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比俾斯麦差在哪里?梁启超从三方面交代得明明白白

晚清名臣李鸿章比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小8岁,算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事实上,许多人将他们相提并论,甚至有人将李鸿章称为“东方俾斯麦”。

在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美八国时,曾经应邀来到德国。尽管那时候俾斯麦已经下台,但李鸿章执意要见他一面。于是,这两个分别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大人物有了一次难得的会见。在会见时,李鸿章笑着对俾斯麦说,有人称自己为“东方的俾斯麦”。

李鸿章、俾斯麦

俾斯麦笑了,说没有人称自己为“欧洲的李鸿章”。

很明显,李鸿章与俾斯麦相比,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那么,李鸿章到底比俾斯麦差在哪里?

李鸿章病逝后,梁启超写过一部《李鸿章传》,浓墨重彩地介绍了李鸿章一生所经历的所有重大事件,如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创办洋务运动、指挥中日甲午战争、参与外交活动等。梁启超对李鸿章的那句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让人津津乐道,流传至今。

李鸿章比俾斯麦差在哪里?梁启超从三方面交代得明明白白

梁启超

在《李鸿章传》中,梁启超把李鸿章与霍光、诸葛亮、郭子仪、王安石、秦桧、曾国藩、左宗棠、李秀成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古今中外的名人进行了一番对比。其中,与俾斯麦的对比,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军事

李鸿章和俾斯麦都生活在政局动荡的年代,军事是他们最擅长的本领。梁启超首先就比较了李鸿章和俾斯麦在军事方面的差距,说道:“以兵事论,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李鸿章所夷者同胞也。”

李鸿章比俾斯麦差在哪里?梁启超从三方面交代得明明白白

俾斯麦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梁启超看来,俾斯麦打败的,都是敌国;李鸿章杀掉的却是同胞。

俾斯麦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最大成绩,是赢得了3次外战,即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3次战争的对象分别是丹麦、奥地利和法国。

李鸿章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参与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在这两场战争里,李鸿章杀掉了无数同胞。李鸿章本来有机会打败敌国的。那就是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可惜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李鸿章昏招迭出,一败再败,将清朝举国之力打造的北洋水师输得干干净净。

李鸿章比俾斯麦差在哪里?梁启超从三方面交代得明明白白

甲午战争

李鸿章和俾斯麦孰强孰弱,岂不一目了然?

第二方面:内政

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直隶总督,总任期达24年有余。同时,李鸿章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掌握着一支淮军和北洋水师。这就意味着,李鸿章以直隶总督的身份,既掌握了外交大权,又掌握了军事大权,堪称权倾朝野。

俾斯麦的情况大同小异。俾斯麦从1862年担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以来,一直掌握着普鲁士的内政外交大权,直至1890年辞职。

李鸿章比俾斯麦差在哪里?梁启超从三方面交代得明明白白

俾斯麦

与李鸿章不同的是,俾斯麦并没有直接掌握着一支军队。俾斯麦的实权,略小于李鸿章。

然而,俾斯麦在内政方面的处理,远远强于李鸿章。对此,梁启超说:“以内政论,俾斯麦能合向来散漫之列国而为一大联邦,李鸿章乃使庞然硕大之国家降为二等国。”俾斯麦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原来是一盘散沙的德意志各个邦国,统一为强大的德国,而李鸿章将原来统一强大的中国,变成了一个任人宰割的二等国家。

第三方面:外交

在外交方面,梁启超对俾斯麦和李鸿章进行了比较:“以外交论,俾斯麦联奥、意而使为我用,李鸿章联俄而反堕彼谋。”

俾斯麦号称“铁血宰相”,并不局限于军事行动。不管是在德国统一之前,还是在统一之后,他都熟练地运用了外交手段。在德国统一前,俾斯麦发起三大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时,都尽量地通过外交手段拉拢强国,孤立敌人;在德国统一后,俾斯麦团结了英国、俄国和奥地利,来排挤强大的邻居法国。这些外交手段,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李鸿章历来以“擅长外交”自诩,还发明了“‘痞子腔”的应对之策。可是,李鸿章在外交方面的行动,几乎无一没有遭到惨败。梁启超所指“联俄而反堕彼”,是说李鸿章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意图拉拢俄国来抵制日本,结果反而被俄国利用,沦为笑柄。

李鸿章比俾斯麦差在哪里?梁启超从三方面交代得明明白白

李鸿章

梁启超最后强调:“李鸿章之学问、智术、胆力,无一能如俾斯麦者,其成就之不能如彼,实优胜劣败之公例然也。”李鸿章距离俾斯麦,相差太远。将俾斯麦与李鸿章来相比,实在是俾斯麦被黑得最厉害的一次。以后,还是不要把李鸿章称为“东方俾斯麦”为好。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85693251207037453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