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最后一个传统意义上汉人所建立的政权,关于它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草根出身的洪武皇帝,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二十五年不上朝的奇葩修仙皇帝嘉靖帝,以及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崇祯。
大明朝独特的外交策略也是赢得了网友们的一众好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
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最终又是怎么消亡在历史长河中的呢?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息息相关。
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号称“闯王”的李自成,而声势浩大,一度席卷天下的闯军又是如何灭亡的呢?
大明终结者
明朝末期吏治腐败,各地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但是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山海关外的后金政权自萨尔浒战役之后日益强大,对大明朝的统治产生严重威胁。
当时又恰值“小冰河周期”,全国各地的农作物纷纷被冻死,农民颗粒无收,而官府又横征暴敛。
最终在全国各地燃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潮,其中最强大的一支就是来自陕西,号称“闯王”的李自成部队。
李自成这个人的生平履历其实和大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极其类似,都是草根出身,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出来打天下。
闯军一路上提出了“均田免赋,不纳粮”的口号,简单来说就是对症下药的解决土地兼并和官府横征暴敛的问题。
这些口号也使得闯军像滚雪球一样的壮大起来,声势最为浩大的时候人数甚至能够达到百万之众。
而此时的大明统治阶级已经被关外的清军弄得焦头烂额,驻防山海关的部队又不能调动,只能临时征调乡民去平反。
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在李自成的闯军面前不堪一击。最终李自成一路北上,成功的攻克的北京城。
北京城破之时大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皇帝在太监的服侍下,用三尺白绫在煤山一棵老树下自杀了。
李自成在入主北京之后不久就率军攻打山海关,最终一败涂地,当了不过几天的皇帝就随着大明一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北京的42天里,李自成干了三件事,葬送了他本来唾手可得的花花江山。
昏招迭出
大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凭借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最终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笑到了最后。
一开始刚刚进入北京城的时候,李自成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甚至还下令以帝王规格厚葬了崇祯皇帝。
并且下令不准手下士卒扰民,颇有些像汉高祖初入咸阳时的约法三章。所以最初的几天里北京城内一片安乐祥和,仿佛就像没有改朝换代一样宁静。
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能够维持多久,农民出身的李自成和他手下的将领。
在富丽堂皇的皇宫和繁华富庶的京城诱惑下,没多久就开始暴露出自己的本质。
首先就是李自成全盘接收了崇祯留下的后宫,还堂而皇之地册立起后宫嫔妃。
李自成能以农民之身混到今天坐拥半个天下,手底下自然还是有见识不凡的谋士的。
看到如此一幅乌烟瘴气的景象自然是忧心如焚,于是纷纷联名向李自成进谏。
但是李自成的本质也在此刻暴露无遗,他和项羽类似,都有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小农阶级思想。
但是人家项羽好歹还是贵族出身,放到农民出身的李自成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兄弟们跟着我杀官造反,图的就是金银女人。”
“现在好不容易攻下京城,不让兄弟们一尝所愿以后谁还跟着我去卖命?”
这就是第二点,不听谋士劝谏。这一点也是最为致命的,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放纵手下士卒劫掠,使得之前大明朝的一大批本来中立的权贵阶级纷纷向清军投降。
而第三点就是因为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想必大家都听过一个词叫作“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词听起来挺霸气,但是背后却间接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几千万百姓的生活。
特别是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更是对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时山海关还在吴三桂手上,而关外的清军拿这座雄关没有丝毫办法。吴三桂在明朝覆灭后本也开始考虑退路。
但是李自成在北京城时明知道吴三桂的地位如此重要,非但没有好言安抚,反而还纵容手下大将刘宗敏强抢了吴三桂的心头好陈圆圆。
本来如果仅仅如此的话吴三桂还不至于开关放清兵入关,但是李自成接下来竟然率部截断了吴三桂的后路,同关外的清军一起夹攻吴三桂。
这不禁让人感慨这位闯王是不是一下子脑袋短路,不然怎么可能做出如此蠢事来。
吴三桂在腹背受敌之下悍然投降满清,两家合兵一处大败闯军。
结语
汉家江山可以说就是被李自成和吴三桂两人因为个人恩怨,最终白白送给了满清。
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型代表。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974757690743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