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魏忠贤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贼、大反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崇祯皇帝评价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崇祯皇帝爱杀大臣,向来有很多争议,但对杀魏忠贤,却没有人说半个“不”字,无不拍手称快,足见魏忠贤之可恨!

不过,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而是应该放在当时的条件下来判断,我们现在就来假设一下:如果崇祯没有杀魏忠贤,对明朝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平心而论,魏忠贤虽然是大奸大恶,但同时也意味着这个人有非凡的能力和手腕,所以才能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就像曹操一样,在治世,则为能臣,在乱世,则为枭雄。

从某种程度上说,魏忠贤之恶,也是明朝腐败制度的产物,假如魏忠贤之才能被正确运用,那么也很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

魏忠贤之恶罄竹难书,尽人皆知,就不多赘述了,但魏忠贤之“才”历来鲜有问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魏忠贤究竟有哪些对明朝有益的“贡献”。

魏忠贤所处的时代,明朝正面临巨大的危机,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对明朝进行持久的入侵,已经严重威胁到明朝的生存!所以,如何有效调动明朝一切力量,抵御女真的入侵,是这个时期压倒性的历史使命。

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抗击女真需要大量军费,而明朝晚期最大的社会问题,就是税赋不均的问题。

明朝长期以来土地兼并,到了晚明已经严重恶化,大多数贫苦农民无地少地,却承担着巨额的赋税,尤其是臭名昭著的“三饷”,使得广大贫苦百姓民不聊生,而大贵族、大官僚地主阶级则占据着大多数土地,利用权力和诡计免税和避税,这种日趋恶化的不公,严重影响着明朝的税收。

同时,明朝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东南沿海地区自中古以来就是工商业繁荣兴旺之地,也历来是最重要的税收重地。然而,明朝中期以来,朝廷官场有大批人士都是通过科举出来的江浙地区学子,他们大部分都是这种新兴的工商业主和地主阶层,势必强烈反对朝廷对东南沿海地区征收工商税和矿产税等榷税,其中最为鼓躁出力的代表势力,就是著名的“东林党”。

很多人对“东林党”的印象不错,认为这些人都是满腹经纶的学者,张口闭口都是仁义道德,以“君子小人”来评价人,但实际上,“东林党”发展到后期,越来越变味了,成了一群只知道高谈阔论,却鼠目寸光的伪君子、真小人!

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他们位居高位,却拿不出什么利国利民的措施,而私下里的贪污腐化,一点也不亚于他们一贯攻击的魏忠贤及其党羽。在他们的把持之下,明朝失去了最重要的榷税收入,只好将全部税赋压力都压在已经半死不活的农民身上。

再加上明朝晚期恰逢著名的“小冰河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广大贫苦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接催生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这也是导致明朝覆灭的一个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东林党最大的死敌就是魏忠贤,魏忠贤虽奸,但他洞察秋毫,知道辽东女真不仅是大明克星,也是自己荣华富贵的终结者,所以他势必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于国家社稷的“善事”,比如派出自己的心腹太监,到江南征收各项工商税,在不断激起江南工商业者和雇工阶层的“民变”的同时,也确实让朝廷的国库充盈了起来。

魏忠贤还有一个拿手好戏,就是“抄家”。尽管魏忠贤制造过不少“冤案”,但按照老百姓的说法,被魏忠贤抄家的官僚,只会有漏网的,却很少有冤枉的!魏忠贤抄家,每每抄没巨额资产,除了一部分被魏忠贤和其党羽瓜分外,朝廷也是受益良多,至少可以减轻一点赋税的压力,老百姓自然也是拍手称快的。

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但是,崇祯皇帝除掉魏忠贤后,再次倚重东林党,结果又断绝了东南沿海的税收“财路”,当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朝廷却财政枯竭,一个个只会高喊漂亮口号的东林党人,却谁也不肯为国家捐献一点。

更让人无语的是,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卫道士”又变成了首鼠两端的投降分子,李自成来了,就暗中投降李自成,女真来了,又丧尽民族气节投降异族,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而反观魏忠贤,虽贪暴无耻,但在国家安危大计方面还是有正确的眼光的,正是他提拔重用了袁崇焕、吴三桂等一批良将,才多次抵挡住了女真的进攻。

因此,如果崇祯皇帝不杀魏忠贤,而是有效地约束住魏忠贤,利用其有胆有识、有益有利的一面,至少后来袁崇焕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吴三桂也不至于“报国无门”而投降大清,明朝的历史也许会有不少转机。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62122999492018700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