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号称诸葛亮门徒,为何惨遭魏将邓艾完爆?段谷之战或暗藏玄机

公元二百五十六年,经过洮西之战的胜利,作为诸葛亮接班人的姜维自信心爆棚,要再度北伐,遭到了众多的反对,包括一向支持自己的夏侯霸。但姜维一意孤行,抛出“五可胜”高论,执意出兵。等到了祁山,发现邓艾早已在祁山立下九个寨栅,“势如长蛇,首尾相顾”。显然,人家魏军早已做好了在这儿打群架的准备。

原来,姜维在洮西之战退兵后,魏将大多认为蜀军短时间内不会再度发起进攻,邓艾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胜流离,几于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趋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邓艾认为,蜀军在兵势军心、兵将和谐、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诸方面都占有很大优势。

正史中的这段记载,演义中邓艾也有类似的描述,邓艾称之为姜维“五必出”。当然,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邓艾都没有提蜀军的弱点。蜀军缺少骑兵部队,机动能力不高,数量又处于明显的劣势,后勤保障困难。更重要的是,魏军有智计远胜姜维的邓艾。邓艾不提蜀军劣势可以理解,因为作战就要把形势估计的严峻些,做最坏的打算,才能有机会争取最好的结果。而姜维无视己方弱点,就不可理解了,只能解释为,他现在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果然,不仅姜维必然出兵为邓艾准确预料,就连出兵首战地点祁山都被准确预测,立下寨栅严阵以待。眼看进攻祁山不成,姜维只好留鲍素(正史没有记载此人,疑为罗老先生虚构的人物)屯兵祁山谷口,自己出董亭(今甘肃省武山县南)袭击南安(今甘肃省陇西渭水流域)。段谷之战形势如下图所示:

姜维号称诸葛亮门徒,为何惨遭魏将邓艾完爆?段谷之战或暗藏玄机

但姜维的意图很快被邓艾识破。邓艾先期抢战要地武城山(今甘肃省武山县西南),打败姜维前军。姜维丧失地利,进攻不得,想立营寨也被邓艾指挥魏军冲散。眼看进攻南安已无可能,姜维只好连夜渡渭河,依山而进,谋求攻取上邽。姜维的进攻方向又一次被邓艾准确预料,早在预料姜维袭击南安时,就认定姜维攻取不了武城山,必然进攻上邽,于是预先在段谷(今甘肃省天山市麦积区西南)设下埋伏,蜀军惨败,十多名将领被杀,数千人阵亡,一万多人被俘。姜维拼死杀出,退回了汉中。这样,段谷之战就以蜀军完败、惨败而告终。

姜维号称诸葛亮门徒,为何惨遭魏将邓艾完爆?段谷之战或暗藏玄机

蜀军为什么会在段谷之战中惨败?

从魏方看,取胜的最重要原因,无疑是邓艾卓越的军事才能。邓艾不仅预料到姜维必然出兵,还准确地预测了姜维进攻方向,处处抢得先机。邓艾的胜利,是利用地理克利制胜的典型。据史料记载,“艾幼年素有大志,但见高山大泽,皆暗记于心,归后画成图本,标明何处可以屯兵,何处可以屯粮,何处可以埋伏。人皆笑之,独司马懿奇其才,遂令参赞军机。”由此可见,邓艾重视地理,是一向如此,所以段谷之战取得大胜,绝非偶然,不是靠什么运气,而是他重视地理因素的必然结果。在邓艾对陈泰说出姜维的进攻方向,以及魏方应对措施时,陈泰感叹:“吾守陇西二三十年,未尝如此明察地理。”后来邓艾奇袭阴平,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这是邓艾善用地理的又一典范。

回头再说一说姜维,为什么会有段谷惨败?

姜维号称诸葛亮门徒,为何惨遭魏将邓艾完爆?段谷之战或暗藏玄机

有人认为,从段谷之战过程看,姜维完全实现了调动魏军于上邽的目的,谋略水平相当高。攻祁山、南安都是虚招,在于吸引魏军紧密跟随,魏军跟着蜀军在陇西由东而西、由西而东绕了大圈,达到了疲劳魏军的目的,又能为胡济军出祁山参战赢得时间和空间,只是很不幸,胡济竟然“失誓不至”,计划的最后一步落空,遭到大败。事实果真如此吗?我认为,姜维攻祁山、攻南安都不是虚招,都是看到魏军有备(攻祁山),或丧失地利进攻不下(袭击南安被兵阻武城山)的情况下,不得已改变进攻路线。如果说,蜀军忽东忽西,调东魏军跟着兜圈,达到所谓“疲劳魏军”的目的,蜀军自己何尝不疲劳?况且,无论是武城山还是段谷,魏军都先期到达,以逸待劳,谁更疲劳,不言而喻。

段谷之战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胡济“失誓未至”,姜维不得不以疲惫之师独自抵抗魏军。但姜维的本来目标不是上邽,为什么会提前与胡济约定会师于上邽?有人就是根据姜维与胡济相约上邽,得出姜维进攻祁山和南安是假,真实目标就是上邽这个结论的。我认为,真实的情况是姜维受阻于武城山,准备向东袭击上邽时与胡济约定的。胡济应该是答应北上,不然史书不会用“失誓不至”的表述。至于为什么“失誓”,至今仍是未解之迷,后人曾做出种种猜测。我认为,假设胡济如期到达,段谷之战取胜可能也几乎为零,只是可能不至于败这么惨。

姜维号称诸葛亮门徒,为何惨遭魏将邓艾完爆?段谷之战或暗藏玄机

除了胡济援军未到外,姜维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可见,姜维急于立功,不等粮食送到就开干。或许姜维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求援于胡济,很可能让胡济带粮食率重兵救援,以弥补轻兵深入,不待辎重的错误。而胡济没有来,不仅是援军力量没有发挥,还导致自己所带军队没饭吃,饿着肚子打群架,不败就怪了。

段谷之战对三国后期的走势产生极大的影响。魏方下诏褒奖,邓艾“迁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可见魏方欣喜程度。就蜀方而言,“星散流离,死者甚众”,《姜维传》记载为“众庶由是怨,而陇以西亦骚动不宁”。“众”是众臣,“庶”是平民,说明蜀国朝野普遍反对姜维对外战争了。同时这也说明,段谷之战后,蜀汉的势力已无法控制陇西,陇西不再是蜀汉进取关中的战略基地,反而成为后来魏灭蜀的战略支点。段谷之败后,姜维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虽然仍是辅政大臣,威望断崖式下降,投降派逐渐占据舆论上风。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79951377175413252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