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将军,21岁时就完成了一个军人将军的最高荣誉,闪电战的鼻祖。
但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并不是非常关心士卒: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
根据史书记载,霍去病带兵经常殴打士兵,《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都有记载:“霍去病率军出征时,汉武帝都会派人为他带数十车生活用品。但是凯旋后,精米和好肉都被放臭了,而周围的士兵,个个面带饥色,霍去病却没让士兵吃上一口。
尽管霍去病立下不世之功,但他对待士兵的态度,却并不让人感到佩服,相比他的舅舅卫青与士兵同甘共苦,霍去病简直就是一个任性公子,他有肉却宁愿放臭了也不给士兵吃,士兵累的都爬不起来了,还要陪他踢球,甚至还在战场上殴打士兵。
霍去病是纨绔子弟
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率领轻勇骑八百出征,斩获敌人2028人,并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因此被封为冠军侯。按理说这种大胜之战,缴获肯定不会少,返回时不应该有士兵饿的现象。
有人认为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汉武帝的外甥,自小生活在宫中,生活条件优越,并不懂得士兵的疾苦,他在战场上玩蹴鞠,其实就是改不了少爷脾气。
所以他不吃汉武帝赏赐的东西,是因为太任性,挑食,而另一种说法,却认为霍去病不吃这些东西,其实是为了战争能够更顺利。
闪电战的需要
有人会认为,霍去病不将军粮分给士兵,和韩信的“背水一战”曹操的“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所谓“能发现问题的不算人才,能解决问题的才是高手”。霍去病17岁就随军参战,他在战场上身体力行改革汉军战术的陈旧模式,采取迂回“迂回纵深、穿插包围”奇袭战略,从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切入,以最快的速度对匈奴进行合围,实行毁灭性打击。
深入漠北作战,最难的应该是精准定位,但没有GPS的年代,即使是老将李广也曾因为迷路,没有及时赶到形成合围,差点让匈奴单于逃脱,而羞愧自杀。
而年轻将领霍去病,却每次都能够实现精准打击。霍去病不愧是少年军事天才,他采用的”以战养、就食于敌“的方法,直接将战火引到匈奴的腹地,解决了后勤补给的压力。所以他不吃汉武帝赏赐的食物,绝对不是挑食,而是根本没有时间去吃,更不会携带这数十车辎重上路。
时刻保持战备的亢奋状态
史书记载的“在塞外作战时,军粮不继,将士们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
有人认为霍去病“丝毫不体恤将士”,士兵都饿得爬不起来了,还要踢球玩了,这简直就是富家公子不体恤平民。
其实在军旅之中,经常会出现24小时拉练后,士兵都累得爬不起来了,既不想动,也不想吃饭,指挥官为了让他们保持状态,对于一些叫不醒的,可能就直接会踹两脚,这种情况在军营内是经常出现的,但这绝对不能算殴打士兵。
而霍去病为了让士兵们时刻保持战斗力,所以想出蹴鞠这种娱乐形式,无非是为了让士兵们时刻处于战备的亢奋状态,如果士兵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又何来的战斗力呢?
自污之术
霍去病留下”不吃皇帝美食,殴打士兵“这样的”恶名“其实是一种自污的韬晦之术。霍去病少年天才,屡建奇功,21岁达到军人巅峰状态,这种大将在帝王看来其实是很忌惮的。
其实霍去病和卫青一样,都属于谨慎之人,如果霍去病将汉武帝送他的食物分给将士,如此笼络人心,自然会得到一个爱兵的好名声,再伴以军功,这样的将领,汉武帝不仅不会重用,反而会感到害怕,长此以往,这军队到底是姓刘,还是姓霍。
霍去病虽然在军中做了坏人,但反而证明了自己对皇帝忠诚。汉武帝终其一生都对霍去病信任有加,漠北之战后,汉武帝有意让他接掌卫青帅印,但又不能有两个大将军的职位,所以汉武帝搞了个“大司马”,并且让骠骑将军和大将军享受同行待遇。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一直对霍家照顾有加,将他的儿子霍嬗视如己出,对其弟弟霍光委以重任,在历史上,汉武帝是出了名的苛刻,动辄杀人,但唯独对霍光,却是一点重话都没有,还让他做了顾命大臣。
霍去病死后26年,巫蛊之祸爆发,卫子夫、太子刘据以及卫青的后代,尽遭诛杀,而唯独同属外戚的霍家却丝毫没事,可见,在汉武帝心中,霍去病一直是忠诚的,而且他的忠诚已经超越的卫青。
由此也可见,霍去病不仅是军事上的天才,在为臣上也是深谙其道。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看了霍去病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感触。我建大家平时要多读历史,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经验,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3244795638631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