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以宋朝为分水岭,宋朝之前历代因为尚武,故而,就算王朝末期朝廷衰弱了,但诸侯军队却仍然有精兵强将。所以,宋之前的改朝换代,都是内部更迭,从来没有被外敌入侵而灭亡的。
由此,任何一个草原部族,就算再强悍,也休想打得过宋朝之前的任何一个中原王朝末代的军队。
当然,有些网友们对上面这结论很不认同,问道:
“什么,你敢说宋朝之前的中原军队任何时候都很强,那为何五胡入侵时能把西晋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那么必须给这些网友更正的是:五胡乱华是一场内乱,而不是入侵!
只有长期两国对峙,然后一国发动进攻,那才叫入侵。
然而五胡的绝大部分,都早已长期居住在西晋境内,一直处于西晋的管理领导之下,而不是先立国、再攻晋。
西晋打内战打昏了头,元气大伤时,五胡突然造反,才把西晋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溃败,最后东晋稳住形势后,仍然可以与五胡诸国打了个难解难分。
关于五胡究竟是内乱还是入侵这个问题,网友们各执一词,很有意思。
然而史实如铁,最标准的答案仍然为:这就是内乱,绝不是入侵。
实际我们从“五胡乱华”这个历史名词中用了一个“乱”字、而非“侵”字,就可以知道结论了。
那么,五胡为什么能够乱华?
就是因为西晋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引发的的内战,把晋王朝的精兵强将们统统给消耗了个一干二净。然后,西晋诸王开始招募从东汉三国时就已经被打服、早已成为了西晋顺民、奴仆、附庸的五胡骑士们从征。
五胡的大多数,先是为西晋当附庸兵,帮着诸王打内战开始,打着打着,发现西晋没什么精兵了,自己这帮附庸兵反倒成为主力了。
于是,被汉、魏、晋三朝压迫了几百年的五胡,一朝暴发,转身就把锋刃对准了曾经的主人,打翻了西晋王朝,这就五胡乱华的起因。
五胡乱华导致了北方数十年的腥风血雨,也给北方汉民们带来了一场沉重的浩劫与灾难。但是,这仍然属于造反和内乱,而不是外敌入侵。
必须注意的是,五胡只是在刚开始时,才如摧枯拉朽般的打垮了已经在内战中没有精锐尽丧的北方晋军。西晋确实在措手不及下,被曾经的奴仆们打了个落花流水,然后被迫南迁,成了东晋。
但是南迁之后,东晋站稳了脚跟,一番整军经武之后,又部分恢复了元气,就立即牢牢的扼守住了江淮防线,从此后,拉开了南北朝对峙的历史大幕。
南朝和北朝谁厉害?
但是,南北朝的对立,和宋辽、宋金、宋元时期的两国对峙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同。二者区别如下。
宋朝崇文轻武极端化,自我阉割了尚武精神。所以宋朝士大夫普遍畏战,害怕打仗,所以惧辽、惧金、惧元。
但是失去了北方的南朝,仍然有两汉遗风。使得南朝虽然总实力已经弱于北朝,却从来不会畏战,也从没有害怕过北朝。
北朝曾南征,南朝也多次北伐,双方互有胜负,打得旗鼓相当。到了这段时期,五胡的北朝就再也无法把南朝打得落花流水了!
直到北方的汉家军功贵族集团崛起,汉军又重新成了北朝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为后来的杨坚夺北周,汉家王朝重新实现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五胡之所以能崛起,是因为西晋的精兵在八王之乱中打光了,才给了彼等作乱机会。
从东汉时起,五胡就已经内附或者彻底臣服。东汉天下大乱,诸侯相互攻杀,作为内附游牧部落的五胡当然也作过乱,但立即就凉州军阀们以河北公孙瓒、袁绍,以曹操等先后镇压,打得服服帖帖了。
三国之后,五胡就一直在曹魏与西晋的境内,老老实实趴着当起了顺民,或者作为附庸为魏晋守边。
比如五部匈奴,自从曹操扫平北方后,直到西晋八王之乱未期前,近一百年间,从未敢有异动过。
而鲜卑与乌丸一起,长期奉并州、幽州等州刺史号令,每有战事,则乖乖地在为汉军当从征骑兵。
羯人则大多在为魏晋贵族豪门当奴仆。
氐羌等族自西汉以来,就一直外于凉州管辖下。
如果没有八王之乱,西晋精兵不内耗殆尽,就是借他们八百个胆,也不敢生出“乱华”的念头。
刘渊是西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的后裔,他们又是如何定居在了西晋境内、又成为汉民的呢?
东汉时,汉军终于彻底打服了匈奴。北匈奴西逃,南匈奴就依附了汉朝。
黄巾起义,南匈奴单于之子于夫罗奉汉朝征召,率骑兵进入汉境,帮助朝廷平定黄巾。不料期间,南匈奴发生政变,他们回不去了。于是,于夫罗便率领部众定居在了汉朝境内。
在董卓之乱时,东汉军阀混战,居于境内的南匈奴作为汉军附庸,当然难免也参与了乱战,趁机劫掠一番。但只限于小打小闹,从未敢于生出叛汉的念头。
待曹操平定北方后,将汉境内的南匈奴分为五部,分别居住在晋阳的汾水和涧水一带,毎部皆由刘姓的匈奴贵族为首领,但是毎部皆有汉官任司马监督,这就是五部匈奴。
注意,司马是领兵的武职,兵权在汉司马手中。
之后,又因为祖上有汉匈和亲的历史,南匈奴便口口声称自家也有汉家血统,从于夫罗的子侄辈开始,就连姓名也改了,统统改为了刘姓。
姓氏都改了刘,你们说说,算不算汉民?
刘渊就是于夫罗的孙儿,其父名为刘豹,到了刘渊这一代,已经是两代姓刘了,这是很自然的把自己当成了汉家子民。
作为汉化匃奴贵族,刘渊这一代人,从小就开始拜儒士为师,读书习字,兼学汉家文武艺。
刘渊十余岁时就入洛阳为质子,当时还是魏国。魏国归晋,又在晋朝为官。其人识兵法、好读书,能做好文章、又能写得一手好字;还颇有见解、有名望,多有魏晋名士与之结交为友。
刘渊也在晋朝为官,曾出任北部都尉,在任上严明刑赏,地方治安秩序被他弄得井井有条。总之在八王之乱前,怎么看刘渊这个人,他也不像是一个匈奴单于之子了。
如果晋朝没有八王之乱,刘渊此人就是一个忠诚勤勉的匈奴族西晋知识分子、优秀官员。
八王之乱开始时,刘渊仍然老老实实的。直到后期,司马颖击败司马乂之后,任命刘渊为屯骑校尉。这时候,刘渊就开始带兵了。
东海王司马越等人支持与晋惠帝,征讨司马颖时,刘渊担任了代理辅国将军,为司马颖负责北城防守诸事务,立了不少军功。等到晋惠帝六军战败时,司马颖任命刘渊为冠军将军,并封为卢奴伯。
这时候,刘渊获得了司马颖的极大信任。
然而不久后,并州刺史司马滕联合了安北将军王浚,再次起兵讨伐司马颖。
幽并二镇兵马,素以精锐善战闻名,而且司马滕与王浚二人,麾下还有大量征召来的鲜卑与乌丸突骑。
鲜卑乌丸,那时候还是西晋麾下的打工仔。
司马颖为此很是忧虑,生怕自己的部队打不过二镇骁骑。
这样,刘渊的机会就来了,他劝司马颖,让他回到五部匈奴,去征召五部骑兵来助战。
刘渊还信誓旦旦的拍起了胸脯说,只要召来五部匈奴,将以二部的兵力摧毁司马滕,再以三部的兵力斩杀王浚,将二人首级悬于邺城城头。
司马颖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任命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让他赶紧回去组织兵马前来助战。
五部匈奴已经被魏晋分而治之了近百年,为何要分而治之?目的就是;不能让们形成合力。
而刘渊终于正式的拥有了五部匈奴的总指挥权力。司马懿天下英才,可他生前大概万万想不到,子孙们会如此不肖且愚蠢。
在朝廷里呆了几十年的刘渊,回到了匃奴人当中,就立即被他的亲族们拥立为大单于,二十日之间就聚得战士五万,并定都于离石(今山西离石)。
不过,刘渊自立后,初时还是想遵守约定,想要抽出精锐步骑二万,去帮司马颖打仗的。但是遭到了他的同族兄弟们强烈反对!
五胡乱华究竟是外患入侵、还是内部造反?全在下面这段刘宣劝这渊的谏言中。
一听刘渊还想派兵去为晋朝打仗,刘宣等人急了,坚决地劝阻道:
“晋朝昏庸无道,他们像对奴隶一样对待我们,所以当年右贤王刘猛非常愤怒,难忍怨恨,正想有所作为时,奈何晋当时正强盛,大事未成,右贤王就惨遭晋朝被杀戮,这是单于您的耻辱啊。如今司马氏父子兄弟互相残杀,这是上天在厌恶晋朝的无德,也是在将天下授予我们……鲜卑、乌丸可以作为我们成大事的助力,您怎么可以去帮助晋朝打他们呢?”
刘宣又劝刘渊,应趁晋朝正衰弱时,立即树起反晋的大旗,他继续对这渊说道:
“如今是上天欲借我们之手灭晋,不能够违背。违背了天意不吉祥,违背众人的意愿就不能成就事业。上天赐予了我们机会,如果不接受,就会反受到上天的责备。希望单于您不要再迟疑了。”
这一番话,彻底的打消了刘渊还想继续为晋朝效力的念头,于是正式自称为王。
不过,刘渊这个王,称得就太有意思了。
刘渊说:“我是汉朝刘氏的外甥,吾之先祖曾与汉朝相约为兄弟,汉为兄长、匈奴为弟。但是兄长灭亡了,我们当弟弟的应去继承兄长的事业。”
于是,刘渊自称汉王,并以三国刘备、刘禅为祖,还追认尊奉蜀汉后主刘禅,追尊其为孝怀皇帝。并署置百官,任命刘宣为丞相,以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崔游为御史大夫。
由是,刘渊领导下的五部匈奴,迈出了五胡乱华的第一步!
然而,看了这一段历史之后,也可以明确断定,五胡乱华并不能守义为入侵,而是被长期压迫者的内部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