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解官渡之战:曹操的五次险胜,看似偶然却又必胜

官渡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三次重大战役之一,对曹操来说属于逆袭反叛的一次机会,尤其是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在中原一带再无掣肘,这也让曹操快速成长为强大军阀。然而众人都认为官渡之战的取胜关键在于乌巢的胜利,但官渡战役的胜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久的军事对峙之后的结果。同时官渡之战的胜利存在了太多的偶然,其中稍有一次不慎则曹操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就如同荀彧所说“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所面对不止是一场防止侵略的保卫战,更是自身安危的生死战。

重解官渡之战:曹操的五次险胜,看似偶然却又必胜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袁绍之间必有一战,且袁绍方面实力强劲,按照袁绍自身的说法就是“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且“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坐拥河北一带的袁绍光只是依靠冀州就足以傲视群雄,而此时虽然曹操能立足中原,但在袁绍的实力对比下依旧处于劣势。同时更多人所关注的是官渡之战的本身,却忽略了战争前期的部署安排,很大程度上曹操的取胜都来自于前期的正确部署。

战前部署

曹操前期和袁绍的关系一直都不差,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能够在前期得以喘息的原因所在。然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以及屡次侵略河南地区的行动触动了袁绍的神经。更重要的是在曹操的暗中操作下,将自己封为大将军,而封袁绍为太尉,这更是让袁绍无法接受。在袁绍看来曹操一直都是自己的附庸存在,如何能接受在曹操地位之下的事实。但此时因为袁绍还没有平定整个河北,且《三国志》记载“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曹操最后还是担心袁绍的实力,选择了退让,授予袁绍大将军职位,自己则是逞了一把口舌之快。

官渡之战

但当河北一切已经平定时,加上河内眭固被曹操消灭,袁绍决定和曹操决战。在此之前袁绍做了以下几点部署:

首先袁绍是拉拢外援,力图让张绣和刘表作为后方的支援,对曹操进行牵制。《三国志》中记载“太祖征袁绍,而刘表为绍援,关中诸将又中立。”;更重要的是豫州多郡响应袁绍号召。可以说此时的曹操四面树敌,形势急转而下。但实际情况却是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归顺曹操,而刘表则是表面答应却保持观望态度。

重解官渡之战:曹操的五次险胜,看似偶然却又必胜

官渡之战

其次是袁绍抓住了衣带诏的机会,名正言顺的向曹操发起进攻,取得了道义先机。同时刘备乘机拿下了沛县,成为了袁绍的助手准备合力抗曹。但事与愿违,刘备并没能给袁绍带来太大的帮助。《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操击刘备,破之,获其妻子;进拔下邳,禽关羽;又击昌豨,破之。”;刘备非但是迅速被击败,而且家人流落,关羽也被迫投降曹操。

重解官渡之战:曹操的五次险胜,看似偶然却又必胜

官渡之战

曹操方面同样是做出了部署,但因为兵力的缺陷,曹操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此时曹操的部署特别重要,而且正确的掌握了动向。曹操并未分兵驻守黄河南岸,而是重兵驻扎在重要的关隘处,自己的主力则是屯兵官渡。官渡此地地处于鸿沟上游地带,连接了虎牢关、巩、洛等地带,是兵家必争之地,且此地补给线短,能够优于袁绍。

曹操的五次胜机

分兵刺颜良:前期袁绍派颜良进军白马,曹操想要亲自去救援白马。此时荀攸认为不如分兵,故作疑兵假装渡河,然后吸引袁绍分兵。袁绍果然分兵拦截,实际上曹操方面早已经派出关羽和张辽作为主力袭击颜良。而也就是在此时颜良被关羽斩杀,《三国志》中讲述“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颜良之死给袁绍士气带来了打击。

斩杀文丑:而后袁绍派出文丑追击曹操,此时的曹操不过只有六百余人,情势危急。此时曹操却下令将辎重丢在两边,自己人则是埋伏了起来。果然文丑等人来到之后看到两边的辎重纷纷去争抢,曹操抓准了机会在乱军中致死文丑。

荀彧回信:之后曹操和袁绍就陷入了僵局,尤其是对峙的三个月之中曹操军粮告竭。折让曹操失去了信心,因此写信和荀彧商量退守许都计划。但荀彧却认为此时是重大转机,一旦迎来转机则能反败为胜。而此时曹操则改变了策略,先是缩短了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且不断骚扰袁绍的供给,给袁绍造成补给的困难。

许攸的到来:荀彧所说的转机随着许攸的到来已然出现,许攸来到曹操此地后告知了袁绍的乌巢粮仓地点,此时众人都对许攸的说法抱有怀疑,然而曹操却当机立断采取了偷袭的策略,亲自率领五千人前往乌巢大破袁军。

坚定策略:在进攻乌巢的同时袁绍派出了高览和张郃带领重兵攻打曹操大营,此时曹操坚定不回防,依旧是要拿下乌巢。随着乌巢的拿下,袁绍方面军心动摇,而张郃高览的投降,更是导致袁绍军队瞬间崩溃。

重解官渡之战:曹操的五次险胜,看似偶然却又必胜

文丑

偶然和必然

曹操的胜利来之不易而且存在了几次偶然,之所以说官渡之战是军事史上的奇迹,并不单纯是指曹操以少胜多,而是曹操的几次部署和决策都选择正确。一次正确很简单,但每一次都正确则需要依靠的是将领的运气以及军事素养。在官渡一战中曹操充分展现了军事方面的才华,更是让后人叹为观止。正如同诸葛亮所说“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也充分说明了曹操能够取胜却不是单纯靠运气这么简单。

重解官渡之战:曹操的五次险胜,看似偶然却又必胜

曹操

在曹操的官渡胜利过程来看,五次曹操的抉择看起来都颇具风险。如果颜良文丑没有被杀,如果文丑追击没有去抢夺辎重,如果荀彧答应了曹操的退守,如果许攸是诈降,如果曹操没能打下乌巢,这些随机概率都被曹操牢牢掌握,也正是这样才让后人对官渡之战的看法更偏向于曹操的运气之说。

重解官渡之战:曹操的五次险胜,看似偶然却又必胜

曹操

然而曹操真的只是依靠运气吗?在众多的偶然背后其实有着必然条件。例如说曹操敢于抛下辎重,是对敌人的足够了解;在危急时刻依旧听从荀彧的话,这是曹操用人不疑的品质;关键时刻信任许攸,是曹操用人不疑的果断,最后坚持攻打乌巢是曹操坚定信念的体现。相比起袁绍,曹操不但是在兵法造诣上超越了他,在为人首领、为军将领方面一样是超越了袁绍。这才是袁绍举十万之众却只能惨败而归的原因,而非什么幸运之说。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57443871891128835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