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会说汉语吗?上朝说汉语还是蒙语?详解元朝皇族汉语水平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王朝。这种争议当然也是非常好理解的,毕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了现代中国绝大部分领土,其统治家族却不是出自汉族的王朝。而且因为元朝统治家族所出身的蒙古族直到现代也没有完全汉化,所以关于元朝皇族乃至元朝这个朝代究竟有没有汉化,也一直是许多人争议的焦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来看看元朝皇族究竟汉化了没有。

蒙古帝国时期对汉文化的态度

客观地说,蒙古帝国时期,汉文化对蒙古大汗家族的影响是比较边缘化的。虽然早在成吉思汗铁木真时期,铁木真就曾经派人至山东,把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请到中亚,向其问道。但应该说铁木真邀请丘处机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了全真道乃至道教修仙理论的诱惑,对于真正的中原主流文化,了解相对还是有限的。

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画面正中为丘处机

不过随着蒙古帝国疆域的扩大,原来金朝的北部地区被其逐渐纳入其控制之后,蒙古大汗家族为了稳固其在汉地的统治,也很快在汉地开始实施“以儒治国”的政策。当然在早期,蒙古帝国上层对于“以儒治国”也曾有人反对,比如有史料记载在公元1230年,蒙金战争的高峰期,面对一些新取得的汉地,蒙古汗庭曾有一个名叫别迭的人向当时已经继承汗位的铁木真三子窝阔台提议将汉地上的汉人屠杀或驱逐,把汉地变成牧场。但这种言论一出,马上受到了蒙古汗庭的汉化契丹大臣耶律楚材的激烈反对,也就此打住了。

台北故宫收藏的窝阔台像

而到公元1233年,也就是蒙古灭亡金朝的前一年,窝阔台就下令“仍以燕京夫子庙为国学”,并下令让部分“蒙古子弟学汉人文字”,甚至还在一封圣旨里说蒙古子弟在学校学汉语时禁止说蒙古语,如果发现一次就打一简子,四次就打四简子……当然,这时窝阔台虽然让蒙古子弟学汉语,但同时也让部分汉人子弟去学蒙古语言文字和骑射等蒙古传统,也就是说也希望能够同化部分汉人。

也是在公元1233年,耶律楚材又劝说窝阔台恢复了山东孔氏家族世袭衍圣公的地位。在同一年,当时的大儒元好问(就是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那位)给耶律楚材写信,请他帮助北方的书生。此后,耶律楚材联合当时深受窝阔台信任的汉人和尚海云一同努力,最终在公元1237年说服窝阔台进行了一次儒户考试,在北方汉人中选拔了4030人定为儒户。

对后来元朝汉化影响极大的耶律楚材

虽然这次考试跟科举考试有本质不同,并不和选拔官员直接挂钩,但儒户却也跟一系列政治待遇关联,成为儒户之后,这些儒生的家庭可以免缴赋税并免服徭役(做生意和当地主的除外),而他们的义务就是上学和教书。当时元廷甚至要求每个儒户必须有至少一人在官办学校内读书,读书的时候政府还管饭,学校的老师也基本都是出身儒户,学校还给一定的补贴。而更关键的是,当时儒户的待遇还是世袭的。所以当时虽然中原文化对蒙古大汗家族核心成员个人的影响还比较少,但以汉法治理汉地的萌芽可以说已经产生了。

忽必烈时代的汉化情况

不过在蒙古帝国时期,以汉法治理汉地的思维基础还只是部分人认同。在窝阔台晚年,耶律楚材失宠之后,儒户制度很快又名存实亡了。而这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教士却成为了最受贵由和蒙哥等蒙古大汗欢迎的群体。

元好问塑像

但在公元1251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受自己的哥哥蒙哥的差遣,开始治理汉地。而他到任之后不久,就接见了元好问,元好问则重新提议给予儒户各种优待。忽必烈在当时已经基本下定决心用汉法治理汉地,并把汉地当作自己的根据地经营,但当时的蒙古大汗毕竟是蒙哥,所以他自己一时做不了主。但他很快联络上了当时蒙哥身边的重臣,也就是一个名叫高智耀的汉化西夏人(西夏后裔在蒙元时期被归入色目人行列),让他也一同帮忙做蒙哥的工作。

最终在忽必烈和高智耀的努力下,蒙哥在公元1259年下诏,免除汉人与西夏人中儒士的徭役,也就是恢复了儒士的待遇。而忽必烈通过这一系列行动,在华北地区赢得了大量儒士的支持,元好问甚至在面见忽必烈不久就将他尊为了“儒教大宗师”。而在忽必烈灭亡南宋之后,还将儒户制度推广到了南宋故地,而且南宋故地后来被认定为儒户的人数还远远超过了华北地区,有史料记载,当时仅仅江浙地区被认定为儒户的户数就达到了1.3万户之多。

给忽必烈儿子取汉名的海云和尚石像

而忽必烈从到了汉地开始,就招揽了大量儒士,建立了自己了汉人谋士智库,也就是后来非常有名的金莲川幕府。在这个过程中,忽必烈也意识到要稳固在汉地的统治,让自己乃至自己的家人了解汉文化也绝对是一个必要的举措。当时忽必烈把两个知名的儒士姚枢和窦默请来教自己的儿子真金学习汉文经典《孝经》,而且真金每天还要练习汉文书法。另外,“真金”这个名字其实也是前文提到的海云和尚所取的汉名,寓意就是世间万物以真金最贵。(真金曾被忽必烈立为皇太子,不过他比忽必烈死得早,没能继承皇位)。

而最后忽必烈能在蒙哥死后与自己坚守蒙古本部的弟弟阿里不哥的内战中获胜,可以说他在汉地的实力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汉地在那场战争中实实在在起到了忽必烈根据地的作用(详见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而这一切,可以说也都为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并将其定位为中原本位奠定了基础。

元朝和蒙古帝国已有质的不同

不过桃花石杂谈在之前很多文章里提到过,任何一个族群,包括被公认在中国历史上汉化最彻底的鲜卑人以及后来清朝的满族,其汉化也都经历了差不多一百年的过程。所以忽必烈虽然有汉化的愿望,但在当时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元朝皇族想一下子完成汉化,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清朝人编撰的《御选元诗》里,虽然有一首诗署名是忽必烈所做,但现代研究普遍认为那首诗其实还是元廷的某位御用文人所作,只是放在了忽必烈的名下而已,忽必烈本人其实可能并不认识汉字。有记载表明,忽必烈曾经对被自己收为女婿的高丽国王说过“朕不识字粗人,尔识字精细人”这样的话。

不过忽必烈会说汉语口语应该还是疑问不大的。因为很多史料虽然显示当时元廷有专职的怯里马赤,也就是御用翻译群体,但很有可能这些人主要是为不懂汉语的蒙古和色目大臣服务的。因为当时曾有记载说虽然忽必烈在进行“御前奏闻”(元朝上朝)时会让怯里马赤进行翻译,但他居然很多时候能发现这些翻译翻的不对的地方,然后会直接纠正,用正确的话再翻译一遍。

元朝画家刘贯道所画的《元世祖出猎图》

另外,当时在元朝的朝廷上,其实不光有蒙汉大臣,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亚、西亚乃至东欧的色目臣子存在,而这些人有些是既不懂蒙语,也不懂汉语的,所以元朝朝廷的怯里马赤群体里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各种色目语翻译。比如有记载显示,当时忽必烈的翻译里就有一个名叫爱薛的叙利亚基督教徒。而在元朝前期,因为语言不通的蒙古和色目大臣大量存在,所以元廷的翻译队伍也非常庞大,根据一些学者统计可能有200到300人之多。

元朝中后期汉化的深入

所以元朝皇族的汉化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元朝前期,还是有大量蒙古贵族是不会汉语的。比如我们刚才提到忽必烈的长子真金汉化程度很高,从小学写汉字,但真金的长子甘麻剌却似乎并不认识汉字,因为有记载显示他在蒙古地区作战时,曾经让人给自己翻译汉文经典《资治通鉴》阅读。

恢复科举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所以在忽必烈身后,有个别元朝皇帝汉语水平还不如忽必烈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在忽必烈去世仅仅18年之后继承皇位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却已经毫无疑问会写汉字了。我们之所以说的这么肯定是因为史料记载,他在位期间曾经亲自书写过任命汉臣郭贯为礼部尚书的汉文诏书,而且他还能阅读汉文经典《贞观政要》,读了之后感觉非常好,所以下令将其翻译为蒙古文,让当时还不会汉文的一些蒙古人和色目人阅读。当然,元仁宗会写汉字也是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他十几岁就师从著名儒士李孟,而且后来赵孟頫(fǔ)和张养浩等文化名人还都和他有很多交结。而深受汉地儒家文化熏陶的元仁宗在位时也正式在元朝恢复了科举制度。

而也是在此期间,整个元廷乃至中原地区的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汉化程度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以至于在元仁宗的儿子元英宗在位期间,有位汉人官员许有壬竟然提议将元朝监察体系里的翻译全部裁撤,原因是“然而今各道监司大率多通汉人言语,其不通者虽时有之,而二十二道之中盖屈指而已”,也就是说当时元朝各道的监司基本都会汉语了,只有个别人不会,所以绝大多数翻译整天无所事事,成了白吃饭的人……

公认有汉诗及汉画传世的元文宗图帖睦尔

在元英宗之后,元朝又经历了几年政治混乱,在公元1328年,元文宗图帖睦尔取得了皇位,成为了元英宗之后第一位得到了后世认可的皇帝。而这个元文宗的汉化程度相比于元仁宗则又上了一个层次。这个元文宗应该是从小就接受汉文教育长大的,另外在元英宗在位期间还曾被流放到海南,后来又到南京待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可以说他基本上整天就是吟诗做赋和游山玩水度过的。所以元文宗当时曾经创作过大量汉文诗歌和国画,而现代能看到的还至少有两首诗和一幅画。一般认为下面这首《青梅诗》就是元文宗的作品:

自笑当年志气豪,

手攀红杏寻金桃。

溟南地僻无佳果,

问著青梅价亦高。

有些说法甚至说这首青梅诗是少年图帖睦尔被流放海南时想追求一个当地侍女,一度被拒之后自嘲所写。不过这种说法真伪难辨,桃花石杂谈觉得附会的可能性很大。但这首诗是元文宗本人所做疑问不大,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汉语水平了。

而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他即位时元朝才建立52年)儿童时代就到了广西桂林大圆寺,随寺里的秋江长老学习汉字以及《论语》和《孝经》,可以说是接受汉式教育长大的。在他登基之后,元朝史料记载的御前奏对之中,就再也没有怯里马赤出现过。这也就意味着:当时不光元顺帝本人汉语交流已经完全没有障碍了,而且几乎所有的蒙古大臣汉语交流也基本都没有障碍了。而元顺帝甚至还曾亲自修改过汉文诏书的措辞,这也足以显示其汉文水平至少是接近母语水平了。

被认为汉化程度最高的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

此外,大量历史记载表明,元顺帝的儿子北元昭宗的汉文水平比元顺帝更好,许多国内外学者甚至认为他接受的教育已经是以汉文为主了。所以,总体来说,元朝统一中国之后虽然统治没有维持到100年,但元朝皇族乃至进入中原的蒙古人的汉化速度却并非像网传的那样慢于其它一些朝代,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42799755655299596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