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爆发的夷陵之战,影响着三方格局的态势,可以说此战之后,蜀汉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诸葛亮北伐也没闹出多大的动静,吴蜀联盟也变得极其脆弱,虽然魏国没有趁机实现一统,不过这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关于夷陵之战,刘备率主力精锐东征,最后落得的惨败的结局,这场发生在221年七月至222年八月间的战争,蜀汉在初期进展顺利,但是在进入夷陵地区,和吴军相持了大约半年时间,始终打不开局面,在士气低落之际被陆逊抓住机会,打了反击。
其实回顾这场战争,蜀汉的失利,在军事上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吴蜀之间的交界一度西移至今巫山县附近,刘备率军水陆并进,将近一年的时间,至推进到夷陵(今湖北宜都)一带。
演义中夸大刘备获取的优势,表面上是深入孙吴腹地,吴军已经退无可退了,实际则不然,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蜀军只是从刚脱了险峻的地形,连荆州都未完全攻下,更不用提什么深入孙吴腹地了。
《三国志.陆逊传》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
陆逊也说过最害怕刘备水陆并进,但是蜀军并未在战事胶着期采取这种战法,在三国末期孙吴是怎么亡的?正是西晋水陆多路大军齐近,西晋将领王濬率领主力水师,一路东进,在西晋陆军并未打什么恶仗的前提下,就灭了孙吴。
如果说刘备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可以在水战中击败吴军,那么刘备也可以实现战略奇袭,绕开吴军重兵防御的阵线,直取建康,击败孙权。
就历史记载来看,陆逊是多虑了。
在蜀军推进至夷陵后,双方开始对峙,此后刘备就没有太多办法打开局面了,有主要两处历史记载流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蜀军水战不强。
《三国志.陆逊传》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於夷道,为备所围,求救於逊。
在对峙时期,刘备想要打开局面,所以说曾经主动露出破绽,在平地建立营寨,引诱吴军出战,之后打伏击,但是陆逊没有上当,还有一次是围攻夷道的孙桓,吴军将领大多请求出战,但被陆逊拒绝了,刘备这次围点打援的计划也失败了。
可以说刘备是急于打破局面,最起码要夺回荆州,恢复自己的实力,可是在关键的对峙阶段,蜀军竭尽所能的战法都是陆战战法,并未有水师配合,虽说刘备因为天气原因,曾将水师已到陆地,等待秋天时再出击,但是关键时期,还顾得上天热不热。
而且通过水战打开局面要比陆战取胜更为有利,孙吴立国之本靠的就是强大是水师,这也是赤壁之战,吴军主导的孙刘联盟击败曹操的一个原因,当然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三方是各自有各自的说法,都不一样,个人还是比较详细孙吴一方的记载。
话说回来,刘备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部队,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他没有时间去打造足以和孙吴抗衡的水师部队。
回想一下,当初刘备依附于刘表,刘表对于刘备招揽贤才的做法也是很有戒心的,在寄人篱下之时,刘备难以有什么大的动作,赤壁之战后,他是经历过快速扩张其,拿下了荆州南部四郡。
《三国志.先主传》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从权借荆州数郡。
同时在赤壁之战后,动乱的荆州人心不稳,众多刘表时期的官吏将士叛逃曹操,投奔刘备,此时刘备应该获得了数量可观的水战士兵,刘表当初和孙氏抗衡,靠的也是精锐水师啊。
不过这些有经验的水师将士,在夷陵之战中还有多少不得而知,别忘了在建安十六年至建安十九年,这大约4年时间里,刘备在图谋益州,后来也是一度抽调了留守荆州的兵力,在攻城战中,部分精锐的水师将士会被消耗。
再者关羽战败,荆州丢失的时候,还是大批将士折损,其中就不乏原刘表时期的荆州将士,而在益州经营刘备,主要是和曹操打了一场恶战,哪里有时间去组建水师,他也没那个精力。
如果说刘备在征讨孙吴前,在水师方面有什么特殊准备的话,那就是219年关羽被杀,荆州丢失,直到221年,刘备伐吴,期间有1年多的准备时间,这是刘备临时组建水师的时间。
但是对于折损了精锐水师士卒的蜀汉来说,1年多的时间不足以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打造战船也是需要时间的,何况在汉中之战后,刘备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曹操迁走了汉中大部分百姓,汉中作为益州门户,还需要经营,也需要投入资源,所以打造一支水师所需要的资源,蜀汉未必负担得起。
估计刘备征讨孙吴时,水师是以原刘璋时期益州的水师为根基组建的,战力不会太强。
《三国志.吴书.宗室传》桓斩上(兜)道,截其径要。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
当蜀军战败后,刘备在马鞍山最后一次抵抗失利后,逃到了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差点被孙桓所获,孙桓当时驻守的是夷道,但是他却率部深入蜀军方向大后方,险些抓获刘备,其率领的必然是水师,他这是直接贯穿了蜀军的整条防线啊,蜀汉水师估计没有什么抵抗之力。
而且蜀军为何在百里的阵线上设立几十处营寨,不就是为了保护后方不被吴军切断吗?如果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蜀军或许就可以集中兵力,突破吴军的防守阵线了。
在相持半年后,蜀军没有取得实际的战果,加上天气原因,刘备只能下令休整,等待秋天再行进攻,这被陆逊抓住了机会,多路吴军相继反攻,吴军利用火攻,接连攻克蜀军四十余座营寨,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被杀,杜路、刘宁等投降,溃败之际,刘备只能做最后一搏。
《三国志.陆逊传》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马鞍山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刘备在此收拢败兵,企图挽救败局,但是被陆逊在此击败了,其实这也只是刘备无望的困兽之斗了,因为陆逊也可以选择不强攻,选择围困,切断后勤补给的蜀军如何与吴军相抗呢?刘备也只能期盼希望发生了。
混乱中,集结也马鞍山的蜀军战力也是不足的,古代作战军阵很重要,溃败之兵早已打乱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兵将离散,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大家相互不熟识,如何组建防线,加上溃败之时,将士士气低落,经不住吴军的猛攻,所以刘备最后一搏的抉择,倒是帮了吴军一个忙,不用去追击了,而是实现了围歼。
《资治通鉴.魏纪一》汉主既败走,黄权在江北,道绝,不得还,八月,率其众来降……马良亦死于五谿。
刘备大败后,驻守长江北岸的黄权因退路被切断,投降了曹魏,马良在西归途中被杀,蜀汉精锐的将士人才损失颇多,说刘备是抑郁而死也不为过啊,毕竟虽说没有一战回到解放前,但是多年积攒的实力遭遇重创,只有一个益州,谈何争霸天下。
总的来说,蜀军在夷陵之战中的惨败,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水师,在相持后打不开局面,被陆逊抓住了机会,利用火攻击溃,马鞍山一战,刘备最后一搏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果,只有眼见败事的扩大了。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5524666377145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