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恭说历史
清朝在乾隆皇帝统治期间达到了所谓的“全盛”状态,但从深层次来看,这种全盛更像是一种积重难返的虚假繁荣,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太平盛世。乾隆一系列的政策和行为,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也在根本上埋下了清朝走向衰败的种子。
乾隆
乾隆的“十全武功”带来的巨大代价
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老人”,以其“十全武功”而自豪。这十次战役包括平定准噶尔、回部、金川、台湾,以及对缅甸、安南和廓尔喀的征服。这些战役的成本极为高昂。
平定准噶尔和回部耗费约三千万两白银。
两次平定金川花费高达七千万两。
出兵缅甸三年,耗费910万两。
林爽文起义耗费一千万两……
累计耗费至少一亿两千万两白银,几乎是清朝数十年国库收入的总和。乾隆年间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不过三千万两,这些巨大的战争开支无疑让国家财政捉襟见肘。
乾隆
奢靡的南巡与挥霍无度
乾隆继位之初,因承继了雍正留下的丰盈国库,财政一度达到巅峰,国库存银一度接近八千万两。这种充裕在乾隆的频繁挥霍中迅速消耗殆尽。
1. 频繁的南巡
乾隆六次南巡,四次东巡,五次西巡,耗费巨大。每次巡行,各地官员都要大兴土木修建行宫、接驾办差,奢华至极。这些行宫仅直隶、山东、江南、浙江四省就多达27座,大部分是临时搭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相比之下,康熙南巡虽也有六次,但重在治理黄淮水患和安抚民心,乾隆则更多是游玩享乐。
2. 大规模庆典
乾隆皇帝热衷于举办奢华的庆典,如两次千叟宴、为生母修建苏州街、扩建避暑山庄等,均耗资巨大。其母孝圣太后的寿宴更是将江南景观复制到紫禁城内,仅此一项便耗费无数白银。
宠信和珅与官场腐败
乾隆对和珅的宠信可谓旷古未有,甚至将爱女和孝公主嫁给和珅之子。和珅的贪腐行为导致朝廷内外形成严重的贪墨风气。
和珅主导下的贪腐问题渗透到了地方财政,导致州县库银亏空严重,贪污泛滥成灾。
虽然乾隆晚年曾多次训斥和珅,但并未采取实质性措施,反而让其继续把持朝政。
乾隆对和珅的纵容,不仅直接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也让清朝官场风气彻底败坏,给继任者嘉庆留下了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八旗与绿营的腐败无能
乾隆时期,清军的腐败达到了新高度。满洲八旗自入关后逐渐失去了昔日的战斗力,骄奢淫逸、不思进取。而绿营作为地方驻防军,原本是清朝平定内乱的重要力量,但到乾隆朝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腐化。
在大小金川之战中,八旗和绿营表现出明显的战斗力下降,官兵之间互相推诿,甚至丢掉城池。尽管乾隆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振作军队,但效果微乎其微。
漫画八旗子弟
土地兼并与财政失控
乾隆时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加剧。尤其是后期国库空虚,大量财政赤字无法弥补,导致国家对百姓的压榨日益严重。无论是苛捐杂税还是因巡游带来的民生负担,都让社会陷入深重的困境。
长恭总结
乾隆皇帝的“全盛之治”表面上光辉灿烂,但实际上埋下了清朝衰亡的深层隐患。巨额的军事开支、挥霍无度的奢靡生活、严重的官场腐败、军队的腐化无能,都使清朝在乾隆朝末年开始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
乾隆将一个虚假的“盛世”留给了儿子嘉庆,而嘉庆虽然勤勉,但面对如此烂摊子,也无力回天。乾隆的统治,或许正是清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557444855347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