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一天内颠覆一个王朝,周武王是如何做到的?

前言: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经典战役。周武王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攻入商王朝的都城朝歌,颠覆了商王朝的统治。然而,一场如此浩大的战役,绝非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为了这一天,周部落的好几代人,费了无数的心血……

一、潜龙勿用:姬昌的喜与忧

这是非常晴朗一天,天上没有一丝云彩。

屋外炫目的明亮,让姬昌所处的房子愈发显得阴暗,一种泛白的阴暗。

姬昌站起来往门外望了一眼,随即开始在房子里踱步思考。昨晚所卜的两卦,让他喜忧参半。

为了研究上古流传下来的《易》,十五年前,他花了很大的精力才找人把朝歌国家图书馆里的《连山》和《归藏》复刻了出来。经过在羑里这七年的苦思冥想,他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

按照自己的方法,他昨天卜的两卦分别是“小畜”与“损”。

“小畜”,以一阴畜五阳,很好地解释了自己被囚禁在羑里的原因:实力还不够。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是要让我在这里等待时机。再观天象,月朗星稀,万里无云,非常闷热,一场大雨很快就会到来。密云已雨,自己很快就可以出去了。这是喜事。

“损”,上艮下兑,山下有水,土壤流失。暗示自己这次被放出去是有代价的,就是要损失一个亲人:损弟益兄、损臣益君、损下益上、损己益人。自己能出去,可以排除“损己益人”,“损臣益君、损下益上”基本上是一件事,目前自己部落里并没有多少能人,要减损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儿子,那到底“损”的会是谁呢?是真的要“损弟益兄”吗?

在这么多儿子中,自己最喜爱就是姬考、姬发与姬旦。这七年中,只有他们三个每年都来看自己,也只有他们三个,一直不遗余力地为了自己能早日出去四处斡旋。

这几天,应该就是他们来看自己的日子。姬昌知道,这次来的儿子中,一定有一个人回不去,他心里很着急,希望这次来的不是他们三个。这令他忧愁。

姬考,温文尔雅,为人善良,弹得一手好琴;姬发,为人热情,非常有活力,很得人喜爱;姬旦,为人忠孝,心思缜密,擅于谋略。这三个儿子任何一个损减了,对周部落都是莫大的损失。

如果一定要在这三个儿子中选一个被“损减”,到底选谁呢?

⬆︎牧野之战地图⬆︎

二、见龙在田:为了周部落

就在姬昌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的时候,姬考三兄弟已经到了羑里。

七年了,他们每年都来看望父亲两次。守卫的士兵很同情姬昌的遭遇,也被他们兄弟三个的孝心所感动,眼看他们三兄弟来了,卫兵点了点头,示意他们进去。

姬考给卫兵行了一个礼,回头看了看弟弟姬发,姬发一言不发,把两条鹿腿干放到大门后面阴凉处。快步跟上了姬考。卫兵们的伙食很不好,鹿腿干是他们三兄弟每次必带的给卫兵们的小礼物。

门外的动静打断了姬昌的思考。他在案几前坐好,等着儿子们进来。

兄弟三个刚进中屋,一时不适应屋子里的昏暗。他们凭感觉径直向姬昌走过去。

向父亲行过礼后,姬考走到姬昌身后,把两块挡住窗户的木板拿开,屋子里顿时亮堂了许多。

“岐伯曾说过,大阳之时必需开门窗以调和阴阳,否则易伤肝肾。”姬考边说边坐回父亲跟前。

“父亲,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姬考继续说道。

姬昌“嗯”了一声,等着姬考继续往下说。

姬考接着说:“我们在有莘找了几个难得一见的美女,在骊戎挑了几匹毛色鲜红发亮、双眼亮如黄金的宝马,又金重价购得仁兽驺虞、神马鸡斯,用有熊氏的九驷一起拉到朝歌托费仲、尤浑出面献给帝辛,他终于答应把你释放。预备明天郊祀之后就让我们接你回去。”

要说明的是,纣王释放西伯姬昌的条件除了所谓美女珠宝外,更重要的还有修建灵台祭祀商人祖先与割地——史载“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

姬昌面无表情,招手示意儿子们往前坐一点。

姬发见父亲听到消息后脸色沉重,就问:“父亲,你马上就可以回去跟我们团聚了,为何不开心?”

姬昌正想说什么,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顷刻间进来一个人,他边走边说“姬昌,恭喜你明天就可以回去了。”

姬考三兄弟赶快起来行礼。他们听声音就知道,这是费仲来要礼物了。

“天子让我来给你传话,他说你今天还是罪人,不便与你相见,让你明天沐浴更衣好,直接去参加郊祀。另外,让你派一个儿子,今晚代表你出席群臣宴会。我还要去准备郊祀之事,先走一步”。费仲接过姬考早就准备好的礼物,说完这番话就走了。

姬发首先开口,对姬昌说:“今晚我去吧,大哥跟弟弟留在这里照顾你。”

“不,还是我去吧,父亲需要两位哥哥的辅助,我还小,不堪大任,就让我去见天子吧。”姬旦着急地说。

姬考正想说话,姬昌打断了他。大家知道,天子的饭并不那么好吃,而姬昌知道,这个去吃饭的儿子一定是有去无回。

三个儿子看着姬昌,谁都不说话。

“伯邑考,你去吧”,姬昌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说:“你是我的长子,按道理该你去,何况你性格比较温和,不那么容易触怒天子。”

三个儿子还想说什么,姬昌示意他们别说话。他心里也不愿意失去儿子,但现在天子无道,接下来天下将有大乱,伯邑考的性格,在乱世中很难带领周部落杀出一番天地。未来接自己位置的,最好就是姬发,而伯邑考此次不能回来,姬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接自己的班了。

为了部落,就只好委屈你了。姬昌心里暗暗对姬考说。

⬆︎殷商遗址⬆︎

三、终日乾乾:周部落的希望

“姬考,你把㻬琈去给尤浑感谢他;姬发,你现在马上去郊外祭祀台找一个叫吕尚的人,告诉他明天祭祀结束将有暴雨,让他趁雨从祭台西南边的河里逃出朝歌。姬旦,你马上去安排,让散宜生明天在朝歌西南的河边接应吕尚。”

姬昌一口气说完,挥手示意儿子们可以出去了。当儿子们转身出去的时候,姬昌定定地望着姬考的背影,多想说“你们回去吧,就让老父亲留在这里寿终”,但想到部落里还有那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他强忍住了,任泪水无声地滑落。

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悲伤的漩涡。姬昌在脑海理了理自己的思路。

吕尚,是关键人物,必须利用好。

吕,是西域的一个小地方。然而吕尚却来头不小。他当年是西域各部落都非常尊崇的一个首领,二十年前在西戎被商大军伐灭后,先被囚禁在西岐,后作为活祭被送往朝歌。因为他天生背部有瑕疵,不能作为祭品,结果就留在了祭台做奴隶。

早在吕尚被囚禁于西岐的时候,姬昌就知道他是个有着超凡智慧的人。正是吕尚把古老的《易》带给了姬昌,并建议姬昌与西戎联合起来,不要再做商王的傀儡,西岐才有了稳固的基础。

作为商王朝驻守西大门的周部落,一直以来为了满足商王朝活祭的需要,常年累月代表商王征伐西戎,将俘虏源源不断地送往朝歌用于祭祀。为此,西岐一直受到西戎的骚扰。吕尚的话,给姬昌很大的启发,从那时开始,姬昌逐渐示好于西戎,所需活祭,也由西戎送过来,而不必采用征伐的手段使西戎民不聊生。

正是因为自己与西戎的关系越来越好,结果被人诬陷,致使自己陷于囹圄。

《史记·殷本纪》里说,姬昌因为九侯、鄂侯被纣王残忍杀害一事而私下里为两人叹息,这事被崇侯虎知道了,于是他向纣王打了小报告。结果,纣王将姬昌囚禁了起来。

如今马上就可回去了,必需做好对抗商王的准备。此时,更需要西戎的支持,吕尚可以为自己去游说西戎各部落。

另外,一旦对抗商王朝,周部落非常需要吕尚这样能人。一方面,他的部落已经不存在了,会安心在周部落出力以报部落被灭之仇;一方面,他不是周部落部族之人,无论功绩多么卓勋,都不会对自己儿子未来的首领位置造成威胁。

但吕尚是一个奴隶,必需想办法,不能让部落的人不服气,谁也不愿意受一个奴隶管理。

想到这里,姬昌的眼前再次浮现出自己畅想过无数次的周部落的未来。

通过推演,商王朝气数已尽,周部落能否崛起,全靠自己,姬昌想到这里,无奈而坚决地叹了口气,拿出了龟甲…..未来,一片光明。

四、或跃在渊:前路再无险阻

商郊祀祭台。

帝辛依然精神饱满,气贯丹田。他如洪钟之声,在姬昌耳边响起:“爱卿今日回西岐,我们在此祭拜神灵,保佑我们商王朝坚如磐石。尔等亦要忠心朝廷,兢兢业业,以保子孙万世恩泽。”

姬昌敬礼回答:“臣属必当尽力守卫国疆。”

“为嘉奖爱卿对朝廷的忠心,我特意恩准用爱卿之子姬考作为本次祭祀祭品”,帝辛继续对姬昌说。

就在姬昌低头含泪致谢,朝廷众臣纷纷言不由衷幸灾乐祸地祝贺西伯候受此殊荣的同时,祭师将姬考押入,手起刀落……

原来,昨日姬考入宫后,帝辛因妲己闻说姬考擅抚琴,就命姬考现场为宴会助兴。哪知年轻英俊的姬考把妲己迷住了,央求帝辛把姬考留下教她弹琴,帝辛对妲己当然是有求必应。当晚,妲己乘帝辛沉醉之际,万般挑逗姬考,结果姬考不但不为所动,反骂妲己“无耻”。妲己由喜转怒,待帝辛酒醒后,诬陷姬考调戏自己,帝辛于是答应妲己将姬考用来祭祀,并剁成肉酱分食于大臣。

姬昌喝着伯邑考的肉酱,心里的仇恨无限胀大。但他压住了悲伤,因为他还有更大的事情要做。

仪式已毕,帝辛宣布,封姬昌为西伯候,并赐给弓矢斧钺,代理天子征伐四方。

史载纣王还特意把崇侯虎抛出来当作替罪羊,明确对姬昌说:“谮西伯者,崇侯虎也。”

突然间,乌云大作,骤风暴雨顷刻而至。

姬昌趁机拜谢帝辛,带着一众人等,直出朝歌。

往西,就是回家的路。姬昌仰头大哭,任雨水冲刷自己的脸庞。他知道,这次出去,自己将再无阻碍。

⬆︎牧野之战场景画⬆︎

五、飞龙在天:牧野之战前奏

姬昌回到西岐,推演自己命将不久。马不停蹄地为对抗商王朝而做准备。

在渭水之滨安顿好吕尚后,马上派他秘密到周边的部落进行游说,让他们加入到反商大业中来。同时,对不肯接受的部落,派儿子姬旦出兵剿灭。

在安排好一切之后,他开始布置另一件事情:让吕尚名正言顺进入周部落管理层。

在某次打猎之前,他照例当着大伙的面进行占卜,结果卜辞是:“非龙非彨,非熊非罴,非虎非貔,所获霸王之辅。”

打猎,是部落贵族的一项重要活动,目的是为了增进部落首领与部落各部之间的亲密关系。

结果大伙在渭水的北面遇到一个老头子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经过,他一动不动。大伙有点惊讶,驻足一看,这老头子的鱼线不但没有垂到水下去,而且还没有鱼钩。大伙就问他在钓什么鱼?

老头子回答说:愿者上钩。

大伙更好奇了,坐下来跟他交谈,结果被他的智慧打动了,纷纷请求他到周部落去。

于是,姬昌亲自出面驾驶车子,把他请回了西岐。

吕尚就这样开始了辅助周部落的职业生涯

不久,姬昌利用商王朝赋予的权利,西进灭了密须,北上灭了犬戎。并把周部落的都邑从西岐迁到了“程”这个地方。

第二年,姬昌派吕尚与姬旦,攻克黎、邗两国。这两个小国在山西高地,可俯瞰商朝京畿平原,属于商王朝的田猎范围,已经非常接近朝歌了。

在肃清周边小国后,姬昌亲率大军攻克了“崇”这个地方。这是崇虎候的地盘,是膏腴之地。拿下崇地之后,不但扫清了周部落东进的道路,还大大增强了周部落的经济实力。

这一年,姬昌再次迁移都邑,从程迁到了丰邑。

不久(前1056年),姬昌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享年九十七岁。

姬发即位,史称周武王。

姬发即位后,在丰水东岸营建镐京,等待灭商时机。

六、亢龙有悔:牧野之战一日灭商

(亢龙有悔: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灭亡)

公元前1045年秋,黄河北岸的孟津,特别热闹。

由吕尚率领的5万周部落精兵,在就驻扎在这里,做前期的准备。

这一年,离姬昌去世已经11年了。这11年里,姬发从来没有忘记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是时候准备跟商王朝决战了。此时,适逢东夷叛乱,商王朝主力部队在闻太师的率领下,已全部开赴东部平叛。

姬发决定要把所有参与反商大业的人聚集在一起,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然后进军朝歌。

阵前动员,是一门技术活。如何让这些蛮夷能信服周部落就是上天派来替代商王朝的,并且愿意毫不畏惧奋勇向前作战,姬发还是动了些心思。

就在姬发乘船渡河的时候,有一条白色的鱼跃入船中。姬发于是用这条鱼举行祭祀:鱼属介鳞类,预示着我们必须以武力去征讨;而白色是殷商的崇拜色,白鱼入舟就是殷商归周的意思。

众诸侯纷纷跪下,感谢神灵赐予他们这次机会。

等姬发过河后不久,突然有一团红艳艳的火球从天而降,落在姬发的屋子顶上,变成了一只赤红的大鸟,叫声和悦。姬发马上占卜,神灵的启示是:红色是周部落的颜色,鸟代表孝,预示着姬发将完成父亲的大业,赤鸟非常喜悦。

神灵再一次的预示,让各路诸侯更相信周部落是上天选中灭商的首领,深信灭商大业指日可待。他们群情激昂,恨不得马上就出发。

眼看所有人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姬发历数帝辛的昏庸无道、残害人民的罪状,鼓励大家同心协力讨伐帝辛。

打进朝歌、打进朝歌……

在一片片欢呼声中姬发舞动了手中的红旗,上面画着的大鸟,展翅高飞。

公元前1046年,姬发亲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以及甲士4.5万人,汇合了庸、卢、彭、濮、羌、蜀、髳、微等小国部队,向东挺进。

一月二十八日,从汜地渡过黄河进入中原,北上百泉,在向东抵达朝歌近郊的牧野。

二月四日,周部落联军安营扎寨完毕。

二月五日,周军庄严誓师。姬发再一次义正词严地声讨商王听信谗言诛杀朝廷重臣、宠信妲己、不理朝政等累累罪行。联军深受激励,斗志昂扬,誓言在战争中赴汤蹈火,绝不退缩。姬发又宣读了纪律条文并布置了作战阵形,要求各部族听令行事。

这边周联军斗志昂扬,那边商王朝惊恐万分。商王大骂群臣尸位素餐,办事不力。远在山东平叛东夷的闻太师带领的商王朝主力部队,这时已无法赶回朝歌应战。无奈之下帝辛只得征兵,组织抵御,同时把大批奴隶临时武装起来,与朝歌守军整编成一支70万人的临时部队,由自己亲自统率,开赴牧野应战。

商军阵势刚摆好,姬发就对商军发起总攻。

他命令吕尚率2万精锐突击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正面突袭商军。商军还未部署周密,就被周军冲击,阵脚顿时大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之前从未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战斗意志和纪律性都很差,再加上内心僧恨朝廷从前对他们的虐待,并不乐意为之拼命。面对训兵有素的周精兵疾攻,根本就难以抵挡,遂纷纷掉转戈矛攻向商正规军。帝辛尽管体魄健硕,能以一当十,无奈己军起义反戈,又收不住阵脚,只能尽力招架。

吕尚见状即调骁将南宫适、洪锦各统5000人马从左右两面夹击商军。商军哪能经得住这两支生力军的猛攻,终于开始溃退。帝辛知大势已去,拼命向东杀开一条血路逃回朝歌,商军70万部队瞬时土崩瓦解。

姬发下令乘胜攻打朝歌,亲领300乘兵车以及1.5万精锐加入总攻。周军将士个个奋不顾身,猛冲商军。商军节节败退,遁入京畿。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巷战,以至于鲜血汇流成河,连战斗用的木棒都漂了起来。

帝辛看到大势已去,于当夜躲进鹿台,烧了一把火,跳到火堆里自焚了。武王率大军进入朝歌,百姓们列队欢迎仁义之师。姬发用黄钺斩下了帝辛的头颅,悬挂在大白旗上,告慰在父兄的在天之灵。

次日(前1046年2月6日),姬发在商王朝的宫殿举行了隆重的革殷受命仪式,正式宣告商王朝的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周王朝。

从汤到封,商王朝历17代30王(不包括汤长子太丁),一夜之间告亡。

战争分析

牧野之战的经典之处,并不完全在于它是一场兵力数量上非常悬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在于这场战役堪称完美战役的典范:一场战争所需的所有要素都利用和发挥得那么的完美!

首先,周部落在经过多年的铺垫,将这场决战在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定义为了“义战”,也就是为了拯救乱世、诛伐暴虐而发动的战争。这样的战争,人民不但不会抱怨,反而会视此事为己事,倾全力力去支持。

周部落自己本来就是商王朝暴虐的工具,但周文王姬昌能把周部落的罪孽洗白,并且争取到了周边小部落的支持,是牧野之战能发动的前提。这是一种大智慧。

这就是自我营造有利“天时”。

其次,就是地理上的准备。

为了能在有机会的时候东进,周部落不断将都邑东迁,周文王将部落重心从西岐迁到程,再从程迁到丰邑,最后周武王再从丰邑迁到镐京。这一切,看起来都是为了替商王朝肃清叛乱所需。

每迁移一次部落重心,就相当于将战争前线往前推移,这不但让自己后方有更多的空间发展经济,同时又压缩了商王朝的生存空间。最后战争爆发时,商王朝连个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京畿直接就暴露在周部落大军面前。

再次,就是广用人。

周文王从商王朝的乱政中汲取经验教训,建立了一套卿士制度,健全了政府机构,积极选贤任能。弃商而去的辛甲、小部落的首领散宜生、鬻子、闳夭、太颠等都是被周文王的人格所吸引过来的。

除了吸引过来的,周文王发现人才,还亲自去请,比如姜子牙(吕尚)。虽然说这应该是排练好了的,但却让天下人知道,周文王是求贤若渴的。姜子牙这个军事人才,让周部落如虎添翼。

另外一些人,虽然不能归顺于周,但也要为周所用。这部分人,靠的就是金钱。每一个帝王身边的宠臣都不失贪财忘国之辈,费仲、尤浑就是这样的人。周部落一次次的异动,无不是依靠这两位奸臣在帝辛面前“美言”,才没有引起帝辛的警觉。而商王朝的动向,也通过他们源源不断地流向周部落,让周武王能把握战争的机会。世界上任何一场大战,情报都是致胜的关键。

然后,就是用间。

《孙子兵法》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意思就是要打好仗,对方里面要有自己人。

商王朝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周武王很清楚。所以,战争的分寸必需把握得很好。

发动战争的时机,选择在闻太师东征,商王朝主力大军不在朝歌之际是最恰当不过的。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

把握战争过程的态势,则依靠吕尚在朝歌里的奴隶朋友。预测出帝辛将驱赶奴隶作战,事前做好策反,让奴隶们阵前倒戈。这些都是牧野之战最后能打赢的关键因素。

最后,是阵前动员以及战场战术的使用。

利用占卜,让全员深信这场战争是神灵许诺必胜的战争,让将士们奋勇杀敌,这种手段。这项工作,周武王可是做到了极致。

而姜子牙采用两面包抄的战术,将商王朝正规军压缩在一起。前有几十万倒戈的奴隶,两边有周部落精锐的正规军,根本没有办法实施有效的反攻,商王朝的正规军根本无法展开有效的反击,也没有办法完全脱离战场独自逃回京畿。结果是打不能打,跑不能跑,带着敌人一起回了家。

后记

牧野之战可以说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完美的战役之一,是后世作战的楷模。

战争,分为“义”战(拯救乱世、诛伐暴虐)、“应”战(敌军侵犯,不得已抗争)、“忿”战(因愤怒而发动的战争)、“贪”战(贪图他国土地财务去掠夺)和“骄”战(依仗国大人多,向敌人显示威风)。能调动天下人的是“义”战,一定能战胜敌人的是“应”战。而其它三类战争,注定失败。

如今世界风云变幻,看似和平的局势其实暗潮汹涌,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绝对不会去挑起战争。但我们并不是害怕战争的民族,因为中国这片土地在历史上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国的战争智慧可以让我们抵抗一切来犯之敌!

爱好和平,但不忘战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99105044437271047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