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明朝官员一片好心,不料成为“历史罪人”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一大壮举,更是在欧洲世界航行之前,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险。孙中山曾评价说:“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郑和下西洋对后世影响巨大,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却被毁弃殆尽。而这位毁坏档案的“历史罪人”就是刘大夏。

郑和合计七次出海,其中,有六次是奉朱棣之命,至于出海的目的,目前的说法有三点:(一)因朱棣是通过“政变”登基的,他需要向南洋诸国宣扬自己的威德。(二)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三)明朝手工业复苏,需要打通海外通商渠道。

朱棣驾崩后,郑和下西洋一度被废止,直到宣德六年(1430年),南洋诸国和明朝的关系逐渐疏远,明宣宗于是让郑和再一次出海。这一年,郑和已经年过花甲,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航行中,郑和死在了归来的途中。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明朝官员一片好心,不料成为“历史罪人”

郑和去世(1431年)后,随着明朝国力式微,明朝再承担不起下西洋的庞大开支,所以,南京的造船厂逐渐被废弃,再加上倭寇盛行,明朝再未派大臣出使南洋。

就在郑和去世后的第五年(1436年)江西九江出生了一位男孩,此人名叫刘大夏,他自幼聪明绝顶,博闻强记,6岁那年,他随父亲刘仁宅(广西按察使)进京,“三杨”之一、大学士杨溥偶然间见到刘大夏,杨溥感慨曰:“你虽然只有6岁,说不定将来你能到达我的位置。”于是,杨溥不仅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刘大夏,而且为他取名为“大夏”。“大夏”之名,从此而来。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明朝官员一片好心,不料成为“历史罪人”

事实证明,杨溥果然慧眼识人,明英宗天顺三年,23岁的刘大夏乡试中取得第一,5年后,考中进士。因为刘大夏精通兵事,因此在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时期,刘大夏多次任职于兵部。明宪宗登基之初,刘大夏担任兵部侍郎。在这期间,刘大夏干了两件同样的事情:藏匿档案。

明宪宗宠信太监汪直,并由其建立西厂。当时,东南亚的老挝正在攻打越南(时称安南),汪直为了讨好明宪宗,怂恿明宪宗出兵吞并越南。明宪宗也想开疆扩土,对汪直的建议心动不已。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明朝官员一片好心,不料成为“历史罪人”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曾派英国公张辅攻打越南,当时留下很多军事档案。明宪宗于是召来兵部尚书余子俊,让他把当年张辅攻打越南的军事档案调取出来,以备自己讨伐越南参考。余子俊派人查了半天,发现这份档案竟然丢了。史载:

大夏匿弗予。尚书为榜吏至再,大夏密告曰:“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尚书悟,乃已。(冯梦龙《智囊全集》)

原来,刘大夏听闻明宪宗要攻打越南,抢先一步把这份档案藏了起来。兵部尚书余子俊找了半天找不到,刘大夏偷偷对他说:“战争一旦开打,西南各地的百姓将苦不堪言。”余子俊听闻后,立即醒悟。最终,明宪宗未能出兵,西南百姓免遭一劫。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明朝官员一片好心,不料成为“历史罪人”

可能是藏匿档案尝到了甜头,接下来,刘大夏又藏了一次,这一次藏的便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明宪宗喜欢奇珍异宝,汪直等太监就劝明宪宗效仿当年郑和下西洋,派遣得力的太监出海寻找宝物。明宪宗听信太监之言,派人到兵部调取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明朝官员一片好心,不料成为“历史罪人”

这一次的“剧情”和上一次完全一致,兵部尚书项忠未找到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原因是刘大夏抢先一步将这份档案藏了起来。

时刘大夏为郎,项尚书公忠令都吏检故牒,刘先检得,匿之。

刘大夏为何要藏匿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呢?《殊域周咨录》记载了刘大夏当时的话:

“三宝(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时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

也就是说,刘大夏认为郑和下西洋需要消耗巨资,死伤万千军民,即使得到了奇珍异宝,对国家民生没有任何益处。所以,应该及时毁掉档案。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明朝官员一片好心,不料成为“历史罪人”

即,刘大夏不仅藏匿了这份档案,还建议毁了这份档案,据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刘大夏将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取而焚之”,彻底毁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包括当时的船只建造图、航海图、周边国家信息等。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郑和下西洋的详细档案十分宝贵,被刘大夏如此毁掉,的确太过可惜。因此,刘大夏成为了“历史罪人”。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明朝官员一片好心,不料成为“历史罪人”

但是,明朝首辅杨廷和曾评价刘大夏:“大夏清修刚介,而中实坦易。”可见,刘大夏此人为人坦荡,心怀苍生。他毁掉这份档案,目的是为了彻底杜绝明朝帝王效仿前人,他是一片好心,没有掺杂任何私人利益。

然而,笔者认为,即使刘大夏是一片好心,但他毁掉了档案,也不应该被轻易原谅。历史档案是明朝乃至后人共有的宝贵财产,刘大夏以个人的想法,私自作主销毁,实际上非常荒谬。刘大夏认为自己是一片公心,但他或许不明白,任何时候,个人看问题总有局限性,他认为的“公心”,只是一个人的看法。他以一人之见,轻易销毁全天下人的共同财产,是绝对不值得提倡的。因此,有人说刘大夏是“历史罪人”,这个词虽然加了引号,但也不算冤枉他。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明朝官员一片好心,不料成为“历史罪人”

梁启超曾感叹曰:“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但愿刘大夏之后,再无刘大夏。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24416108418695692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