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的生存韬略,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纵观三国历史,人杰辈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无限的同时也思考无限。
但与战略层面来说,最高明的非司马懿莫属,原因很简单啊!
看最后的胜利者就懂了,三国纵横数十年,最后摘桃子的居然是司马家,这份战略规划非常人所能实现。
其中领袖人物,非司马懿莫属!
按常规历史逻辑,能建国称帝的人才,必要属性是打架厉害,不是用兵高手打不下江山。
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谋划,善于指挥,勇于攻关克难的帅才。
但帅才要成君王,还有有一份才华,这份才华,更看重的是隐忍、低调、知进退。
这份才华,就不是人人皆有了。
孟子云:人皆有不忍之心。
这话的意思就是,能忍方为大丈夫,要不项羽如何会失败咧?
如同自律一般的忍耐,非常人可以做到,而司马懿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非常人。
面对每一次能升职的机会,他都是一再推辞,这份对于功名利禄的淡定和从容试问几人能做到。
初出茅庐时,司马懿就因才学爆得大名,20岁刚刚出头,就被曹操看中,可司马懿如何对待的?
他托辞风痹病不愿接受, 除了觉得自己虽有才,却底蕴不足之外,估计出生世家的司马懿也有看不起曹操的意味在内。
还想着,天下那么多主子,找个安身之处应是容易的。
谁曾想,看上去如此多的诸侯,却各个成了曹操的菜。
历经二十多年征伐,曹操败陶谦、灭吕布、定袁术、平张秀、败袁绍,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北方豪雄节节败退,一个个成了枯骨。
唯一剩下的,要么距离远,要么不堪用。
面对这样的境况,换个一般人来估计要急,老板都没来,剩下一个还是个阉宦遗丑,真要跟他干?
于是在内心扭捏和建功立业之心,双重折磨之下,司马懿纠结了好久。
而曹操如何做的?
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故事后,本就爱才的曹操,也拉下架子请了司马懿三次。
不过地位更高的曹操,没有刘备的折节下士,而是派出了下人出马,这就让司马懿不好想了,各种不情愿,就是不愿出山。
估计那时司马懿想的是,为啥你就不学刘备,来个三顾茅庐咧!
最后曹老板一生气,就直接将他强制带了过来,言外之意就是,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
无奈的司马懿,就成成了曹操的跟班,任职丞相府文学士,日夜跟在曹操身边,每天干的事情就是处理日常公文。
这无聊的工作一做就是20年,司马懿从未想过是否要升官,曹操当然乐得如此。
晃晃悠悠到了曹操死后,年过四旬的司马懿终于熬出了头。
雄主故去,曹丕成了皇帝,面对这个对自己信任无比的帝王,司马懿依旧选择了低调,因为他深知,属于自己的时机还未到。
那个时候的曹丕,刚刚通过九品中正制和世家大族达成了妥协,还有曹操留下的无数老臣辅佐,原本的武将勋贵势力依旧强势。
即便宗族势力被不断打击,却还是自己不能抗衡的,于是低调的司马懿,用自己的寿命熬过了短命的曹丕。
随后他面对的是一个手腕比曹丕更厉害的帝王曹睿。
曹睿其人,算得上曹家君王中的翘楚,深知世家大族之祸的他,长期以来虽然重用司马懿,但却对司马懿以及世家大族势力的壮大深感忧虑,因为防备之心从未减少分毫。
可惜的是,即便不断提防,却难逃无人可用的噩梦。
诸葛亮的大才,唯有曹真、司马懿可以抵挡,但曹真早亡让曹睿失去了选择权,也给了司马懿无数赚取军功和威望的机会。
公元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准备北伐,随后通过外交手腕拉拢魏国上庸守将孟达联合发难。
当时坐镇宛城的司马懿,得知消息之后,明面上写信安抚孟达,暗地里则率军急行千里,八天后如神兵天降,迅速平定了孟达叛乱。
就此,司马懿几乎奠定了曹魏第一战将的地位。
随后司马懿在对蜀汉战场中,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了曹魏方面司令官,面对主动求战的诸葛亮,他是能闪就闪,能躲就躲,耗时间,求稳妥,即便偶有攻势也是速战速决,这份定力和耐心,也非常人所有。
熬到最后,比司马懿还小的诸葛亮熬不住了,于54岁盛年因积劳成疾阖然长逝。
司马懿成功了,也渐渐从方面军司令历经曹睿、曹芳两个时代,成了托孤重臣和骠骑大将军。
拥有了开府权的司马懿,已经可以名正言顺地构筑自己的势力了,可司马懿依旧低调,明面上依旧听从中央的指挥。
因为他深知,时机未到,他在等曹魏人心尽失,等曹魏能人凋零庸才上位。
在这等待的二十多年中,司马懿依旧低调有为,战东吴战而胜之,平辽东,战而胜之。
无往不胜成了司马懿的标签,也让主政的曹睿还有后续的曹芳对其戒备非常。
由此才有司马懿的屡次被贬,这被戒备压制的高潮,在曹爽成为辅政大将军后,达到了高潮。
而曹爽就是那个司马懿等待中的,让曹魏人心尽失的庸才。
公元244年春,好高骛远的曹爽请求讨伐蜀汉,司马懿驳斥曹爽举措,最后曹爽一意孤行,败北而归。
曹爽威望大减,可不甘心的他依旧在公元245年秋,执意撤销了曹睿建的中垒中坚营,随后将兵马交给自己的弟弟统领。
这揽兵权举措,无疑让曹爽又一次减分不少。
无数同僚都看到了两人的作为,曹爽刚谦自用,专权揽权,司马懿低调有为,隐忍无比。
试问,真要有啥事,帮助司马懿的多,还是帮曹爽得多?
即便际遇如此,司马懿依旧低调,甚至在曹爽大权在握的时候,主动退避三舍,装起了病。
这一装就是两年,随后用将死的表演,骗的曹爽放松了警惕。
失去了戒备的曹爽,终于迎来了司马懿的报复。
高平陵之变,三千死士加持,仅仅半月不到功夫,司马懿就毕其功于一役将曹爽势力连根拔起,短短十余天功夫就扭转了乾坤,让曹魏经营数十年的帝国土崩瓦解。
这背后的定力,可非常人可比。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8120418887794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