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蒙氏兄弟手握重兵,为什么不扶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

秦始皇死后,蒙氏兄弟手握重兵,为什么不扶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

首先,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三者的关系。

蒙恬、蒙毅是长公子扶苏最亲密的支持者,而且秦始皇对扶苏也一直寄予厚望。

但奈何百密一疏,给了赵高这个太监篡改诏书的机会。

蒙恬、蒙毅

蒙恬是秦朝最重要的武将之一,所以才被秦始皇派遣于北部边境抗击匈奴。

北部军团的三十万秦军全部都在蒙恬的掌控下,公子扶苏是监军。

弟弟蒙毅也很厉害,他官拜上卿,是秦始皇最信任的股肱之臣之一,地位几乎仅次于李斯。

秦始皇很信赖蒙毅的能力,也对蒙氏一族的耿耿忠心从不怀疑。

但秦始皇错就错在过于“刚愎自用”,他太高估自己了,也太骄傲了。

终秦始皇一生,他都没有明确立下太子,所以秦朝不存在“太子扶苏”的称谓,而是“长公子扶苏”。

大秦的皇子都是“公子某某”。

那么,蒙氏兄弟二人,一文一武,一外一内,为什么不扶持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长公子扶苏,反而坐着等死呢?

1.运气太差,点儿太背。

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主要地点为吴地山川(今浙江会稽地区),然后他走海路,想从山东琅琊继续向北。

结果途中秦始皇病重,于是派遣蒙毅返回会稽。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想向山川祈福,让秦始皇早日康复。

这是蒙毅一生之中运气最差的一次,也是蒙家落败的开始。

蒙毅走之后的第四天,秦始皇就在沙丘驾崩了。

这个时候秦始皇身边带着的儿子,就只有一个刚成年的胡亥。

胡亥也很无奈,人家就是出来玩的,从来没想过当皇帝。

但他的老师赵高就不一样了,赵高之前触犯秦法,蒙氏兄弟坚持要判他死刑,要不是秦始皇替他求情,他早就“进黄泉”了。

而扶苏是蒙氏兄弟最坚固的盟友,说白了,这两波人是穿一条裤子的。

要是扶苏继位,自己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2.太监赵高的狼子野心。

大家别看赵高是一个太监,其实他之前可是个体面人,秦国皇族是“嬴姓赵氏”,所以他与秦始皇祖上曾同宗同源。

也正因如此,赵高后来才做出了杀胡亥,妄图自立为皇帝的决定。

赵高认为自己也是皇室,有权力继承皇位。

而且赵高的个人能力也是有的,他精通秦国律法,所以才被秦始皇任命为胡亥的老师。

他知道丞相李斯与蒙氏兄弟也是政治死敌,于是费尽心力的联合李斯,一起篡夺朝政大权。

李斯为形势所迫,最终也只能答应赵高的建议,扶持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没有一点政治经验的胡亥上位。

按秦国律法来说,秦始皇死后,扶苏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其次是公子高,第三个是公子将闾。

胡亥是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根本不可能轮得到他。

可现在倒好,他反倒成了最有力的继承人了。

于是,在赵高、李斯的出谋划策之下,三人开始伪造秦始皇的诏书。

PS:秦始皇临死之前,曾经诏令公子扶苏,让他将兵权还给蒙恬,立刻返回咸阳、主持丧礼,并继承皇位。

可惜的是,这封信并没有来得及发出去,而是暂时保存在了赵高的手上。

经过赵高的篡改,扶苏成了“不忠不孝”的逆子,蒙恬也成了乱臣。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里关于扶苏和蒙恬的罪名,虽然确实是死罪,但有待商议。

理由也不充分,而且也还有辩解的余地。

那为什么两人没有反抗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公子扶苏自杀了。

3.自杀的公子扶苏

听闻诏书之后,蒙恬很冷静,他认为秦始皇不可能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举动,于是拒绝自杀,并力劝扶苏。

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是在使者的再三催促之下,一向仁德、孝敬的扶苏还是自杀了,留下了一句遗言: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扶苏一死,蒙恬失去了最大的倚仗,只能束手就擒,把自己率领的三十万军队交给了副将王离。

蒙恬被抓之后,蒙毅也没有幸免于难,被赵高派人囚禁在了代郡。

蒙恬、蒙毅被抓之后,其实两人拒不自杀,要求再见一次他们效忠的始皇帝。

只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最信任的皇帝早就先于他们去世了。

这个时候,赵高为了进一步击垮他们的心理防线,给了他们“只要自杀,就不株连九族”的“优待”。

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虽然蒙毅据理力争,但还是被使者无情杀害了。

而至于蒙恬,他本就军人出身,上级扶苏都死了,他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办法,最终也只能服毒自尽了。

4.无奈的蒙恬、蒙毅

虽然,从整件事情上来看,蒙氏兄弟其实有很多翻盘点,但其实细看一下,大家会发现,他们从一开始就已经没有机会了。

蒙恬虽然厉害,但他反抗不了秦朝的军事制度。

按照秦朝历法,想要掌控军队就必须要有一件东西——虎符。

虎符分为两半,一半由地方将领掌控,另一方由皇帝手握。之后两方合二为一,才可以实现对军队的完全掌控。

PS:秦杜虎符的虎作直立行走状,昂首,尾端蜷曲,背面有卯槽,颈上有小孔。

身上有错金铭文9行文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而且虎符从来都是一符一用,一个地方用一个,严防不法分子调动其他地方的军队。

在没有虎符的情况下,将领是没有办法调动军队的。

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中,信陵君也是靠偷到魏王的虎符,才能够调动晋鄙的军队,前往邯郸实现救援的目的。

秦始皇死后,右半边的虎符掌握在了赵高和李斯的手中,蒙恬是没有办法调动军队的。

PS:只有两种情况能够让蒙恬掌握军队的“调动权”。

其一:烽火狼烟,蒙恬可以带兵救援皇帝,参考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其二:新皇帝就在蒙恬的军中。

而当时蒙恬最大的倚仗扶苏已经自杀了,蒙恬虽然是一个上将军,位高权重,但没有皇帝的允许,他是不能够擅离职守的,更不可能带兵攻入咸阳宫。

秦律规定: 不待君召,擅入宫殿者,即是犯上作乱。

没有军队,而又无依无靠的蒙恬,只能是“坐着等死”。

而蒙毅就更倒霉了,如果当时他守在秦始皇的身边,沙丘之变就没有机会发生。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5.赵高、李斯的阴谋诡计。

当秦始皇的诏书到达边境的时候,如果扶苏和蒙恬坚持核验诏书的真假,那么可能压根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些事。

赵高、李斯会瞬间投降。因为一旦秦始皇死亡和假诏书的事情被发现,那么按照秦朝律法,扶苏就是新任的皇帝。

他们甚至可以不用虎符,就直接大军压境,对赵高、李斯等人实行抓捕。

而且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明白,秦始皇不可能如此突然杀掉自己的继承人和边关将领。

只可惜,公子扶苏虽然才华出众,却过于重感情了。

他的自杀使得蒙恬直接丧失了军队的掌控权,也丧失了翻盘的机会。

而且李斯、赵高秘不发丧的决定也很正确。

秦始皇死后,他们利用咸鱼压制尸臭,继续巡视北疆,为的什么?

就是为了获取时间,杀掉扶苏。

因为如果扶苏拒不自杀,那么就算有诏书也没用,大家一定会去秦始皇那里查验真假。

辨别出秦始皇的字迹,对那些亲近忠臣来说并不难。

而且虽然秦始皇一向不喜欢仁德的扶苏,但却一直拿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

秦始皇此刻突然下诏书赐死扶苏,另立胡亥,绝对会让大臣们起疑心。

时间一久,谣言就会不攻自破,扶苏完全可以率领大军,杀掉李斯和赵高,进而继位。

但公子扶苏自杀之后,事情就完全变味儿了。因为这等于变相承认了诏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胡亥就已经是真正的皇帝了。

毕竟合法继承人已经死了,大家总不能扶持一个死人做皇帝吧?

最后的蒙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束手就擒,另一个是叛逃。

如果他选择逃跑,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商鞅的下场。

商鞅变法,给秦国打下了一统天下的基础,可到最后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老人家实行的连坐制度,让逃跑几乎成为了不可能,因为你一个陌生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又没有合法的证件,会第一时间被抓捕。

就算蒙恬选择逃到匈奴去,咱先不说他这么多年杀了多少匈奴人,在那会过得怎么样。

首当其冲,他的家人可定会遭殃,三族剩不下几个。

这个后果,是蒙恬这位一世英雄万万不能接受的。

综上所述,自从扶苏自杀开始,蒙氏兄弟就已经没有了任何翻盘的希望。

如果扶苏不死,哪怕朝中有人偷放狼烟、偷送虎符给蒙恬,都能翻盘。

可惜,扶苏你为什么不等等再死啊?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08040376714707514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