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九月,应天府皇宫。
“金毛玉爪日悬星,群兽闻知尽骇惊。怒向熊罴威凛凛,雄驱虎豹气英英。”
硕大的铁笼内,一头体型健硕、面目狰狞的狮子正在不住踱步,四处打量着笼外围观的人们。这头狮子是西域哈烈国所贡,双眼炯炯有神,时而面露凶光,令人望而生畏。
忽然间,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响起,只见狮子张开血盆大口,如匕首般的锋利牙齿暴露无遗。围观的文武官员无不倒吸一口凉气,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几步,几名胆小的内侍更是吓得骨软筋麻,一个踉跄直接扑倒在地。
此情此景,就连戎马一生的永乐皇帝朱棣亦不由得心头一怔。
或许是逐渐适应了围观人群的纷扰,不一会儿,狮子便从容不迫地伸了个懒腰,随后刚好对着朱棣俯下身子,开始吐出舌头舔舐自己的利爪,呈现出一副极为乖巧恭顺的模样。
古人称狮子为“狻猊”,传说中为龙的第五子,明代更是把狮子的图案绣在一二品武官的朝服上,足见时人对狮子的崇拜。眼见狮子竟对皇帝作俯首跪拜状,便有那机敏的官员率先高喊道:“陛下声威传至四海,威名天下,狻猊亦俯首拜服!”
嚯,此言一出,群臣立刻回过神来,急忙叩头称贺,一齐高呼:“圣皇威德如远方,如此猛兽皆驯服……”
一片歌功颂德声中,朱棣又扫了一眼笼中的狮子,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皇帝高兴了,自然是一番大赏特赏,哈烈国使臣赚得盆满钵满。
几天后,群臣不约而同地创作了一批关于狮子的诗词歌赋,上呈御览,其中不乏阁臣金幼孜、杨荣、典书记陈诚所作的传世名篇,尤以金幼孜的《狮子赋》最为出色:
“自月窟逾昆仑越大漠,历数十万里,随使者以达于阙下,有以见于皇上之威德远著,而狮子之雄猛悍鸷,亦皆贴然驯伏,自致于中国。则所以柔怀远人,威服不庭,风飞雷厉于穷荒绝域之外者,于是而可见矣。”
对此,朱棣自然颇为受用,但他也并未得意忘形。皇帝专门就西域贡狮一事下诏,告诫文武百官谨记蒙元前车之鉴,敬事无怠,以保鸿业,不可萌生骄奢之心。
这些训诫,番邦使臣当然不得而知,在他们看来,大明皇帝简直就是天字第一号金主爸爸,有了这样的客户,泼天的富贵指日可待。
此后,西域各国开始争相向大明进贡狮子,以换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面对接踵而来的番邦贡狮使团,大明一律好吃好喝供着,往返路费,大明报销;赏赐,应有尽有。
大明越是如此,番邦使臣则愈发贪婪,到了英宗时期,西域小国撒马儿罕进贡狮子一头,怎料狮子意外死于中途,但使臣并不甘心就此折返,竟就地剥皮,将狮皮进献给大明皇帝,以此换取赏赐。
起初,大明君臣对西域贡狮来者不拒,毕竟谁会去拒绝远道而来的祥瑞,但再稀罕物件也架不住多啊,对狮子的看法自然也出现了转变。
大明群臣逐渐意识到,狮子这玩意儿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生丝,关键还得顿顿大鱼大肉伺候着,明廷因此靡费颇多。这样的亏本买卖,日子越久,越发糟心。
02 成化
成化十九年(1483年)初,西北嘉峪关。
一支胡人队伍驮着两个巨大的方形物体从远处缓缓驶来,这两个庞然大物上都蒙着麻布,无法看见所载何物,但关城上的守将只看了一眼就猜到了这支队伍的来意。
不用说,肯定又是一支番邦贡狮的使团。
果不其然,一轮简单交涉后,轻车熟路的撒马儿罕使臣怕六湾便让守将代为上表,请求明廷速速遣使前来迎接神兽。
撒马儿罕贡狮使团到来的消息很快传至京师,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朝堂上的纷争。
不少朝臣纷纷上疏反对贡狮入朝,当然,大明也是要面子的,省钱这层窗户纸任谁都不愿第一个捅破。于是,兵部职方郎中陆容提出反对理由:“狮子既不能在宗庙作为牺牲,又不能当马拉车,半点用处没有,还不如不要。”
为了更好地说服皇帝,陆容还补充道:“既然是朝贡,那就应该自行前来,遵守进贡的礼节,现如今竟让中国万乘之尊去向番邦小国求取异兽,这岂不将被天下后世所耻笑嘛。”
兵部尚书陈钺、礼部尚书周洪谟对此也表示赞同。
明宪宗朱见深终究是要面子的,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派了宦官前去嘉峪关迎接使团。
得,事已至此,群臣也无可奈何,来就来吧。然而,这一次,撒马儿罕使团却整出了幺蛾子。
或许是从接待宦官那里打探到的消息,在收到大明皇帝按常例给予的赏赐后,使臣怕六湾等人并没有谢恩回国,而是乞求明廷效仿永乐年间的贡狮规格追加赏赐,随后摆出了一副赖着不走的架势。
俗话说得好,死要面子活受罪,朱见深好面子,只得先后两次给使团众人追加赏赐,但怕六湾仍不满足。这一拖便到了成化二十年二月,朱见深不胜其烦,下诏册封怕六湾为从一品的都督同知,使团内其他四人也升为从三品的指挥同知。至此,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下,撒马儿罕使团方才心满意足,领旨谢恩。
就这样,怕六湾等人还要提出额外请求,希望大明准许他们从广东走海路回国,同时允许他们顺道采买食盐。对此,朱见深一律恩准。
此后,尝到甜头的使团一路南下,到达广东后竟又萌生出新的点子,怕六湾向明廷提议,使团还要从南洋采购狮子朝贡大明。
滚!
最终,在大明官员一片鄙视的目光注视下,撒马儿罕使团结束了这趟长达两年多的财富之旅,乘船离开了中国。
这边,大明好不容易送走了撒马儿罕使团;而另一边,黑娄、失刺思、把丹并羽奴思王等西域诸国的贡狮使团正在源源不断涌向嘉峪关,开启他们心心念念的大明淘金之旅。
03 弘治
弘治二年(1492年)十一月,广东广州府。
广东市舶司官员遇到了一个此前从未遇到过的难题:海上竟然来了番邦朝贡的狮子,而且又是撒马儿罕!
按照大明礼制,西域各国贡使必须经肃州贡道进入大明内地,从来没有海路朝贡的先例。广东市舶司对此不敢怠慢,立马将消息传送京师。
这还有完没完!当获悉撒马儿罕这个番邦泼皮又一次来到大明,而且还是另辟蹊径从海路而来时,大明群臣的意见空前一致,纷纷极力反对。
此事关于礼制,礼部尚书倪岳最有发言权,他立刻上疏道:“南海并非西域贡道,且以无用的狮子换取大明有用之财,望陛下予以拒绝。”
皇帝换成了好说话的明孝宗朱祐樘,科道言官们也不再藏着掖着,成了劝谏的主力军。给事中韩鼎便上疏道:“珍禽异兽,不值得戏玩,况且开销不菲,理应拒绝。”
朱祐樘还是听得进劝的,加上此事确实有违礼制,一旦开了先例,今后岂不是要乱套了。于是乎,大明首次对撒马儿罕说不,打发了这个从海上而来的乞丐。
新皇帝的虚怀纳谏、勤俭持家让朝臣颇感欣慰,当时还是侍读学士的李东阳就专门作诗称颂道:“万里狻猊初却贡,一时台省共腾欢。极知圣学从心始,谁道忠言逆耳难!”
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点小小挫折又哪能断了西域诸国贡狮的念头。
第二年,也就是弘治三年五月,撒马儿罕贡狮使团再次从西北贡道而来,这一次,一同前来的还有另一支吐鲁番贡狮使团。
要知道,吐鲁番境内压根不产狮子,竟也来向大明贡狮示好,顺道赚取丰厚赏赐。可以想象,在西域各国眼中,大明已经坐实了冤大头的名号,人人都想来薅一把。
眼看嘉峪关镇守太监傅德已将绘制的贡狮图送到了宫中,群臣顿时火冒三丈,纷纷弹劾傅德等人,并极力劝谏皇帝却贡。
作为皇帝,有几个不喜欢珍禽异兽,又有哪个不喜欢万邦来朝,朱祐樘同样如此。不久后,朱祐樘下诏:“贡使来都来了,就不必劝退了,让他们进京吧,傅德等人也不必治罪。”
见朱祐樘态度转变,阁臣刘吉立即向皇帝演示了一道算术题:“一头狮子一天吃两只羊,十年就要吃七千两百只羊;另外,还需要五十名校尉看守狮子,假设一人一天为一工,那一年就需要一万八千工。这些都是不必有的开支,应当节省下来。”
朱祐樘思忖片刻,回复道:“那就每只狮子每天只喂一只羊,不得浪费。”
又过了一段时间,朱祐樘号召朝廷厉行节俭,缩减开支,而朝臣们第一时间便想到拿狮子开刀,上疏提议:“狮子需要用羊来饲养,除了杀生,没半点用处,请停止蓄养狮子等兽。”
朱祐樘一看,将奏疏扔到一边,选择不予答复。
纵观弘治一朝,朱祐樘对西域贡狮同样来者不拒,闲暇时候也会时常前往观赏。朝臣们因此牢骚不断,礼部尚书耿裕就曾上疏苦劝道:“狮子不过一野兽,哪里需要劳烦陛下屡屡临视,这样只会让番邦得到贡狮的借口。”
然而,朝臣们的良苦用心并没有起到半点效果,到了正德、嘉靖两朝,这两个皇帝一个是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另一个则是祥瑞发烧友,自然更无法抗拒贡狮的诱惑。
为此,一代又一代的文官们前赴后继,继续不厌其烦地为皇帝计算这本亏到姥姥家的经济账。
终于,嘉靖四十三年的一次西域贡狮结束后,贡狮从明代史料中逐渐销声匿迹。
原因也很简单,西域的狮子灭绝了。而狮子下一次来到中国,则是一百多年后葡萄牙进贡康熙皇帝的故事了……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2166150689765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