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人祸,15年的时间里,4千万国人丢了性命

引言

公元8年,外戚王莽改国号为新。

起初,王莽赢得一片掌声。无论王公贵族、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百姓,都认为王莽具有超人的品格和能力。

总之,是值得信任的君主。再之后,王莽按照自己设想的蓝图,缔造了一个理想世界。

为了实现人人富足、土地均等的“新朝”理想,王莽让有地者交出土地。若有谁反抗,便将其抓起来。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名公巨卿,20多万人从上层社会跌落。

王莽多次实施币制改革,使得“农商失业,贸易俱废”。

改革并未带来繁荣,反而引发暴乱。乱世之中,4千万人丧生。即便如此,王莽被杀之前也没有想明白失败之因。

图|王莽

一、“卧薪尝胆”十几年,终登权力高位

王莽是中国政治史上一位特殊人物。最初,他以外戚和儒生的双重身份,在西汉的权力斗争中,不断站上高位。

后来,王莽代汉自立,建立了新朝。

执政之初,王莽继承了西汉的承平之业,延续了西汉的富足和安定。

随着不断激化的矛盾,他推行了一系列“复古”政策,但大多政策脱离社会现实,不仅损坏了群体利益,还导致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对抗,甚至全国性的民众起义。

历史学家对于王莽的评价也相当复杂。以《汉书》为例,班彪和班固父子对王莽持否定和批评态度。之后近2000年的时间里,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王莽通过阴谋篡夺政权。

不仅如此,他实施的各项政策非但没有改善百姓的生活、缓和社会的矛盾,更是将民众引入毁灭的深渊。

直到20世纪初,中外学者对于王莽的评价才从全盘否定到有限度的肯定。再到后来的全面,肯定甚至过度拔高。

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说起他的出身,也算是有些背景。

王莽是新都哀侯王曼的次子,还是孝元皇后的亲侄子。不仅如此,他还历经汉成帝、汉哀帝和汉平帝三朝,还曾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安汉、宰衡,加九锡。

即便如此,王莽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其父在他4岁那年去世,王家可谓家道中落。

这段苦难的经历对王莽影响颇深,也让儿时的他早早体会到苦难的滋味。

顶着贵族的光环,他却时常遭受白眼。与同族的子弟不同,王莽儿时不仅懂事孝顺,还相当节俭。

王莽14岁那年,他的姑姑王政君成为皇太后。不仅如此,家族中有五位叔叔在同一天封侯。因为其父去世较早,王莽当时并未享受皇太后姑姑带给家族的庇护。

不过,此时的他并不在乎。

族中子弟在享受奢靡生活时,王莽却在熬夜读书。此外,他还承担兄长遗孀和儿子的生活开支。

可以说,王莽为了自己的前途、家人的幸福,拼尽了全力。

即便族中之人对王莽十分苛刻,但他却不以为意。当其伯父王凤将军生病之时,王莽亲自侍疾,还“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这时候,王凤才终于注意到自己憔悴的侄子。在其弥留之际,王凤将王莽托付给王政君和其子汉成帝,然后才安心地离去。

有了大将军王凤的举荐,王莽很快被重用。

当时,汉武帝设置了八校尉,王莽就被提升为射声校尉。在当时看来,王莽的位置相当重要,待遇更是非常不错。

这一年,王莽不过24岁。

要知道王莽初入官场之时,就一跃升至与地方大吏郡太守同一级别的位置。别人或许需要数十年的努力,而王莽却只用了一年时间。

此时的王莽也深知高处不胜寒,自然更加谦恭、谨慎。

为了培养自己的侄子王光,王莽可谓相当尽心尽力。

他特意拜了一位儒学博士给王光做老师。每次去拜访这位老师,王莽都要沐浴更衣,还要携丰厚的礼品一同前往,相当尊师重道。

王光大婚之时,王莽更是斥巨资为其置办婚礼。大婚当天,他还亲自服侍母亲服药,非常得孝顺。

因为王莽面面俱到的表现,使得族中之人纷纷上书弥补昔日过错。

以王莽另一位叔父成都侯王商为例。他特意请奏上书,希望将自己的赏地分与一些给王莽。

汉成帝也十分欣赏王莽。他时常从其母王政君那里听到有关王莽的所作所为,相比其他兄弟“舞郑女,作倡优”,王莽的形象瞬间就高大了。

之后,王莽日渐被重用,还曾一度身兼三职。

根据《王莽传》记载:“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

王莽为了维系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也为了提高声望,不仅青囊所有,还时常“表演”。

有一次,王莽看上了一位美女,没想到此事被传了出去。

于是,他便立即表示:“听说朱将军没有儿子,我特意买了一位美女送于他生儿子。”

王莽的表现骗过了所有人,完美的表现也让他收获颇丰。在其38岁那年,王莽成为大司马,接了叔父王根的班儿。

不久之后,汉成帝去世。

新帝汉哀帝大封外戚,王政君为了平衡王氏外戚争权夺利的局势,暗示王莽离职。

换做任何一个人,在高位时离开都会不满。不过,王莽藏起了心中的不情愿,当即“大公无私”地表示:“愿意为了大汉随时牺牲自己。”

汉哀帝也同意了王莽的免职决议,随着王莽的离开,昔日党羽也纷纷另投他处。

从前盖起来的高楼,顷刻间便崩塌了。

二、以残忍手段上位,新政引起混乱

王莽虽然远离了朝堂,但其影响力依旧还在。他蛰居河南,依然十分珍惜自己的声望。

当时,王莽的儿子王获失守打死了家中的奴婢,被王莽逼着要以命换命。无论族中亲眷如何调停,王莽都不同意。

最终,王获自杀,才让此事划上了句号。

因为这一件事,王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也正是因为如此,为日后其复出埋下了伏笔。

命运的太平再次眷顾王莽。

汉哀帝登基七年之后去世,王政君又想起了王莽。这一次,他不仅掌管了兵符,还将百官奏事等要事全部牢牢攥在了手里。

从前蛰居的王莽只拥有声望,如今他既有权威,周身又散发着道德光芒。

公元5年,朝中臣子提议为王莽加封“九锡”。

所谓九锡,指的是古代帝王赐给有特殊贡献臣子的九种礼器。总之,就是接近至尊的最高荣誉。

即便掌握朝政,王莽依旧和从前一样,保持着谦恭作风。

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王莽的诸多“善举”。

表面上来看,王莽谦逊有利。实际上,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安排亲信和其支持者居于要位,还将自己的政敌以及汉哀帝的外戚、甚至对自己稍有不悦之人通通赶出了京城。

可以说,王莽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声望为走向帝位创造了一切有利条件。

当时,汉平帝不过是黄口小儿,任凭王莽摆布。

平帝三年,王莽提出为汉平帝选后。朝中官员纷纷上书,认为王莽的女儿是最佳人选。

于是,王莽经过几番推脱,终于如愿当上外戚。

汉平帝十三岁那年,因对王莽心生怨恨,却招来对方一杯毒酒。汉平帝去世之后,王莽又选中年仅两岁的刘婴即位,以便更好控制。

当顽童刘盈长到五岁时,王莽暗中布置已经成熟。随后,他发动宫廷政变,用一封古文写成的诏书,逼刘盈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

公元9年,王莽改国号“新”。

《汉书》记载:“十二月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公元8年12月1日,54岁的王莽在未央宫殿正是宣告:取代刘汉。

当时,他大声诵读登基诏书:

“昔周公代成王摄政,最终使成王归位。如今我为天命所迫不能按自己的心意行事,此时心中的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紧接着,王莽实施了一系列新政策。比如,土地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取消奴隶制度、强迫劳动,实行专卖制度、建立贷款、实行计划经济和征收所得税等。

图|新朝版图

如果说王莽在夺取权力之时,手段有些残忍。但总体上来看,他的行为都还算谨慎且考虑周到。

但在建立新朝之后,他却改变了谨慎之风,实施的所谓“复古”新政相当荒唐。

不久之后,新政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快引起社会混乱。

《汉书》记载:“陷罪,饥疫,人相食,及莽未诛,而天下户口减半。”

原本没有任何可行性的复古新政,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从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王莽的改革是必须的。毕竟在他执政之初,就已经明确意识到西汉发展的症结。

以土地改革问题。

王莽认为只要允许土地买卖,自然会迎来财政改观和社会稳定。

可是,他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份。自从坐上皇位之后,他已经从之前代表的封建贵族上升到了大地主阶级。

也就是说,王莽代表的利益是整个地主阶级。

三、战乱饥荒频发,人口数锐减

从王莽过去的行事风格来看,他极为擅长宣传策略。换言之,他的许多言论都颇具欺骗性。

很多被他蒙蔽的人,自然会被这些言论、假象牵着鼻子走。

观察王莽每个阶段的发展,其目的性都相当强。

第一阶段,他的主要目标是夺取最高权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准备周密。等到登上权力顶峰之后,他一改昔日风格,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第二阶段,王莽希望自己能像黄帝和虞舜一样,成为圣王、当上神仙。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王莽推行了新政。

公元9年,王莽颁布王田令。

《汉书》记载:“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据称,实施‘王田令’的理由是秦为无道,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

王田令被推行之后,人们却拒绝服从。

很多诸侯、卿、大夫甚至庶民,因为此事获罪者数不胜数。就这样,双方僵持了多年。

不仅如此,王莽推行的六管制度也存在重大弊端。

各种政策的累积,逼得百姓奋起反抗。如此一来,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生产力屡遭破坏。

公元17年,王莽再次要求严厉执行六管制度,没想到引起数万盗贼攻打城邑。

反对势力逐渐壮大,王莽军队又屡战屡败。这时候,王莽才终于慌了。

虽然在公元22年,王莽废除了包括王田令和六管等在内的新政,但依然无力回天,挽救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局势。

战争和饥饿反复蹂躏着当时的民众。

公元2年,当时的总人口近六千万人。自从王莽施行新政到其死之前,天下人口总数直接减半。

也就是说,有4千万人丧生。

即便王莽死后,灾乱依然没有停止。到了后来,人口总数更是仅剩从前的五分之一。

可以说,王莽自建立新朝到东汉统一全国之前,是国人最为悲惨和苦难的一段时间。

无论是上位之前还是手握权力之后,王莽的眼中只有自己。

无论是从前展开的行动还是日后推行的政策,都是围绕着他自己的目标。

除了王田私属、五均六筦,王莽还曾进行过多次进行币制改革。从改革结果来看,他本人真的不擅长经济立法改革。

如果说历史上其他掌权者实施的货币政策,或有用人不当之因,或因外族入侵,唯有王莽实施的货币制度,是因为制度本身有缺陷,最终导致失败。

王莽不仅忽视经济规律,还在动荡的社会滥发信用货币。不仅如此,他还朝令夕改。一次改革失败之后,他便会迅速废除上一次发行的货币,最终引起从商贾到老百姓的极度不满。

图|新莽十布

结语

王莽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将当时的社会推向了大混乱,之后的几次货币政策改革更是将社会推向了深渊。

政策的不稳定,使得边境骚动,战争不断。王莽不断征兵,不仅劳民伤财,还让更多百姓倾家荡产。

有人认为王莽是颇具理想主义的改革家,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也是不切实际又有些迂腐的书生。

后世看到王莽改制造成的失败,也逐渐吸取教训,不再走他曾经走过的路。从前被王莽推崇的入学,也逐渐被“敬鬼神而远之”的立场所取代。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51592390790890024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