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有许多名人都做过湖广总督,如林则徐、官文、张之洞、李鸿章、赵尔巽等人。其中,张之洞前后担任湖广总督13年,干了许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还被称为“武汉之父”。
其实,李鸿章也做过湖广总督,任职时间是从1867年2月到1870年8月。3年多时间里,李鸿章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政绩,甚至可以用“碌碌无为”4个字来形容。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鸿章
李鸿章能够担任湖广总督,得感谢曾国荃。
1865年12月,曾国荃由山西巡抚调任湖北巡抚。当时的湖广总督是官文。官文才学平庸,却又看不起汉人官员。曾国荃上任后,遭到官文的排挤,一怒之下上书清廷,弹劾官文。曾国荃参与攻灭太平天国,劳苦功高,清廷不得不给面子,因此于1867年2月解除官文的湖广总督职务,改由李鸿章继任。
太平军
李鸿章曾经短暂署理过两江总督,此次实授湖广总督,意味着他正式成为总督级别的封疆大吏。不过,李鸿章还没有带着行李奔赴武昌上任,就被朝廷调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被曾国藩、曾国荃等人扑灭,但捻军却开始活跃起来,成为清廷的心腹之患。最初,清廷调动曾国藩前往平定。由于湘军已经解散,曾国藩只能以淮军为主力部队,在指挥作战上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在这种情况下,清廷调动李鸿章参与平定捻军的军事行动,湖广总督一职就由李鸿章哥哥李瀚章署理。
曾国藩
一年后的1868年,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人一起平定了捻军,载誉归来,奔赴武昌履行湖广总督的职责——李瀚章则调任浙江巡抚。但没过多久,李鸿章就被慈禧太后调去干了一件重要事情。
这件事与吴棠有关。吴棠是一名安徽官员,1867年调任四川总督。1869年,云贵总督刘岳昭弹劾吴棠赴任四川总督之时,其下属向属员收取贿赂。按照惯例,涉及总督级别的案子,一般都由刑部大员前往查办。可慈禧太后却点名让李鸿章前去四川查案。
慈禧太后
于是,李鸿章在武昌还没屁股坐热,便马不停蹄地去了四川。
李鸿章在官场浸淫几十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被人们称为“会做官”。李鸿章看透了这件案子的蹊跷之处,又深知慈禧太后非常信任吴棠,很容易就推断出自己应该怎么做。 于是,李鸿章到了四川后,装模作样地调查了一番,然后奏报朝廷,声称“川省习尚钻营,棠遇事整顿,猾吏造言腾谤”,言下之意是吴棠是一个勤于政事的好官,在四川进行清理整顿时得罪了人,被人诬告。
慈禧太后收到李鸿章的奏报后,心领神会,对吴棠慰勉有加,要他“力加整饬,勿稍瞻顾”。至于弹劾吴棠的云贵总督刘岳昭就倒霉了,他被革除职务。
李鸿章结束了在四川的调查工作,打道回府,继续回武昌当他的湖广总督,同时兼任湖北巡抚。可李鸿章前脚刚回武昌,后脚就来了一纸调令——贵州发生苗民叛乱,清廷调动他前往平定。于是,李鸿章又屁颠颠地带着军队去了贵州,好不容易等苗民叛乱平定下来,1870年8月,李鸿章又被调走,接替恩师曾国藩继任直隶总督一职。
李鸿章率领的淮军
综上而言,李鸿章名义上当了3年多湖广总督,但期间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外出率军打仗,就是奉命处理清廷交办的重要事务,显得非常之忙,以至于抽不出时间来处理湖广总督的日常事务。
当然,李鸿章也不是毫无作为。根据记载,李鸿章在武昌做了一件民生实事。
1868年,张之洞来到武昌,担任湖北学政。这是张之洞与李鸿章生平第一次共事。清朝时期,学政是一种主管文化教育的省级行政官员,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者中简派,权力不大,地位尊崇。当时,武昌有一个兴办于明朝时期的江汉书院,规模不大,张之洞便在1869年商请李鸿章,重新筹办兴建一个书院。
张之洞
李鸿章也是读书人出身,对于张之洞的建议表示赞成,拨付了一笔款项,在武昌三道街学署筹建了一个新的书院,命名为经心书院,后改为文昌书院。1902年,当时已经是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奉命将文昌书院与江汉书院合并,改为勤成学堂。勤成学堂遂成为湖北新式教育的一部分,培养了大批人才。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87340525290573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