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一个被忽视的权谋帝王,没有他,大唐可能就提前百年灭亡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和唐肃宗先后去世,无子的张皇后害怕太子李豫功高难制,暗中召见越王李系入宫,打算废黜李豫,立李系为帝。

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得知张皇后的废黜下滑,立即软禁了李系和张皇后,拥立李豫为帝,就这样,李豫有惊无险的坐上了皇位,而他也成为大唐开国百年来第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是为唐代宗。

李豫的庙号其实是世宗,只是为了避讳改为代宗

只是这皇位看起来并没有那么舒服罢了,看起来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大唐天子,实际上和东周的那些君主没什么两样。

唐代宗靠着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拥立上位的,朝政大权皆由他们为代表的权宦掌握,各地经历战火又急需百废待兴,但安史之乱的叛军到现在还有相当强大的实力,地方节度使又纷纷拥兵自重,普通民众早已不堪忍受兵祸和朝廷的剥削纷纷揭竿而起。

想要平叛却无兵可用,真正能调动的人马也就数万人,至于其他唐军能否遵循朝廷的命令就看节度使的脸色了。

对外唐代宗还要面临回纥和吐蕃这两个当时的世界性强国,双方和南诏联合在一起,趁着唐朝虚弱不堪的时候,组成了反唐联盟,联合起来打算彻底消灭唐朝。

这种放在任何朝代都一个烂摊子的局势,对于绝大部分君主来说能撑个几年不亡国就算是个奇迹了。

曾经的大唐,现在人人可欺

但唐代宗从来都不是崇祯式的帝王,即便继位后多次面临亡国的危机,但却从未为一时意气做出情绪化的决策,也没有想过一死了之,而是选择苟活,不择手段的保住自家江山。

纵然唐代宗在位期间做过了不少错误的决策,也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后果,但在唐代宗面临的亡国危机下,就算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但也是他综合利弊后做出了对他来说最优的办法,毕竟他没有上帝视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保住李唐的江山而已。

而想要保住李唐江山,就得先掌握朝政,要知道唐代宗即位初期,宦官李辅国可是真的掌控长安的军权和朝政的,地方节度使藩镇也是李辅国任命的,朝廷内外都是李辅国的党羽。

唐代宗表面优待李辅国,暗中却串通连一个宦官程元振,积攒实力后迅速除掉李辅国掌握了朝政。

稍微掌权之后,唐代宗立马面临东南地区的袁晁之乱,唐朝仅剩的赋税之地面临着崩溃。

袁晁之乱起因就在于唐肃宗末年长期对东南地区的压榨,毕竟安史之乱后,朝廷能够受到税收的只有东南地区,唐肃宗就逮着使劲薅,本来东南地区就因刘展叛乱受损严重,如今朝廷继续压榨,民众早已苦不堪言,袁晁一举大旗,从者云集,很快身边就聚集了二十万大军。

靠着流民,起义军很快占领了东南多个重镇,不仅让唐朝当时唯一能收到税收的东南统治面临崩溃,就连南方给关中运输粮草的漕运也受到威胁。

危急时刻,唐代宗立马命令守临淮的李光弼派兵镇压,好在李光弼给力,几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但按下葫芦浮起瓢,袁晁之乱刚刚败亡几个月,朔方军节度使仆固怀恩因为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宦官骆奉先的矛盾而反叛。

仆固怀恩早期的确表现非常不错

仆固怀恩怎么说呢,早期的确表现非常不错,堪称满门忠烈,但平叛后期种种行为和叛唐无议。

比如和李光弼在邙山之战中不服号令,自己临阵发挥导致洛阳北史思明攻破,比如仗着两个女儿嫁给回纥可汗,以此为要挟和朝廷要官爵,企图挤掉李光弼当天下兵马副元帅。

又比如唐军和回纥联合收复洛阳的时候,回纥纵兵劫掠,他也带着命中劫掠,带动其他军队彻底洗劫了洛阳等等,甚至坐视雍王李适被威胁向回纥人磕头等等。

这些唐代宗都看在眼里,但为了平叛大业,他都忍下了仆固怀恩的种种举动,但仆固怀恩得养寇自重彻底引起他的不满,此时安史叛军被打的节节败退,作为前线平叛主帅的仆固怀恩却为他们求情,上表唐代宗允许叛军继续占领河北之地。

此举就是养寇自重,双方互为外援,唐代宗心知仆固怀恩手握兵权,如果不同意,仆固怀恩搞不好就和安史叛军勾结在一起,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唐代宗打算收拢地方兵权,通过宦官程元振等人对地方节度使们进行打压削弱,以期恢复朝廷权威。

吐蕃的势力非常大

这些地方节度使现在鼻孔朝天,都不把唐代宗当回事,刻意打压的结果就是把地方实力派得罪了个遍,也让唐代宗成为一位政令不出长安城的天子,坐看大唐差点亡国。

其他实权派无非不听朝廷号令而已,但仆固怀恩却想勾结回纥和吐蕃人灭了大唐,听闻唐代宗召自己回京,心虚的仆固怀恩直接叛逃回纥,此前他担任吐蕃西北防线主力朔方军的主帅,他的叛逃导致大唐西北防线空虚。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人得知仆固怀恩叛逃后,立马带领二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关中,如果唐代宗及时得到吐蕃入侵的消息,可以立即招兵买马进行抵御,但宦官程元振当时误认为这只是一般扰边,隐瞒军情不报,直到吐蕃大军逼近长安,唐代宗才知晓此事。

吐蕃大军

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唐代宗身边能够动用的兵马不过几千余人,即便立刻启用郭子仪,但郭子仪招兵买马需要时间,而吐蕃大军已经打到咸阳了。

好在唐将吕月将带领京畿地区几乎所有的骑兵,对吐蕃发动不要命的突然袭击,吐蕃之前一直顺风顺水,也得知大唐兵力空虚,全然没有做好唐军居然会主动进攻的准备,一度被吕月将击败。

但敌众我寡,回过神来的吐蕃大军集结重兵反扑,吕月将力战到全军覆没,也是这短暂的抵御为唐代宗争取到了撤退的时间。

但仅仅是撤退而已,吐蕃来袭后,唐代宗就号召天下勤王,但因前面的刻意打压,除了郭子仪、鱼朝恩、鄜坊节度使白孝德、镇西节度使马璘四人带兵勤王之外,以李光弼为首的唐朝地方实权派无一人勤王,这么说吧,此时唐朝对地方的号召力连唐末都不如。

好在郭子仪文武双全,虽然兵力不足,但却依靠计谋施展疑兵计,唐吐蕃大军误以为唐朝的勤王大军即将到来,又看到白孝德等人率兵回援长安后担心被唐军前后夹击,劫掠一番后才慌忙撤退,避免大唐提前亡国。

郭子仪

经历了广德元年差点亡国的绝望处境,唐代宗痛定思痛,比起亡国来,地方将帅跋扈算不上什么大事,因而唐代宗开启了对地方跋扈将帅姑息纵容的态度,此举固然导致了地方割据体系的形成,但他也没办法。

如今的他考虑的是如何让唐朝活下去,加上自己也没有阻止藩镇割据化这一趋势的实力,还不如顺水推舟,直接捏鼻子承认算了,至少,明面上还是会承认大唐这杆大旗的。

当然光姑息藩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唐代宗就以原先的神策军为核心,重建朝廷禁军,死命的扩编和砸钱,借此威服番邦,力压藩镇。

广德二年(764年),不甘心的仆固怀恩又引吐蕃、回纥、党项入侵唐朝,却被郭子仪和其子郭晞击败,而其依靠的朔方军也大都被他们曾经的主帅郭子仪招抚反正,失去朔方军支持的仆固怀恩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决定一条路走到黑。

永泰元年(765年),仆固怀恩再次说服吐蕃、回纥等国及诸多胡人部落出动三十万大军入侵关中,誓要灭了大唐,而连年战争下,唐代宗能够动用的大军十分有限,但有了反应部署的时间,这一次唐代宗决定死守。

在联军联系之前,唐代宗宣布长安所有青壮年一起守城,甚至把一万多的主力全部交给郭子仪,一万对三十万,不管从数字还是实力上看,获胜的希望渺茫,但唐代宗和郭子仪抱着九死一生的心态孤注一掷。

靠着郭子仪的威望和盛唐留下的余泽,郭子仪成功说服回纥临阵倒戈,在灵武前后夹击斩首吐蕃五万余人,再一次成功化解了唐朝的亡国危机。

唐代宗再一次成功化解了唐朝的亡国危机

虽然此后吐蕃又联合南诏频繁入侵,但大都被郭子仪等人击败,才让唐代宗外部的局势稍稍稳定下来,但凡唐代宗走错一步,只要有一丝猜忌郭子仪的心思,大唐都会提前亡国,好在唐代宗没有走错一步。

如果广德之乱后,唐代宗不厚着脸皮之前因为削藩得罪的藩镇将帅们低头认错,百般拉拢,他能获得多少军事支持重建西北防线抵御吐蕃之后的频繁入侵呢?

如果唐代宗继续强力削藩,那么当时已经在徐州割据不朝并打算截留江淮税赋以自用的李光弼会干出啥?逼急了必定会反叛,如果连李光弼都反了,除了郭子仪统领的那点人,当时地方方镇还有多少会听从唐代宗的调遣?

可以说唐代宗姑息地方实权派是无奈但且必须的行动。

外患暂时稳定,唐代宗又考虑内忧了,此前骄横的李辅国已经被处理了,李辅国既死,程元振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唐代宗接下来就开始着手解决程元振。

程元振的处理比较戏剧性,和李辅国一样,程元振的权势丝毫不弱与他,想要解决他只能靠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吐蕃来袭。

吐蕃攻陷长安后,程元振所统之禁军已然溃散,此时他正跟随唐代宗逃亡陕州,手下无兵可用,轻而易举的被鱼朝恩大军护卫的唐代宗处理,唐代宗能在乱离之时办成这件平时不易办成的大事,足见代宗的果断机敏。

程元振没了,骄横跋扈的鱼朝恩走上了前面,和程元振一样,鱼朝恩的权势更大,不仅骄横跋扈,而且欺凌宰相,甚至打算更换宰相以震朝廷,自然被当朝宰相元载所不能容忍,唐代宗正好借刀杀人,利用元载除掉鱼朝恩。

元载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鱼朝恩的亲信皇甫温、周皓引以为己用,轻松解决了鱼朝恩。

而除掉鱼朝恩后,元载依仗功劳骄纵不法,代宗显然也不会坐视不理,利用宦官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与他的不和,在禁中杖杀了元载,就这样,唐代宗靠着自己的权谋和隐忍牢牢掌控了朝政,避免了自己成为东周天子。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载等权宦权臣哪个不是权势滔天?哪个不是老奸巨猾?但都被唐代宗玩弄于股掌之间。

虽然唐代宗善于权术,但并不依赖权术治国,这点比日后的唐宣宗要好很多,即便唐代宗也有猜忌大臣的心思,但却能在关键时刻做到用人不疑,比如郭子仪、李晟、杨绾、颜真卿、刘晏等等。

打仗靠郭子仪等人,内政就靠刘晏。

安史之乱后,大唐靠的就是东南税赋,但东南税赋却被李光弼给截断了,朝廷无钱可用,税赋是维系朝廷存续、地方稳定的头等大事,唐代宗就任用刘晏等人,改革漕运和整顿财政,极大缓解了关中紧张的粮食供应和唐国库入不敷出的财政问题,缓解了唐代宗的燃眉之急。

唐代宗留给儿子的局面远比唐肃宗时期好太多了

好不容易让大唐恢复一点实力,终于有了本钱可以从头再来的时候,唐代宗却时日无多了。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二十一日,唐代宗自知时日无多,命太子李适监国,同日病逝于大明宫紫宸内殿,留给儿子的开局远比当初自己好太多了。

总体而言,唐代宗具备了一个明君的要素,有城府有心机,善于权术且个人能力较强,既对臣下猜忌和又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持信任,既杀伐果断又能够宽仁待人,庙号虽然是“代宗”,但其实是“世宗”,只为避李世民的讳而已。

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其能力足以排在大唐皇帝前五,虽然文治武功不如唐太宗等人,但在那个社稷存亡之秋已经做得比较稳妥了,避免大唐提前亡国,但同时唐代宗也缺乏在乱世中再造盛世,力挽狂澜的魄力和能力。

即便唐代宗也有不少黑点,但评价历史人物需要从当时的环境进行评价,而不能从现有的角度评判,他本身经历过王朝鼎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又亲身见证了这个帝国的自由落体。

说实话如果唐代宗在安史之乱前继位,是又很有希望将天宝末期已经偏离正轨的唐朝重新拉回正轨的。

但遗憾的事,他遇到了安史之乱。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26846877578920482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