质纯正,少女们不能吃荤腥,只用桑叶伴食晨起的朝露。
这样一来,少女们奄奄一息,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便在十二月二十一日“揭竿而起”。
当晚,朱厚熜宿于翊坤宫端妃处。夜深人静之时,以杨秀英为首的宫女们先是降住了端妃,然后再用准备好的绳索勒死朱厚熜。
十六名宫女开始了集体作案,他们用绳索将朱厚熜五花大绑,朱厚熜大声呼救,宫女们又用布团把他嘴巴塞住,然后蒙住他的头。
接下来,把绳索套在颈部,让他气绝身亡。
朱厚熜影视剧照
可怪事发生了,朱厚熜怎么也断不了气。原来,宫女们情急之下,给绳索打了个死结,套太大不足以毙命,黑灯瞎火一时又解不开,于是纷纷取下头上的簪子朝朱厚熜身上猛刺,结果把他刺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但朱厚熜依然还有呼吸。
这时候,宫女张金莲害怕了,逃离现场向坤宁宫的方皇后自首去了。
结果,方皇后赶来,制止了这场宫变,朱厚熜大难不死。十六名宫女:
不分首从,便都拏去,依律凌迟处死,锉尸枭首,示众尽法。
关于“壬寅宫变”历史有多种解读,在这里不去讨论。
但笔者认为,这是一次强权压制下宫女们斗争,尽管很微弱,交集于封建社会的无奈,也算得那个时代意识的觉醒。
不过,“壬寅宫变”却催生了另一个嘉靖,从此使他居于深宫、不见朝臣,开创了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记录。
看不见的铁腕
当所有人都认为嘉靖朝有变,朱厚熜会暗自消沉的时候,朱厚熜好象长着第三只眼,虽居于深宫,对帝国却了如指掌,即便不上朝,照样实现了对朝局的绝对把控。
纵观嘉靖一朝,内阁走马换将,杨廷和淡出,张璁得志,夏言刚直不阿,严嵩父子挤破脑袋,实现了最大贪腐,而徐阶隐忍多年,最后上演绝地反弹,把权力斗争演绎到了极限。
但朱厚熜作为幕后者却是最大赢家,始终牢牢地掌控看帝国一一一只因在中后期,他拥有一件最顶尖的武器——“青词”。
表面看,青词是向上天祷告的铭文,词藻华丽、形式多样,还可以助力朱厚熜实现长生不老,只要他满意,在闻着墨香之际将其烧成灰烬,烟雾升腾之际,天庭就能收到他的诚心。
不仅如此,青词还有更大的妙用一一一引领。
因为它犹如一道魔方,一座山头,让老者和新生力量为它前赴后继,勇敢冲锋。仿佛一项热身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在朱厚熜的引领下,帝国照样健康地运转着。
朱厚熜影视剧照
而他却时时刻刻享受着这份权力带来的喜悦,站在最高处,指点江山。
朱厚熜把权力的游戏运用到了极限,让自私的欲望提升到了极限,同时把家天下皇帝的主宰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后世不可复制。
对个人来说,朱厚熜享受了45年,但对帝国来说,又不负责任近20年。不知是喜是悲?
1567年,朱厚熜构建体系碎了,他并未实现“长生不老”,驭领了45年帝国江山,当闭上眼睛那一刻,依旧不想放下手中权力。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56503322874544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