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公元1507年9月16日,伴随着几声婴儿的啼哭声,朱厚熜赤条条的来到了这个世界。

论起点,朱厚熜生于明朝皇家宗室,是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

但是论终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厚熜的最后结局也无非就是顺利的继承兴献王之爵位,安心在明朝做一个太平藩王。

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可世事无绝对,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按常理来讲,理应是由明武宗朱厚照的嫡长子来继承皇权大统。

然而朱厚照死后无嗣,故而在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等大臣的商议之下,继承明朝皇位大统的重担也就这么落到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身上,是为明世宗。

这一年,朱厚熜十五岁。

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不是很正常吗,封建时期类似的案例也不少,只要皇权大统的继承人身上还流着皇室的血脉,那么在没有合适继承人的情况下就完全有着足够的资格。

但这个案例的问题在于明朝以杨廷和为首的群臣为了保证皇统的合理性,建议朱厚熜改认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也就是认朱祐樘为他宗法意义上的父亲。

单从皇权继承的礼法角度上面来看,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结果朱厚熜不愿意。就要追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为“献皇帝”,改尊明孝宗为“皇伯考”,如此一来,朱厚熜这个皇位势必在明朝礼法上就不再合理了。

一来二去之下,朱厚熜与朝廷群臣也就这么从朱厚熜即位不久后就来来回回的辩驳了约三年半的时间,直到1524年才最终在皇权的强制干涉下以朱厚熜的胜利而告终。

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事件。

那么也就带来一个问题,朱厚熜在这长达三年半的辩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到底是年轻气盛的任性呢?还是少年老成的精明呢?

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朱厚熜与群臣辩驳三年半的实质

相信不少人所能想到的肯定都是“任性”,毕竟朱厚熜登基称帝的时候也只有15岁,年龄还太小,还不足以完全独立的执掌朝政。

就好比明神宗朱翊钧,虽然十岁登基,但不也是到了20岁之后才逐渐收回皇权正式亲政的吗,此前一直都是交由其母李太后以及内阁首辅张居正代为管理。

用我们现如今的话来讲,朱厚熜其实就正处于一个年轻气盛的叛逆期,对于世界的认知还不足够,很多时候都是在由着自己的性子在走,这不是任性是什么?

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毕竟前面也说了,明朝那些官员之所以要让朱厚熜改任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

主要还是为了保证朱厚熜继承皇位之后在明朝宗法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也是在为明朝所考虑不是吗?

而朱厚熜所损失掉的,无非就是要在称呼上发生一些改变,这皇权大统的位置依旧还是朱厚熜的。

但若是仔细的分析一下,相信大家不难发现,朱厚熜之所以要在这看似简单的“皇统礼法”问题上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的原因其实并非那么简单,更不是因为年轻气盛而产生的任性行为。

相反,朱厚熜很精明,也很理智,其聪明程度并不输于明朝其他的历代帝王。

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而这一切,从朱厚熜登基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朱厚熜受命进宫,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意思是以“太子”之礼入宫,从东华门入,居文华殿,但朱厚熜却执意要在郊外受笺,然后从“大明门”入,到奉天殿即位。

试问,如果当真只是朱厚熜的任性行为的话,明明以太子之礼入宫的礼法标准要更高,也更合理,何还要选择相对更为简陋且不合礼法的郊外受笺呢?

如若再结合朱厚熜即位之后所发生的“大礼议之争”事件。

很明显,朱厚熜其实在接到继承皇权大统的诏书以后,就已经想好了他自己接下来该干啥,该怎么做。

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再者,自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年间于内廷设立“内书堂”以后,明朝虽然依旧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权,可实则其权力体系却也不再是明朝皇权一家独大。

而是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宦权、相权、皇权为核心的“三权分立”体系,其中宦权以司礼监为主导,相权以内阁为主导,这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

皇权依旧是皇帝自身,但能在幕后对相权以及宦权进行动态调控,使其长期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

然而在到了明武宗执政时期之时,相权以及宦权的发展都明显已经有了逐渐失控的趋势。

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好比武宗时期的大宦官刘瑾,其不就是因为意图谋反而被明武宗朱厚照治罪的吗?

再比如朱厚熜登基之初的“大礼议之争”,内阁所代表的相权已然是发展到了一个敢直接挑战皇权,影响皇权意志的程度。

毫无疑问,无论是任何一个封建时期的统治者,都不愿意看到这两种现象中的任何一种现象出现,更别提朱厚熜同时还碰到了两种,而且他自身的继承方式在礼法上也不是那么的名正言顺。

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所以对于朱厚熜而言,如何才能保证皇权地位、以及他树立自己作为皇权代言人的威信等事务,显然才是他登基后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否则朱厚熜也就不会在即位不久后就首先针对“宦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嘉靖年间几乎没有出现什么宦官作乱的事件。

更不会在大礼议之争事件结束后,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将大礼议之争期间始终站在朱厚熜这一边的新进进士“张熜”扶持成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因为朱厚熜深知,自己作为皇权的唯一代言人,跟相权终归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存在,想要在与朝中大多数官员都对立的情况下培养自身的亲信势力无疑更是难上加难。

15岁的朱厚熜,因皇统问题与群臣辩驳三年半,是任性还是精明?

而张熜身为朝廷官员,本身就身处于相权的体系当中,联系、笼络其他官员自然也远比朱厚熜自己要方便的多。

而且张熜又能在人微言轻的情况下不惜得罪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坚定不移的站在朱厚熜这一边,忠诚自然无需多言。

那么还有什么比让张熜总揽大权,然后由朱厚熜在幕后控制张熜这一个人更为合适的解决方式吗?显然没有,毕竟在这种情况之下,张熜的权就等同于相权。

明世宗朱厚熜的精明,自然更是无需多疑。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71111235253830148,原文时间:2020-09-11 14:49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