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封建制度之下,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社会地位有着极大的差距,对于很多平民百姓而言,如果想要跨越阶层,那么只有一条路,就是科举考试。如果能够考取功名,对他们来说,不仅仅可以使得自己在身份地位上得到提高,更是能使得他们整个家族的生活以及身份地位得到质的提升。
众所周知,“范进中举”这一历史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能进入朝廷做官,对古代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当然,进入朝廷之后,人们也会为了升官而拼了命地往上爬。在朝廷之中,不同的品级,对应着不同的地位、权力和待遇,官职越高,待遇越好。那么,就拿清朝官员“正一品”来说,他们的待遇究竟有多好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关于“正一品”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官职制度便是清朝,因为他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官职制度一路沿袭了前朝的旧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清朝皇帝,将官员的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其中最低为九品,最高为一品,而且,每一品都有正从两级。
一品作为所有官职中最高的职位,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这个位置,因为这不仅仅靠个人的实力,更关键的还是看个人运气。一品之中又有正、从两级之分,能够做到正一品的人,那是少之又少,它的地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达到这个位置简直难比登天。
“正一品”的俸禄
那么像他们这些人,每年有多少俸禄呢?在清朝,官员的俸禄有两种,一是俸银,二是禄米。正一品每年的俸银为180两,禄米为90石,一石相当于现在的28千克,一两白银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来换算,相当于现在的170元,也就是说,正一品一年的俸禄,大概就是30600元和2520千克的大米。
然而,即便物价低,也会也人疑问,身为正一品的官员,家里肯定有一大堆的人需要养活,再加上其他开销,这三万是明显不够的,而且,除了正一品以外,其他低等级的官员,恐怕俸禄会更少,他们将怎么维持生计?当然,这三万确实不够,因此,他们除了这基本的俸禄以外,还有一些额外收入。
其次,自雍正时期开始,便实行了“养廉银”的制度,所谓养廉银,就是清朝政府为了鼓励大臣廉洁奉公,额外给他们发放银两。他们觉得,只要这些官员不感到缺钱,自然会少贪污一些钱两。
这笔养廉银数目极大,它比官员们正常的俸禄要高个十几倍,甚至百倍。一品文官每年获得的养廉银,大约在16000两,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270多万,这对现代人来说,也仍然是相当高的一笔钱。
再说说一品武官,一品武官与文官相比,差距很大,他们的养廉银为2000两左右,大概也就是33万多。不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平衡的情况,也是跟皇家的利益相关。
自宋朝以来,朝廷一向是崇尚“重文轻武”这种风气,因为,军权是一个国家的立国根基,被外人掌握在手里,本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再给这些人赋予较高的经济财力,那么他日若想造反,简直是易如反掌之事。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皇室往往会特别的抑制一些武官的权利。
不过,从上面可以看出,即使正一品的文官和武官之间的收入有着极大的差距,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他们的收入水平都是相当高了。
“正一品”的隐性福利
除了以上养廉银以及正常的俸禄以外,清朝正一品官员能够享受到的权利还有很多。首先,他们的住所是由皇帝分配的,房间有20间,而且非常气派。这无疑给了他们节省了很多建设府邸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其次,如果能官至正一品,那对于整个家族来说,简直是极大的风光和荣耀,整个家族此后,不仅在内能够享受到奢侈的生活和服务,在外面也是备受敬仰,更不用说他们平时能够享受到的特殊优待了。
除此之外,关于正一品的后代子孙的教育以及官职也是不必担心的,一般普通百姓人家若想考取功名,必然会“十年寒窗苦读”,再经过多次的考试和筛选,才有机会能做官。但正一品的后代,从小就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并且不用进行乡试,就可以直接参加会试,而且,他们的录取率也会比普通人的高。
还有,这些正一品官员退休后,俸禄也照旧发放,并且皇帝也会根据他们以前做出的成绩,适当的增加奖赏。
结语
由此可见,这清朝正一品官员的待遇相当可观了,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显性福利,更多的是随之而来的隐性福利。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古人会这么热衷于考取功名了。不过,我们都知道,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即使国家在给了他们大量的福利后,也仍然无法阻止他们的贪污行为。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388069106625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