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至世宗雍正皇帝执政结束,这一时期宗室皇亲或多或少会在朝政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称之为大清宗室强势期。当大清王朝进入高宗乾隆皇帝统治时代之时,宗室皇亲迅速被隔离在朝政核心之外,这一时期笔者定义为大清宗室皇亲与朝廷政治关系,称之为落寞期。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乾隆皇帝决心一改祖制,将宗室皇亲罢黜参与朝政的权力呢?同时这一时期的宗室皇亲们的生活状态又是如何呢?
郎世宁所画乾隆皇帝大阅图(局部)
要说这乾隆皇帝决心对宗室皇亲下手,还是得从“九子夺嫡”余波“弘晳逆案”说起。
弘晳何许人?
乃理亲王胤礽之子,胤礽乃康熙皇帝之太子,后因僭越皇位而遭到罢黜。倘若这胤礽要是能够顺利继位,那么这“弘”字辈皇位非弘皙莫属。在雍正朝韬光养晦许久的弘皙,到了乾隆初期似乎不愿意就此碌碌无为,有意要夺回应当属于自己的皇位,开始策划谋反。当然,至于弘皙是否真的要谋反,或者是否真的干了使用鹅黄色的轿子并且从宫中盗取物件这类低智商事件,说实话还真有待于考证。
但是有一点应该是真的,那就是围绕着弘皙聚集了一批近枝宗室皇亲,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皇叔庄亲王胤禄和怡亲王胤祥嫡长子宁郡王弘晈。也许弘皙使用僭越物品是被冤枉,那要说这些个宗室聚在一起只是寻欢作乐,恐怕也没人相信。为了避免事态扩大,造成更坏的影响,乾隆皇帝来了个“快刀斩乱麻”,迅速地了结了此案,弘皙也因此得以严惩,被囚禁而亡。
经历了上述事件之后,乾隆皇帝痛定思痛,决定要对宗室之权力“开刀”。
《朝鲜李朝实录》 弘皙甚贤
出于防微杜渐的考虑,乾隆皇帝决定对于摒除宗室参政采用一刀切之模式,也就是说,无论此人行政能力多强,无论与乾隆皇帝关系有多近,更无论对乾隆皇帝本人多么忠心耿耿,都是坚决不用。
举几个例子,可知乾隆皇帝这个人政治觉悟有多高,同时又是多么的无情。
在乾隆皇帝弘历还是皇子的时候,他有两位要好的同学,一位是雍正皇帝极为器重的年轻人,平郡王福彭,另一位是他的弟弟弘昼。
福彭比弘历年长三岁,由于品学兼优,各方面都出类拔萃,身为皇子的弘历对福彭十分仰慕,也建立了极为要好的同窗之谊。福彭不但学习出众,更是一位从政的好苗子,他不但在雍正朝被委以重任,更是在乾隆初期,成为乾隆朝核心政治圈的主要班底成员,其地位仅次于雍正皇帝托孤的四位老臣,政治前途是一片光明。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也没能逃脱被摒除的厄运。最终,这位被剥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郡王,在乾隆十三年郁郁而终,年仅41岁。乾隆皇帝为了缅怀这位旧日好友,特派皇长子前去祭奠并辍朝二日,这对于一位郡王来说,已经是极大的隆恩了。
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满洲正黄旗人
再说前文提到的,乾隆皇帝为皇子时的另一位同学,也是他的弟弟弘昼。
弘昼与哥哥弘历年龄相仿,同岁仅小三个月。在紫禁城深宫之内,皇子们是没有多少人身自由的,更别提会有什么童年玩伴,能够有一位年龄相仿的兄弟,在童年之时便已然成为难忘的挚友。
然而,当弘历继承皇位成了乾隆皇帝之后,兄弟二人的关系与情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乾隆皇帝没有全面摒除宗室皇亲染指权力之前,弘昼也得以在朝为官的机会,只是弘昼着实没有从政天分,而且还仗着自己御弟亲王的身份,竟然在朝堂之上,当着乾隆皇帝的面,殴打一等公讷亲,而乾隆皇帝并未加以制止,弘昼飞扬跋扈到了极点。
乾隆皇帝的圣旨
当摒除宗室权力政策实施之后,乾隆皇帝开始对他的这位弟弟收起优容,不在允许其参与朝政的同时,更不允许他为所欲为。弘昼在先后几次收到乾隆皇帝警告与处分之后,被吓得魂飞魄散,也彻底淡出权力圈。无所事事的他,依仗着皇兄给予的大笔财富,在王府玩起了给自己置办丧事的游戏。就是弘昼活着端坐在祭台之上,看着王府上下人等给自己哭丧,开心地吃着办理丧事的祭品。
有人说这是弘昼装傻的一种手段,我认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能干这种事说明这个心理多么不健康。可以说,尽管弘昼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已经无所事事,无聊透顶的他,已经开始了怀疑人生。
(和硕怡亲王)胤祥的印章 满汉文
再说一位,就是第二代怡亲王弘晓。
弘晓乃第一代怡亲王嫡幼子,承袭其父王爵。弘晓在承袭王爵之时,年龄只有9岁。胤祥特地遗命幼子袭爵,目的很明确,就是怡亲王这一支人从此淡出政治圈。
其实,弘晓本人也是谨遵父亲遗命,远离政治而搞搞文化事业。就这样一位闲散亲王,乾隆皇帝也时刻不忘敲打之,多次警告弘晓,你的王爵是占了你父亲的光,要好自为之。如芒在背的弘晓一生不敢越雷池半步,除了画画与藏书就是对红楼梦的流传于世做了些许贡献。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
最后在说说乾隆皇帝的儿子们。
上文提及的多是乾隆皇帝对待平辈兄弟们的一些所作所为,千万不要以为他对自己的儿子们会有多好,乾隆皇帝绝对不是一个护犊子的人。
在乾隆皇帝的两位嫡子相继夭折以及结发之妻孝贤皇后去世之后,性情大变的乾隆皇帝对自己儿子们的态度变得喜怒无常。
他的大儿子永璜,也就是皇长子,因为在嫡母孝贤皇后的葬礼上表现的不是十分悲恸,而被乾隆皇帝责骂为不知人伦道德的败类,并且当众宣布,今日留你一命仅看在父子情分,至于继承皇位的资格被永远剥夺。永璜受到父亲如此严厉惩戒,也许是被吓破了胆,也许是太过郁闷,不久就病逝了。
乾隆皇帝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题的诗
再说说皇四子和皇六子,这两位皇子被过继给其他王爵宗室为嗣,这种情况下,这两位皇子已经没有了皇位继承权,但是即便如此,乾隆皇帝要求这两位皇子不可以穿戴象征王爵的朝服补子,着装上必须与其他无爵位宗室一致。
还有他的皇十二子永璂,他是继后那拉氏之子,说起来也算是乾隆皇帝的嫡子,但是这位嫡子的待遇远不及孝贤皇后所出的那两位夭折皇子,史料上对这位皇子的记录也不多,因为他只活了25岁。为数不多的记载之中,比较积极的就是永璂完成了《御制满蒙文鉴》编纂工作,乾隆皇帝因此对他给予了肯定,这是这看似并不隆重的表扬,却令永璂“曷胜感幸”。父亲对他表扬之吝啬,可见一斑。
《御制满蒙文鉴》,二十卷,清圣祖玄烨敕译,高宗弘历敕修
总体来说,乾隆皇帝是大清王朝对待宗室最为刻薄的一位帝王,对他至亲之人尚且如此不讲情面,其他的远枝皇亲们更是得不到半点优待。正是在乾隆皇帝如此铁面无情的打击之下,大清宗室皇亲参与朝政的时代告一段落,而且这一时代一直延续到道光皇帝执政时期,尽管在嘉庆朝诚亲王永瑆入过军机处,但是很快就被嘉庆皇帝罢免,时间短暂不值一提。
关于这一政策是好是坏,这确实不好定论,从维护皇权的角度来说,这一政策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正是这一政策,让原本已经腐化的宗室皇亲更是增加了一层“腐化催化剂”,他们无所事事,到处违法乱纪,徒增国家负担而已。
在没有法律准则的封建王朝,基本上是全凭帝王喜好而为之,皇帝说这个对,就是对的;说这个好,也就好了,人治永远大于法治。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9771324547910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