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最后3个月:天京危在旦夕,为何诸侯不来勤王

天京陷落前3个月,洪秀全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此时,湘军已经基本合围南京,局势岌岌可危,而守城的士兵才3千余人。想要解围,只能下诏各地兵马勤王,让他们前来战斗。

为了得到增援,洪秀全甚至让自己的族弟洪仁玕去江浙搬救兵。结果呢?没有诸侯王愿意前来京城,大家都无动于衷。例如,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手握数十万大军,在浙赣边界观察局势,无视天京局势恶化。

诸侯王不来,洪秀全只能不断派使者外出,催促他们赶紧勤王,却没啥用。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驾崩前还把几批人派出去,也没音讯。7月,湘军攻克南京,俘虏李秀成,太平天国灭亡。

太平天国最后3个月,局势危如累卵,外地诸侯却拒绝勤王,原因何在?大敌当前,本应该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为何却不来战斗呢?就局势而言,他们来了也没用,干脆不来。

京城被围困,一定要勤王吗?看情况而定,勤王需要具备条件,但太平天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诸侯王与其来京城战斗,不如保存有生力量,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天京陷落前3个月,太平天国诸侯王是什么情况?答案是,自顾不暇。

1861年9月,安庆陷落,16000精兵被屠戮,陈玉成退守皖北庐州。李秀成此时把精力放在江浙,开拓苏福省、天浙省根据地,无视陈玉成死活。陈玉成走投无路,前往寿州投奔苗沛霖,被诱杀。

陈玉成死后,太平天国上游局势无人主持,湘军如同破竹之势,杀到天京。与此同时,曾国藩让李鸿章组建淮军,攻打上海、江苏;左宗棠组建楚军,攻打浙江一带,从东面围剿太平天国,阻止江浙太平军增援天京。

1862年10月,李秀成率13位王爷,号称20万大军,从江浙赶回来,与曾国藩湘军主力在雨花台决战。此战持续44天,湘军伤亡5000余人,太平军也是差不多,但太平军缺乏物资,提前撤退,湘军守住了阵地。

接着,洪秀全迫使李秀成执行“进北攻南”作战,十几万大军在荒无人烟,赤地千里的江北、皖南转战,饿死、病死、累死不计其数。1863年7月,李秀成一无所得,只能返回,在长江遭遇洪水,被湘军水师伏击,损失数万人。

雨花台之战,“进北攻南”作战,江浙太平军外调,淮军、楚军趁机反扑,而太平天国在江浙的根基本就不稳定。如此,归顺太平天国的原清朝官吏、士绅纷纷改换门庭,反咬太平军,成为清军的帮手。

骆国忠、钱桂仁、李文炳、徐少蘧、骆国孝、苏州八大将、熊万荃等投降,把城池献给清军。此外,太平天国推行封地制,诸侯王各自为政,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管队友死活,被清军各个击破。

天京陷落前三个月,江浙是什么情况呢?除了湖州之外,其余城池都被清军夺回去。江浙是天京的依靠,但江浙基地已经丢失,诸侯王拿什么来勤王?慕王谭绍光、护王陈坤书、潮王黄子隆、挺王刘得功这些能打的将领,早已被杀,或者阵亡沙场。

李世贤、汪海洋很能打,号称几十万大军,又是什么情况呢?李世贤的金华大本营丢了,还下令部将陈炳文撤离杭州、汪海洋撤离余杭,尽量保存实力。

李世贤不是想放弃浙江,而是没办法,杭州、余杭被楚军主力包围,又没增援,迟早会陷落,没必要死磕下去。放弃城池,则军队存活;坚守城池,则城池、军队都没有,李世贤选择保存有生力量。

江浙丢了,只剩下一座孤城湖州,被楚军、淮军、洋枪队、英法联军包围,黄文金自顾不暇。如此,无论是李世贤、黄文金、汪海洋,都没办法回去,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生存下来。

退一万步讲,李世贤、汪海洋、黄文金非要放弃抚州、建昌、湖州,然后去南京战斗,就一定可以吗?答案是否定,当年李秀成20万大军都不行,如今又怎能行呢?不是他们不想去,而是去了也没有用,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都知道,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粮食问题,他们很难解决,或者说无法解决。皖南、江浙、赣北、皖北长期遭遇战乱,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从何而来?

再则,太平天国没有专业化水师,失去了长江控制权,也没法从外地运粮。1854年10月,太平军号称5000艘的“民船”舰队,在田家镇被湘军一把火焚毁,连民船都没有了。

至于为何太平军不组建专业舰队,原因也不难理解。当时,太平天国还不能直接跟列强联系,无法购买先进火炮。所以,就算石达开在安庆按照湘军的样式,建造专业战船,无奈火炮不行,后来在鄱阳湖被湘军收割。

天京城内早已断粮,还需要想办法靠外界接济,岂能给勤王军提供粮食呢?试想一下,李世贤、汪海洋若是带着几十万人回去,太平军吃什么、穿什么,这些基本问题都搞不定,还谈什么战斗。

没有粮食,李世贤、汪海洋哪里来几十万人呢?其实,能打仗的不过几千人,其余都是一帮饥民,一帮为了吃饭而参加的饥民,抱团取暖而已。当然,也可以壮大声势,攻打一些小县城,劫掠官府银库、粮库,暂时缓解粮食困难。

洪仁玕外出“借兵”,李世贤、汪海洋拒绝回京的理由是“缺粮,他们需要到江西征集粮食,等秋收之后回京。”对此,洪仁玕也没办法,他也找不到理由反驳。

自身难保、缺乏粮食之外,诸侯王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天京注定守不住,就应该去找新的基地,没必要死磕。这一点,几乎是共识。例如,李秀成就多次建议洪秀全放弃南京,不要留恋江南的繁华,应该去关中,但洪秀全不采纳。

李世贤更是如此,他对救援天京没啥兴趣。当年雨花台之战,李世贤正忙于跟左宗棠争夺江浙,如果不是碍于兄长李秀成面子,也不会回来。李世贤回来,结果是金华总部被蒋益澧拿下,各地守军相继投降,连自己的家人都成了俘虏。

1864年初,苏南基地陷落,李秀成听从洪秀全安排,回到南京。李秀成路过李世贤大营,李世贤建议兄长学习耶律大石,自己去创业,不要回去陪葬,因为天京注定守不住,还不如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可惜,李秀成不听,结果被湘军俘虏。

太平天国最后3个月,苏福省、天浙省陷落,天京被合围,粮食耗尽,可谓大势已去。此时,战略转移,东山再起是上策,死守京城没啥意义,诸侯王自然不愿意来。西北军团陈得才,在关中、汉中发展很好,但按时回来勤王,放弃已经打下的基地,结果在湖北全军覆没。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0237455296676363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