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以周幽王被杀后,周平王东迁至洛邑这件事为转折点,周朝分成了东周和西周。
春秋时代周王朝控制力度锐减
春秋时代来临后,周王朝自周平王这一代开始,历届继承人基本上都是败家子。相对于西周,东周春秋时期,王室对于天下的控制力度减弱了许多。在这样的状态下,各地区的诸侯便进入了野蛮生长的阶段。
春秋时期,周王室能够控制的地区范围有多小,以洛阳为中心,直径不过才600公里。以更直观的数据来看,也就是北京市加上不到一个天津市。
虽然这七个诸侯当时都成长的很快,但谁也不敢对周王朝动手。为何不动手?这就类似于东汉末年,王室虽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吉祥物,但那个诸侯若是对王室不敬,有侮辱之意或篡位之嫌,其他诸侯就有了攻打他的理由。
此时的周王朝也就是一个吉祥物,各地的诸侯想要获得爵位,还需要请示周王朝,从而获得地位名望,而职责就是保护周王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周王朝在春秋时期,还具备一定国力和人才储备,就算是一对一也不一定真的能干过周王朝。
到了春秋末期,周王室也为内部腐败争权的问题,导致控制力度越来越小,春秋五霸的力量已经能够对周王室完成碾压,为战国时期舞台的搭建拉开了序幕。
那么具体是什么事件,让春秋时期过渡到了战国时期?这就要说到春秋末期的两件事:田氏代齐以及三家分晋。
春秋过渡到战国转折点
我们先来讲田氏代齐,其实就是字面意思。当时齐国国内的政治形势非常动荡,国内门阀士族力量强大,让齐国君主有些无法招架。其中田家的力量最大,在国君无能的状态下,他们一步一步的掌握了国家的朝政力量。
最终田家的主事人田和,将齐康公的权力给架空了。为除后患,田和非常残忍的将齐康公流放到一个孤零零的海岛上。齐康公好日子过惯了,也没有荒野求生的经历,没办法成为春秋时期的贝爷,只能在岛上乖乖等死。随后田氏就代替了传统的齐国政权,创立了田齐政权。
鼎盛时期绝对称得上是春秋第一国。然而在内政方面,晋国可并不太平。为了能够获得国君之位,国家内部的公族分成了多股势力进行竞争。
他们为了能够获得军事力量和国内门阀进行合作。人家帮你做事,你必然要给人家一些好处,又是给封地又是封官位的。斗着斗着,公族发现好像有点不太对劲,国内门阀好像已经掌控了比国家规模还要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
而当时晋国门阀中力量最强悍的主要有四个家族:智氏、赵氏、韩氏和魏氏。本来是公族进行斗争,到后面公族直接被架空了,成为四个门阀进行斗争了。
在这次规模浩大的国家内部斗争下,原本力量最强的智家被针对,成为了唯一的失败者。
除了这两个事件的影响之外,两个时代最大的区别,还是诸侯对待周王室的态度已经完全转变了,并且战争的形式在此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战国对比春秋时期,对周王氏的态度和战争形式的转变
如果说春秋时期周王室还是个吉祥物,几个诸侯国还在轮流客气的问候他。那么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对待周王室的态度和对待一只赖狗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就是因为田氏代齐以及三家分晋带来的形势影响。
这时期周王室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可以改变这个天下了,新起的势力想要一个诸侯之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要知道在西周时期,想要封侯那必须要有战功,要有家族底蕴,还要孝敬周王室。
其他原始的诸侯国一看,也不在装孙子了。周王室的没落已经是大趋势了,何必还要在乎他的面子呢?所以田氏代齐以及三家分晋事件,完全的扯下了周王朝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将其无能的一面彻底的暴露在众诸侯国的眼中。
战国时期的周王室有多惨?从当年大家来朝见,变成了自己舔着脸去各个国家借钱花。到了战国末期时段,周王室已经欠下了巨额债务。“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就是为当时的周王室而创造的。
上面说的是各国对周王氏态度的变化,接着咱们说说战争规模的问题。
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最大也就是几万人的战斗。很多民间野史将人数夸大了,动不动30多万,可能几个国家的军队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人。不过春秋时代确实是诸侯国们疯狂发展的时代,整整二百九十五年的时间里面,国家的人民不断繁衍,士兵数量疯狂暴增,军事战法也在不断更新,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周赧王在公元前256年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政权,持续791年的周氏王朝正式宣布灭亡,战国战争也进入到白热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