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谈起只有生活和现实社会意义的著作,我想还是《三国演义》,在三国这部著作中,不仅有着让人动容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情,更有着名家谋士的对弈谋略。
不过说起《三国演义》,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三国君主,刘备、曹操和孙权。这三个人各有各的特点,也正是各自的性格能力才让他们招纳了一批文臣武将。
不过不同于曹操在汉朝丞相的出身,也不同于长期在江南东吴发展的孙权一家。
刘备的家世之谜
刘备的身世一直是历朝历代历史学者研究的内容之一,即使从三国中来看,刘备在出仕之前也一直在强调着自己有着汉族王室的传统血脉,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在意,不过刘备对自己的这一身份看起来十分骄傲自得。
且不论刘备的话是真是假,单从时间线来看,刘备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当朝天子是汉献帝,早已过了西汉不知道几百年的漫长时间。
而刘备也很清楚自己的祖上最出名也是最有威望的便是靖王,而后他的子孙都不同程度地开始没落,其成就远远难及先辈。
更何况汉朝每任君王后宫佳丽三千,一生十、十生百,向刘备这样散落在大汉国土上所谓的王室后人不计其数。
只不过东汉末年朝政昏庸、国库亏空,汉献帝自身难保。大多假借汉室宗亲名义的人动机不纯,无非又是希望在朝中谋取官职或者分得金银财宝,所以自顾不暇的汉献帝对这些汉朝王室后人也就没那么多关注了。
东汉末年朝政昏庸,先有董卓祸乱朝政,将大汉王朝内政搅得天翻地覆,出任国相的董卓不仅没有给国家带来一丝的利益好处,反而祸国殃民贪恋权色。
一时之间民愤滔天、群臣愤恨,不过在当时董卓的强大势力面前,众人都敢怒不敢言。
直到王允和貂蝉联合密谋给董卓设了个圈套让吕布斩杀后,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才得以喘息,而就在曹操奉汉献帝命令剿灭董卓残党之后,汉献帝本以为曹操就是那个可以辅佐自己的忠臣良将,便有心重振汉朝雄风。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刚逃脱董卓控制的汉献帝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汉献帝明白想要振兴汉朝大业,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汉朝宗室,不过在朝中的汉朝元老就这些,老的老小的小,自己也早被曹操架空没有实权。
此时的汉献帝把目光投向了刘备身上,之前的刘备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西汉中山靖王之后,虽然这不过是他为给自己扩充势力的一种舆论噱头,不过这却让汉献帝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到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定会将刘备纳入麾下,协助自己推翻曹操对汉王朝的控制。就这样一介乡村野夫刘备的身世此时却成了当朝天子关心的头等大事。
而掌管族谱的官员在细数中山靖王之后却发现到了刘备的祖父便戛然而止,因为当时刘备的祖父早已卸甲归田、杳无音讯,而刘备虽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汉献帝却没有等到自己重获光明的那一天。
和现在不同,古代的族谱和家庙这一记录性流传的记载史册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享有的,只有在当时有身份有地位的王公贵族和高官大臣才有资格修订族谱兴建家庙,记载铭记自己的祖先供后世瞻仰。
所以刘邦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在权力金钱和其余社会地位该有的都有了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修订族谱,来记录汉王朝的千古流传,只不过这修订族谱可是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宗姓的大事。
对于刘邦这种从平民到皇帝实现了阶层大跨越的人来说,其父辈、祖父辈尚且能查到,可再往前的身世情况就让修订族谱的官员们拍手称难了。
所以我们看到刘邦的修订族谱在当时也是有着积极影响的,不少百姓也开始效仿进行记录,流传后世当着自己家的传家宝。
所以到了东汉末年,刘备对自己身份的表述自然而然也是真的,在已经有了完备的族谱记载后,想查清刘备到底是不是冒名顶替者也就轻而易举了。
也许有的人会说他虚伪,说他做人虚情假意,不过在我看来,一个人做一时不难,难的是同一件事坚持一辈子。
相比于自己的祖先西汉中山靖王,刘备的名气早已远远超越了他,其取得的成就更是光宗耀祖,总而言之,相比篡夺汉室的曹操相比,刘备的赤子之心也是苍天可鉴的。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70655011703196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