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秦始皇想要建造一座震古烁今的陵墓,这在他还是秦王的时候就已经谋划很久了。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十分重视自己的陵墓建设,他派出心腹去各国考察,收集关于陵墓选址、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资料。秦始皇力求完美,甚至连夜召见工匠,亲自盘问陵墓建造的种种细节。可见秦始皇对自己陵墓的规划视若珍宝,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在秦始皇心中,陵墓是彰显其权力和“万世一系”理念的重要标志。他期盼自己的陵墓可以称霸古今,成为后世刻骨铭心的世界奇迹。正是这个宏伟理想驱使着秦始皇不遗余力地规划自己的陵墓。
公元前246年,经过长期精心筛选,秦始皇终于确定在骊山修建自己永恒的长眠之地。按照秦始皇的要求,秦陵必须巍峨壮观、气势恢宏,以彰显其“万世一系”的雄心。
为供养这场空前盛大的建陵事业,数十万民工被派往各地采办建材,场面十分壮观浩大。仅是运送建材就用上万辆大车。全国的山林、煤窑都成了采办建材的重点地区。然而这场空前的“建陵大业”却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正式开始营建秦陵。根据风水学家的建议,秦陵占地广阔,墓穴深邃,地宫高大,还配备有各种机关和陷阱。为了在有生之年见到秦陵完工,秦始皇征调了全国数十万民工参与建设。据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建造秦陵,工地上人头攒动,场面十分壮观。
然而,这场看似壮观盛大的建造工程,是建立在无数劳工的血与泪之上的。来自各地的农民被强制招工,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老人和孩子。
更可怕的是,一旦有人碰巧看到礼器或墓室内部,就会被直接处死,以灭口。生命在工地上比蚂蚁还不值钱。在秦始皇的督促下,工匠们以极快的速度完工。仅3年的时间,秦陵的主要建筑就基本完工了。然而也有大量劳工因过度操劳而死在施工中,他们的尸骨就这样埋葬在秦陵的土地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后,秦陵很快落成。然而,该有多少未出工龄的母亲,在接到自己的儿子永久沉睡在此的噩耗时,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为了保守秦陵的秘密,秦始皇下令将所有参与建造和看守秦陵的工匠全部坑杀。当这一噩耗传出时,所有修陵工人的家属都备受惊骇。他们不敢相信,秦始皇竟然如此残忍,将参与建造自己陵墓的劳工一棍子打死。
其实这一血腥屠杀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这正是秦始皇极权统治的写照。秦始皇为了鹤立鸡群,视人命如草芥。他深知这些建造者对陵墓的机密了如指掌,一旦放过他们,就有泄密和盗墓的风险。为了永久掌控这一秘密和权力,秦始皇毫不留情地展开了铁血屠杀。
那些设法逃脱的工匠,也无法真正活下去。他们要时刻面临被发现、抓捕、杀害的恐惧。也只有极少数人,靠运气躲过了这场浩劫。秦始皇用他血腥残忍的手段,将秦陵的秘密封锁了起来。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难以永远掩埋。
尽管秦始皇这样残忍地处理了修陵者,但是秦陵的内部结构并未就此销声匿迹。时隔30多年后,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详细描写了秦陵的规模和内部结构,引来无数读者的好奇——司马迁是如何得知这些机密信息的?
其实,司马迁揭开秦陵秘密的过程极为艰辛。他四处打探幸存下来的修陵工匠的消息,希望能从他们口中获取线索。但经过秦始皇的血腥屠杀,想要找到生还者无异于大海捞针。在绝望中,司马迁还是选择了继续奋战、不放弃。
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比较分析,司马迁终于从纷乱的传闻中,拼凑出了一个较为可信的秦陵内部结构图。虽然与实际情况还有出入,但大体上已经还原了历史真相。正是凭借着勇气和毅力,司马迁战胜了重重阻碍,终于破解了这一历史谜题。
秦陵是古代帝王陵墓中的世界奇迹,也饱含着秦始皇对权力的极度重视和对陵墓的毕生心血。司马迁通过自己的学识和考证,揭开了这座世界奇迹的历史面纱,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历史记载。虽然时过境迁,秦陵早已不是当年的壮观,但我们仍可以从司马迁的文字中,一窥这座神秘陵墓的过往风貌。
更重要的是,司马迁的史书为后人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见证。在权力极力掩盖历史真相之时,正是这些追求真理的先贤,让他们的奋斗没有白费。今人读懂历史,改造现实,也有赖于前人留下的见证。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牢记历史,传承正义,以编织出浩瀚的进步之河。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76621097343320630