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国演义诞生的那一刻起,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便相辅相成,历史给予了演义骨架,而演义丰满了历史的血肉。可是随着演义与历史两股力量对人记忆阵地的反复争夺,对待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就有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与评价。
这篇文章并不是站在历史的立场批判演义,演义与历史都是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希望能更进一步地丰满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让人们理解那个时期风云人物们的艰难抉择与生死博弈。
关羽作为荆州的战区总司令,他的死成为了蜀汉由盛转衰的开始,也成为了决定中国之后百年历史的重大事件,将蜀汉对荆州掌控力的失去归结于关羽一人的傲慢,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接下来让我们以时间为线索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捋清整个关羽之死事件的始末。
刘备借的是荆州还是南郡?
提到关羽之死就不得不提到荆州,而荆州复杂的归属问题源于曹孙刘三家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三国时期的荆州拥有七个郡,赤壁之战后荆州七郡被曹刘孙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和江夏郡,刘备夺取了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以及武陵四个郡,孙权只夺下了南郡和半个江夏。
此时孙刘对荆州的势力划分是毫无争议的,但对双方来说却未必是最合理的,从地图就可以看到,南郡横贯了整个荆州完全隔开了曹操与刘备,对孙权来说这意味着他需要一个人承担来自曹操的全部压力;而刘备虽然控制了南边的四个郡,但隆中对的策略是要“跨有荆、益”,最关键的南郡却控制在孙权手中 ,刘备集团的战略构想无法实施。
周瑜还在世时,趁着曹操元气尚未恢复,孙权也有着推行二分天下战略的决心,整个东吴的政策也趋向进取,孙权同意实施周瑜的计划:江东士卒整装待发入蜀作战,进一步压缩刘备的生存空间。
可是周瑜的骤然离世使孙权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的局面,曹操已经恢复元气,江北的战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烧过来;周瑜的继任者鲁肃也并非长于军事;而吴越土著的叛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荆州的人心也是一半在曹营,一半在刘备身上,为了避免双线作战的窘境,将南郡借给刘备已是必然的选择,这也为今后的孙刘联盟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刘备甘愿以二借一,孙权白嫖两郡
如果孙刘的力量对比维持现状,这脆弱的联盟还可以维持下去,可是随着刘备夺下了益州,孙权小心眼的毛病就又发作了,当初是他借的南郡给刘备,也相当于将进入川蜀的钥匙拱手让给了皇叔,而如今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于是便有了讨回南郡甚至整个荆州的想法。
客观地来说,孙权从未掌控过整个荆州,真正借给刘备的也不过是南郡,孙权之所以有讨要整个荆州的底气,是因为他料定刘备不会归还南郡,一但归还了南郡,荆南四郡和益州的联系就会被阻隔,刘备也失去了北上伐曹的最佳进军路线。
之后的湘水划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孙刘的矛盾,孙权也得到了本不是他的土地长沙与桂阳,直到此时孙权方面的决策都是克制与保守的,这不得不归功于鲁肃优秀的战略判断与外交能力。
纵使士别三日,吴下阿蒙依旧是那个阿蒙
按理来说,已经讨得两郡的孙权占尽了皇叔的便宜,湘水划界对孙刘两家来说也是兼顾双方利益的结果,孙权也应该有所收敛了,可是在这关键的时刻东吴的鲁肃时代结束,吕蒙时代来临了。
周瑜与鲁肃都有着极高的战略眼光,从二分天下到联刘抗曹,他们都在根据时局的变化为孙权规划一条适合的成王之路。吕蒙与前两人相比便逊色很多,在他的整个执政生涯里,吕蒙竟未就东吴的未来规划出任何一条可行的战略,吕蒙索取荆州的计划更像是为江东门阀氏族扩大利益的一场豪赌。
短视的吕蒙与爱贪便宜的孙权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都不为过,关羽之死便是这一反应下的产物。
关羽优秀的自我定位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关羽说过这么一句话:“虎女焉能嫁犬子”,由此体现关羽的傲慢,在真正的历史中孙权的确向关羽提亲过,据《三国志》的记载:“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这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蕴含了大量的信息,首先孙权为何会向关羽提亲,其次关羽的拒绝真的是因为他对孙权的鄙视么?
演义中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典故最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这也模糊了一个事实,那便是君与臣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三国志》中曾提到:先主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在关羽死后,刘烨却说刘备与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刘备与关羽由兄弟到父子并不代表两人的关系真的发生了某种转变,毕竟这只是旁人的描述,但不可忽略的是这种评价的转变恰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君臣关系的一种普遍看法,在刘备势力还很弱小时,上下级的关系并不严格,将刘备与关羽视为兄弟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当刘备的实力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关羽与刘备就必须确立更为严格的上下级的关系。
关羽也明白这个道理,尤其在那时关羽控制的区域和能调动的士兵都不在刘备之下,关羽必须向刘备表达足够的忠诚。作为刘备势力的一方统帅,关羽更看重阵营内部的团结并没有什么不妥,相反从这一点来看,关羽是比韩信更擅长处理君臣关系的人。
通过以上的分析,关羽拒绝孙权的提亲便不难理解了,孙权的妹妹已经嫁给了刘备,如果关羽的女儿再嫁给孙权的儿子,那孙权,刘备和关羽在伦理上就成为了同等辈分的人,这是关羽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的事。他希望刘备能对他放心,进而取得刘备对他讨伐曹操的全力支持,甚至是为了更长远的将来,如果有一天刘备真的一统天下,自己与孙权结为亲家的事说不定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不管历史上刘备与关羽的关系是否真的坚如磐石,关羽拒绝提亲都是最为明智的决定。
关羽的失败:傲慢与天意的二色叠加
关羽的败亡与他的傲慢有很大的关系,但对东吴的轻视并不是主要原因,先前已经分析过,关羽拒绝和亲更多的是对自己忠于刘备这一事实的强调,对于东吴的背刺他也有过自己考虑,加固江陵的城防便是他的举措之一。
可是一个坚固的城防也不能确保南郡的万无一失,南郡太守及江陵城防的直接负责人麋芳才是守住荆州的关键人物,在此之前,积极进取的关羽与安于享乐的糜芳之间就已经产生了隔阂,甚至出现了糜芳私自烧毁关羽攻城器械的荒唐事。
关羽平日里性格孤傲,又轻慢士人,荆州内部的团结没有得到好的维系,对于荆州的门阀来说关羽与孙权都是外来人,维护自身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事,这些地方势力本来便不是坚定的守城者,关羽的傲慢更是加速了荆州内部的分裂,与此同时关羽与糜芳的关系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在这种情况下,关羽还因为粮草不济的事扬言处置糜芳,这最终导致了关羽的失败。
真正的赢家
孙权因贪图小便宜接受了吕蒙的提议袭取了江陵,可纵观孙权的一生,孙权从未从江陵出兵北上伐曹,说他占着茅坑不拉屎一点也不为过。
对刘备阵营来说,关羽的死让汉中王的事业急转直下,再之后的夷陵大火更是耗尽了刘备的所有野望,英雄迟暮,壮志未酬,刘备最终将整个蜀汉的担子传给了诸葛亮,之后的北伐事业竟然只能从汉中出兵到凉州,那艰难的出川路线耗尽了诸葛亮的全部心血。
对曹操来说,让他集结整个北方军队用以抗衡的劲敌关羽被鼠辈偷袭而死,这是何等的幸事。等到曹丕执政时,曹魏代汉也成了可以拿到议程上的事,毕竟能威胁曹魏统治的外部力量再也没有了。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144757892726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