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元国祚不久,但皇帝却换得频繁。从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到1387年元益宗兵败捕鱼儿海,180年,换了17个大汗。若从忽必烈1279年统一中国算起,到1368年元惠宗逃亡漠北,97年,也有11个皇帝。大明近300年,才16帝,大清算上入关前,也仅12帝。就换皇帝的频率来说,都差元朝远矣。
元朝帝系图谱,也可谓 “盘根错节”,和明清帝系的主线清晰相比,显得杂乱无章。这杂乱的帝系和频繁的帝位更替,体现出蒙元政局之动荡。
蒙元世系表蒙元世系表
成吉思汗在世时,四个嫡子就为在争夺储位,最终大汗选定了老三窝阔台。窝阔台驾崩,皇后乃马真氏废皇太孙,擅立己子贵由。贵由崩,堂弟蒙哥抢取汗位。蒙哥殒命钓鱼城,其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大打出手,忽必烈获胜,为元世祖。
- 忽必烈立真金为太子,可是太子死在老皇帝前,于是两个皇孙甘麻剌和铁穆尔争夺汗位,最后铁穆尔即位为成宗。
- 成宗无子,其侄仁宗武宗兄弟,同皇后支持的安西王展开角逐,武仁兄弟胜利,并约定以后兄终弟及,叔侄相继。
- 但仁宗从武宗处得位后,竟背约放逐武宗之后,传位己子英宗。英宗后死于政变,政变者拥甘麻剌的儿子为泰定帝。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
- 泰定帝崩,太子天顺帝即位于上都。于此同时,权臣燕铁木儿找来武宗之子文宗,在大都另立中央,并战胜上都势力,夺取政权。
- 后文宗让位哥哥明宗,但明宗马上就被文宗毒死。
- 文宗害怕鬼神报应,遗诏按约传位明宗后人,明宗幼子宁宗即位43天后即死,长子惠宗登基。
- 明军北伐,惠宗逃亡死于漠北,其子昭宗益宗相继即位,益宗被明军击败后,又被宗王所杀,至此大元分崩离析。
写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觉得一片混乱?元朝的帝位争夺就是如此错综复杂,“乱纷纷,你放唱罢我登场”一幕幕权力游戏,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那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元朝夺位斗争如此激烈呢?
元朝与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
首先,没有明确继承法,继统混乱
汉族王朝通常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虽不能任人唯贤,但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相比之下,蒙元没有明确的帝位继承准则,影响继承人的选拔是几点模糊又自相矛盾的习惯法,使汗位之争混乱无序。
- 1,蒙古族传统是幼子继承家业产。
成吉思汗虽然选定窝阔台为下任大汗,但是归大汗统领的中央万户却交给幼子拖雷,成吉思汗死在征西夏前线,窝阔台回来登基的前两年,又有拖雷权知国事。从而给后来拖雷子蒙哥夺得汗权,提供了借口。窝阔台死后,成吉思汗的幼弟企图趁乱夺取汗位,也是以幼子承家业为名。
- 2,蒙元早期保留原始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大汗须经忽里台大会推选。
即使前任大汗选定的接班人也要由忽里台大会认可,从而给了权谋家们操作空间。窝阔台驾崩后,皇后乃马真氏就操纵忽里台大会,废黜钦定接班人皇太孙失烈门,拥己子贵由为汗。贵由死后,金帐汗国的拔都主持忽里台大会,让拖雷系的蒙哥夺取了窝阔台系的汗位,违反了成吉思汗“大汗位世代出自窝阔台子孙”遗训。
忽里台一般指忽里勒台
- 3,受汉文化影响,嫡长继承的思想在选储中也起一定作用。
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就说“我乃嫡子,理应即位。”忽必烈深受汉法影响,就曾立嫡长子真金为太子。元文宗在打赢两都之战后,元明宗以嫡长子身份来讨要皇位,文宗也只好暂时交出玉玺。
- 4,一些皇兄皇弟间还有兄弟相承的协议。
同胞兄弟结成同盟与旁系争夺皇位,事成之后,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继。但君临天下者或其子女,往往就想着自家永坐江山,于是便有了“烛影斧声”,引发了政治风波。达成这种“金匮之盟”的元朝皇帝史有明载的有仁宗武宗兄弟,明宗文宗兄弟。成宗铁穆尔和晋王甘麻剌之间很可能也有类似的约定。
其次,诸侯势大,拥兵自重,夺位残酷
在元人看来,天下为黄金家族共有,成吉思汗子孙人人有份。元代分封宗室,诸侯裂土临民,割据一方,手握重兵。其中图谋社稷者,重则大动干戈,轻则也以兵势威逼。
蒙哥汗死后,漠南忽必烈和漠北阿里不哥都有重兵在手,他们相继单方召开忽里台大会,强登汗位。并开始了持续数年的血腥战争,最后以忽必烈胜利告终。
窝阔台后王海都依托海牙立一带世袭领地,联络西北宗王起兵夺权,叛军一度攻入岭北祖宗之地,漠北诸侯觊觎汗位者,乃颜、昔里吉等人也兴兵作乱。草原烽火延续三十年才得以平息。
元仁宗在准备登临大位时,原先的盟友其兄怀宁王海山带精兵两万进逼大都。太后答己请来算命先生以“重光大荒落”的迷信说法,想哄海山回去。被海山以“天道芒昧,灼然何疑”进行驳斥。通过武力威胁,海山终得帝位,是为武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元朝第四位皇帝
第三,大汗多早崩,权力周期短
蒙元大汗中忽必烈活了80岁,成吉思汗活了66岁,其余人都享寿不久。除开被弑者,自然死亡的也多壮年逝世。贵由享年42岁,元成宗享年41岁,元仁宗享年34岁,元武宗享年29岁,元文宗享年28岁,这可能和蒙古贵族酗酒纵欲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天子短命,缩短了权力交接的周期,也增大了政治危机的出现概率。
第四,权臣一手遮天,干预废立
元代中后期常有蒙古色目大臣往往掌握军权,飞扬跋扈,参与废立,导致政局动荡。
太师铁木迭尔,依仗太皇太后,“恃其权宠,乘间肆毒,睚呲之私,无有不报”“日诛大臣不附己者”,“上下蒙蔽,为赃钜万”。铁木迭尔病死后,其子锁南和义子铁失承其父权势党羽,操控阿速卫军。他们对元英宗改革变法、振立纲纪不满,发动“南坡之变”,杀死英宗皇帝和宰相拜柱,迎立晋王为泰定帝。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293年-1328年),元朝第六位皇帝
后复有燕铁木儿,在泰定帝驾崩后,发动政变,拥立文宗,攻占上都,谋杀明宗,得以权倾朝野。“一切中书政务,悉听总裁”,“挟震主之威,肆意无忌”,还扬言“天下本我家之天下”。元文宗死后,燕铁木儿拥七岁的小皇帝元宁宗即位,以便控制把弄。宁宗暴卒,燕铁木儿又派人接十三岁的惠宗入都,以图迎立首功,但惠宗“一无所答”,燕铁木儿不爽,竟迁延不立,至使得皇位空悬半年。
燕铁木儿通过兵变扶持新君,又因有奉迎之功而权倾天下,权势遮天之后,再干预建储。元末权臣即是如此玩弄手段,搅乱朝纲。
上图_ 乃马真氏(?——1246),史称乃马真后
第五,后宫权重,插手汗位
蒙元前期在先汗驾崩后,忽里台大会选汗前,往往由先皇皇后临朝听政,如乃马真后,海迷失后。她们对于谁继承汗位有很大的话语权。前文所说乃马真立贵由,就是一个例证。
后忽里台大会名存实亡,但在选择下任天子时,太后也有至关重要的一票。真金妻仁裕皇后阔阔真爱幼子铁穆尔甚于长子甘麻剌。忽必烈死后,甘麻剌和铁穆尔争夺皇位,阔阔真叫他们俩背诵成吉思汗圣训。铁穆尔倒背如流,甘麻剌因为有口吃,背起来结结巴巴的,在群臣面前出尽洋相。就此甘麻剌和皇位失之交臂。
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即元成宗
到元末,还出现皇后逼天子退位之事。高丽女奇氏,颇得元惠宗宠爱,一直从贡女升到大皇后,并成功立己子为太子。后来奇皇后居然勾结军阀王保保,逼迫惠宗让位给太子。太子势力和皇帝势力就此展开混战,直到明军攻克大都方才收场。
以上各种原因互相交织,造成了元朝政局的动荡,导致了元朝帝位更替频频。大元帝国就在这些内耗中不断损耗着国力,终被农民起义的洪流所埋葬。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5164375930739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