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

大明王朝,在华夏历史上存在276年,期间总共出现十六位皇帝,并传十二世,它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统一中原王朝,这个王朝虽被后人诟病,但谁也没法否认它的丰功伟业,它在华夏历史上创造的熠熠生辉的一页。

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

大明王朝始建于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灭亡于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殉国而亡,兴亡更替,本就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但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谁都无法忘怀大明创造的中华盛景。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誓言,也是承诺,当然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也用生命践行了这份誓言。

大明王朝极盛之时更是创造了疆域广达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东南西北,试看那时谁主沉浮,唯有大明可继汉唐。

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

虽然大明朝的历代皇帝都被后人冠以奇葩的存在,但大明却实实在在创造了统治的新高度,大明既没有汉朝的外戚干政,大明也没有唐朝的世家藩镇割据,他有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也就是为什么死对头大清王朝也对明朝以“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评语加以评价。

大明王朝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留给后人多少遐想,好的坏的,现在谁能说得明白,但不管怎样,那些辉煌的存在却隽永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内心。

在儒家思想教育的下,顺时人人以和为贵,但压迫到一定极点后,民间便会产生一种狂风暴雨般的反抗,这是华夏民族骨子里有一种天生韧性。

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

元朝末年,元朝统治者对老百姓的压迫更加惨烈,整个元朝统治下的汉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朱元璋就在这个时候登上历史舞台,在元末各地农民起义爆发的大热潮中,朱元璋在郭子兴麾下南征北战,后屡创军功,终于在1368年建立下大明王朝,打破了中原被元朝统治的屈辱,可以说,朱元璋对华夏文明的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元璋的主要功绩就在于以一介布衣创造了一个王朝,打破了门阀世家统治了几千年的桎梏,这是一种思想的解放,也是一种文明的改革,纵观世界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有些人说,他只是运气好,这么说吧,在那个时代,比他出身好一百倍的人未必能创造那个奇迹,能奋斗出一个大王朝那是奇迹。

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朱元璋将一个统一的华夏文明再续了上百年,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元璋英武伟烈,不管从出身,奋斗史,功绩各个方面讲,又有几个帝王可与之相比较呢?

我们从伟人对他的评价中来看,也可以证明他的旷古未有。

“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这个评价堪称绝高了。

朱元璋的一生,大概如他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不错,一介布衣,为民请命,不说别的,单就重造之功,后人又有什么理由不钦佩他到五体投地呢?

朱允炆,建文帝,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是他是朱元璋的孙子,不幸他是朱标的儿子,朱标死得太早了。

朱元璋驾崩以后,他顺利继位,成为大明第二位皇帝,即明惠宗,这个皇帝找不到优点,或许写历史的和看历史的我们一样,对失败者来的更挑剔一些吧。

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他的一生可以这样总结吧:

一:没有爷爷的能耐,却想着早早做爷爷,但却忘记了没有那个爷爷不是从做孙子开始的。

二:常言书生误国,尤其是纸上谈兵的书生,信书生是他一生最大的错。

三:太自信,自信是一种优点,但过犹不及,过了就是原罪。

所以建文帝一上来就削藩,将自己叔叔们全逼死,这就是他走的太快的最大恶果,想一想都惋惜。

永乐帝朱棣,这个皇帝是大明最让人喜欢的一个,敢作敢为,纯爷们,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天生的主角。

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一:迁帝都于北平,真正将自己置于国门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天子守国门。

二:文治武功,全都鼎盛,文修《永乐大典》,武主四海臣服,将大明之疆域阔到鼎盛,真正实现大明的百姓不被人欺负,真正做到四海之内威加的声望,外国受封之国竟然多达三十多个,国势极盛!

三:外交更是面向世界,创造海上影响,郑和下西洋,朝贡成家常,这丰功伟业有几人能及。

永乐大帝的一生就用《明史·成祖本纪》总结吧:“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朱高炽,即明仁宗,有名的小胖子,一部《大明风华》更是让他圈粉无数,这个可爱的胖子在历史上的评价可是很高的,要总结他,大抵就是这几点。

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一:“三杨开泰”,政风清朗,百姓和睦,优待建文帝旧臣,平反了老爹制造的冤案,这是文治的功绩。

二:不再穷兵赎武,使得百姓有了喘息的机会,当然,历史没有对错,战争和和平在古代是没法分割的,谁不能说战争有错,又没人说不战就对,但在这个阶段,百姓休息喘息是对大明非常有利的。

他的一生,绝对不是在位的一年可以概括的,但也能用《名史》中对他的评价总结:“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朱瞻基,后世只用一句蛐蛐皇帝评价他,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虽然他不是完美的,但哪个人又能十全十美呢?

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有一点癖好又有谁会说这是不对的呢?现在一些稍微有点地位身份的人,都可以不可一世,何况主宰天下的皇帝呢。

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

大明的“仁宣之治”就是他和他老爹创造的,这个功绩已经足够了,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这样的评价足以洗刷一点癖好带来的不公评价了。

明英宗朱祁镇,怎么说呢?这人是有错,虽比不上祖宗,但绝对对得起子孙,虽然土木堡之变成了俘虏,但这绝对不能将其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举措全然否决,即便被俘,他也能忍辱负重,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在后期回到大明以后,还能在弟弟手中夺回皇帝位,难道这不是一种能力吗?别的不说,单就废除殉葬这一点就已经优于其他人很多了。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四年,在政务上面也算勤勉,人生的两个污点打错一场仗,错杀一个人,但这并不能否定他的一生。

明景帝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就因为哥哥错打了一场仗,捡了一次漏,当上了皇帝,但他没有赵构的幸运,皇位最终被朱祁镇重新夺走。

大明王朝,一个到死也要站着的王朝,代表着华夏的脊梁

总结他的一生总是离不开一个人,哥哥朱祁镇,正是成也朱祁镇,败也朱祁镇,但景帝是个好皇帝,毋庸置疑,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虽然皇位的吸引力很大,但在大明王朝,那个位置在先皇仍在世的情况下,走出那一步需要什么样的运气,也是他的哪一步,保住了大明群龙无首的乱局,再加上在位期间一些列举措,让后人觉的要是他有赵构的命也许真的是一件好事。

明宪宗朱见深,他是一个一生充满传奇的人,后世总被一个万贵妃影响,但男人嘛,喜欢女人这种事情上都一样,何况他还是一个皇帝呢?

他怎么说呢,有好有坏吧!好在政务上还算有能力,但也免不了任用奸佞的中后期皇帝的弊端,这不是他的责任,这应该是是一种历史传染病,没有那个王朝能幸免,尤其是后世的不肖子孙。

明孝宗朱佑樘,朱见深的儿子,创造“弘治中兴”的那位,也许是从小受过苦的原因,他给大明续了命,也算无愧列祖列宗了,扭转腐败,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用现在最流行的总结就是朱佑樘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历史上能称之为中兴之主的皇帝又有几个差的呢?但这人错就错在太专情了,只爱皇后一个人,这当皇帝,为了子孙后代的万世基业,好歹也应该雨露均沾,他倒好,只娶一个皇后,连男人那点错误都不想犯,这也导致了只剩下一个能继承皇位的儿子。

十六位皇帝,总结多了都嫌烦,就写这么多吧!

总之,大明朝十六位皇帝,留下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了无数的荒唐,但这些都掩盖不了大明在华夏历史中的辉煌地位,熠熠在历史长河中,好的坏的,任由后人评说,它都在那里,它已在那里,它辉煌在每个人的心中!就算到大明灭亡的那天,也没有割地赔款,也没有称臣纳贡,这就是华夏的脊梁,就算亡了,也要站着死!

原文链接: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