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中有简 近精远率——品鉴唐寅《悟阳子养性图》

“日暮依兰歌白苎,不知天壤有尘寰。”将明代画家、吴门四大家之一唐寅《松山高闲图》上的题画诗,移用在他刻画寓居苏州修身养性、优游林泉的隐士顾谧形象的《悟阳子养性图》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纸本水墨《悟阳子养性图》,纵28.8厘米,横103.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全图纪实写生,纯用水墨,左实右虚,开阖有度。其画面经营,如人屋处置、树木偃仰、水石错落等别具匠心,为明代盛行的“别号图”中的精品。

“悟阳子”乃顾谧的号。顾谧(约1456—1525),字大宁,号悟阳子,进士及第,工部主事,后任刑部郎中,为官廿年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因开罪权贵,50岁时提前致仕还乡。顾谧在苏州享有名望,与唐寅、文徵明等文人墨客性情相契而成挚友,交情弥笃。

《悟阳子养性图》左半部笔墨密集,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近景拳石浅坡用细笔长皴,辅以短砍、方折、圆转等笔法,微作晕染,工劲中兼细秀圆润之象。中景老树虬曲,枝叶苍茂,主干和枝干均呈S形长曲回转,近树墨浓,远树轻盈,以空勾夹叶,呈龙翔凤翥之势,穿插有致,用墨勾皴,明暗清晰,小斧劈皴绵密厚重,线条细劲如篆籀,密而不窒,杂而不乱,烘托出山野幽旷恬静的氛围。

茅屋结构清晰,透视感强,一老者(顾谧)悠闲自在,端坐蒲团之上,刻画精微,体态端庄——人物头戴方巾,身着宽袍,衣纹粗简,双手抱膝,神态深沉,仰望天空,昂首观景,似歌似啸,若有所思,飘然欲仙。真与幻、现实与想象、内容与形式融而为一所构成的富有幻想色彩的画意呼之欲出。室内壁无一物,唯有一桌,上陈香炉及文房用具。于此展现了文人逸士不图名利、超然物外、忘情山水、寄托高远、向往恬淡旷达隐居生活的精神状态和理想,反映出高人雅士急流勇退、遁世独处的情怀和主题,而这正是画家思想感情的率真流露。茅屋背后则树木掩映,小溪环绕,石桥横卧,古韵无穷。

图右半部开阔如镜的湖水将画面幽深静谧的意境徐徐展开,淡淡数笔渲染,展现出烟波浩渺的苍穹与湖水,但见层层云气接连天际,大片留白,坦荡空旷,笔简意远,由绚烂归于平淡,给人以疏朗之感,产生无尽的联想。画尾作者自题“苏台唐寅”行书款,钤“唐伯虎”朱文方印,画首下角钤“南京解元”朱文长印。另,卷后有文徵明行书《悟阳子诗叙》凡570字,称许顾谧解官后养息超脱、悟得真性的高洁品质,文辞优美流畅,书法端秀挺健,体势苍劲流利,与画作珠联璧合。

明代王世贞评唐寅绘画“秀润缜密而有韵度”,这在《悟阳子养性图》中可得到形象的诠释。整幅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构图简约清朗,以高远法表现“连江叠岩不穷”的江南景致,尽显南宋山水画一角倚重一角留空(白)的特点。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用笔清隽,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寓有刚柔相济之美。墨色淋漓多变,和泽有神;意境平淡朗逸,清雅幽丽;超凡脱俗,书卷之气扑人眉宇,堪称唐寅灵腕妙品、悉力之作。此卷曾经李肇亨、梁清标收藏,后入清内府,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935676835686908446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