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待人诚恳宽厚,言而有信,所以马援、窦融等“云台二十八将”才甘心归顺,这些将领被刘秀个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仁义成为了刘秀取得天下的关键因素。
司马德文十分清楚自己就是个傀儡皇帝,并且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禅位给刘裕,让他名正言顺当皇帝,因此当刘裕要求让位时,他没有任何反抗,十分痛快的认可了,只希望自己能够像之前的曹奂刘禅那样安度余生,至此东晋王朝灭亡。
随着孙权的离世,此后的东吴政权走向衰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吴内部不断爆发政变,在短短的七年之间,居然爆发了三场宫廷政变,不仅辅政大臣惨遭灭门,就连皇帝也遭到废黜。
王阳明再次回朝,用他的机智和声威参与平叛,从无败迹一一要么让敌人主动投降,要么以兵勇之势使敌人屈服一一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圣人王阳明。1529年,多年的辗转奔波,王阳明的肺病已无药可救。他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并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的工作——没等到朝廷批复就回去了。
他减轻徭役,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实现了著名的“建隆之治”。他还有令人赞叹不已的人格魅力,宽仁大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崇尚节俭,对整个社会起到了极大的示范效应。
明朝太医院在宣德二年(1427年)前是没有俸禄的,之后才“医士有家小者,月支米七斗;无者五斗。医生有家小者四斗;无者三斗。”一斗米大概6公斤,有家小的医士一月才42公斤,甚至还不如在外走方的郎中。
当你觉得人生艰难时,不妨读一读刘邦。看他如何触底反弹,看他如何九死一生。或许,从他的故事里,你可以找到向阳而生的力量。人生在世,只有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才能收获别人得不到的精彩。
公元222年,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刘巴就病逝了。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应该是雍茂被杀后,刘巴也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所以才郁郁而终。总的来说,刘备登基称帝时,明确反对的费诗、雍茂、刘巴,最终的结局都是比较凄凉的。
大蒙古国成立后,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张其疆域。1218年,蒙古灭西辽。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中亚花剌子模, 一直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去世。
然而,道光皇帝一厢情愿的做法,也给两个儿子带来了不少矛盾,“一匣双诏”这种奇怪的做法,难怪咸丰帝会多想,他非常清楚自己差点就坐不上皇位。咸丰帝登基后,“格外用心”将六弟奕訢的封号上添加了个“恭”字——兄则友、弟则恭,用来提醒奕訢要安分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